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横行学:间谍作为三阶层的间谍

社会横行学:间谍作为三阶层的间谍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无论是战争还是商业竞争,作为一个间谍如果发挥的好,往往可以胜过百万雄兵。而间谍作为一个社会人,由于他们的社会层次不同,他们的思维慕的差异,所以有的间谍可以使我们对敌方洞若观火,而有的间谍却反被对手利用,传来的都是假信息,使我们误入歧途。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是社会三阶层的人作为间谍是如何向对方用计的。高层社会的人作为间谍向对手用计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造势。

社会横行学:间谍作为三阶层的间谍

社会三阶层的人作为间谍向对手用

有句话叫做“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无论是战争,还是商战,你的身边难免有对方的卧底。而无论是战争还是商业竞争,作为一个间谍如果发挥的好,往往可以胜过百万雄兵。而间谍作为一个社会人,由于他们的社会层次不同,他们的思维慕的差异,所以有的间谍可以使我们对敌方洞若观火,而有的间谍却反被对手利用,传来的都是假信息,使我们误入歧途。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是社会三阶层的人作为间谍是如何向对方用计的。

高层社会

先抑后扬,借势兴波。

为了说明高层社会如何向敌人用计,我举个经典的案例,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庞统向曹操连环计的过程。其中的心理描写是我个人加上去的,为的是更能说明问题。

案例:庞统拔剑惊四座,借势兴波献连环。

这个案例说的是《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已经定好火攻曹操战船的策略,可是一船着火可以迅速脱离船队,无法烧到其他战船,想要把曹操的战船一次烧光就必须想办法把曹操的战船用铁锁连起来,而大江之上,消息往来本就闭塞,偏偏曹操又生性多疑,所以向曹操用连环计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就在诸葛亮和周瑜为此事发愁的时候,机会来了。

曹操派蒋干借口与周瑜共叙同窗之谊,来探听周瑜的军情,周瑜想利用蒋干实施反间计把谋士庞统打入曹操内部,于是把蒋干假禁与西山,并刻意安排了蒋干与庞统的偶遇,蒋干便问庞统:“您为何身逢乱世而偏安一隅,不去施展才华?”庞统说:“孙权以貌取人,不肯用我。”蒋干大喜,说服庞统辅佐曹操,庞统假意应允,随蒋干来到江北的曹操大营。

曹操闻庞统来投,大喜过望,因为曹操深知庞统与诸葛亮齐名,诸葛亮绰号“卧龙”,而庞统绰号“凤雏”,人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曹操亲自迎接庞统于帐外,并且大摆筵宴,为庞统接风洗尘。而庞统要求先要视察军情,曹操心中感叹:“庞统真乃务实之人啊!”当即与庞统视察三军,并且随即问庞统道:“我的军队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庞统笑答:“丞相部下皆为威武之师!在下深感叹服!”曹操得到了“凤雏”的夸奖心中甚是愉悦,不觉喜形于色,而这一切的细节却被庞统尽收眼底。

曹操好不容易得到了名震天下庞统,总要从庞统那学点东西的,于是在宴会上曹操继续问庞统:“先生能否给我提一些好的建议?我深知先生乃旷世奇才!还请先生教我!”庞统看到曹操情真意切,便故做深沉的说道:“丞相的部队多为北方人,故不习水性,战船之上亦多有呕吐,时间一久,必生疾病。而临江水战,不习水性实为兵家大忌,必会大大折损战斗力!”话锋指出,正中要害!这恰恰是曹操的心病所在,曹操便迫不及待的继续追问庞统:“依先生之见,可有良谋?”庞统见到时机马上就要成熟,心中暗喜,但是深知若想使计策一举成功,必须先抑后扬,借势兴波。于是庞统故作姿态,眉头紧锁,犹豫良久,把帐内的气氛弄的一片死寂。忽然!庞统拔剑而起!帐内群臣皆大惊失色!以为庞统要行刺曹操,曹操虽心中甚为惊诧,转念一想庞统绝非鸡鸣狗盗之徒,此类大贤之人重名节甚于生命,今日我待他如上宾,他若行刺,必身败名裂,所以这种龌龊勾当绝非如庞统磊落君子所为,想到这里便故作镇定,看看庞统要玩什么花样?可曹操虽表面上故作镇定,眼神中却不乏慌乱,尽管这种慌乱一闪即逝,却岂能逃过庞统的眼睛?庞统心中暗笑:“曹操终于被自己吓住。”于是继续依计行事∮统拔剑出鞘后,命人拿两个碗来,并且把剑横放在两个碗上,告诉曹操:“这两个碗就好比战船,桌面就好比江水,桌面一晃,碗必定不稳,可是这两个碗被浆在一起,便平稳多了〗船也是此理,若把战船用铁锁连接,任凭大浪起伏,却能做到如履平地,若船上盖上木板,别说是人,就是战马也可以在上面纵横驰骋!”曹操经过刚才那一惊,又听到庞统的一席话,顿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当场便决定打造铁锁,连接战船。

曹操预留庞统监工,庞统深知连环计一旦形成,达成火攻之势,曹操军营必成一片火海,那时玉石俱焚,自己便逃不脱了,就算暂时逃脱,曹操知道中了自己的连环计,必会加害自己,所以自己必须及早脱身。于是就对曹操说:“我需速回江东,若迟迟不归,必被孙权察觉,对丞相不利,等丞相大破江东,我再回到丞相身边”,曹操虽心中不舍,但是一想庞统说的也在理,当即准许庞统暂回江东。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庞统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为了孙刘联盟的赤壁之胜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就是庞统献连环计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庞统的做法给到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高层社会的人作为间谍向对手用计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造势。第二步,取信。第三步,截谋。第四步,身退。下面我们依次解说。

第一步:造势。我们知道,曹操有两个特点,一是多疑,二是爱才。所以想对曹操用计,非名满天下的大贤之人不可。可是在当时,有名气的人不一定真的有才华,但是,会让自己名满天下的人一定不是等闲之辈,因为在当时那个消息闭塞的时代,能把自己的名声让天下皆知本身就是一种超乎常人的能力。所以庞统非常会造势,这就有利于控制曹操的思维。

而曹操的两个特点哪个不是当今这些呼风唤雨的人物的特点?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挫折,早已习惯了尔虞我诈,所以必然多疑。而他们成就大业哪一个不需要人才的鼎力相助?如果遇到乾坤巨匠级的人才,他们更是敢效仿刘备而去三顾茅庐。所以要想打入对方的领导核心,必须要学会造势,让自己在社会上名声鹊起,这样才更有利于说服对方。

第二步:取信。“取信”说白了就是取得对方的信任,我们看到,当曹操要大摆筵宴接待庞统的时候,庞统并不着急喝酒,而是要先同曹操一起视察军情,这更让曹操觉得庞统很敬业。所以你的名气是社会上的人捧起来的,但是你的真功夫却是在自己身上的,如果你是浪得虚名,那只能唬烩行,在真人面前会立刻露馅。所以见到曹操,你的举手投足必须要做到专业化,而且要专业的让人叹服,这样曹操才会相信庞统的名声不是盖的,庞统的名声才能在曹操的心中做到“实至名归”。而庞统如果直接和曹操去大吃大喝,称兄道弟,曹操就知道,庞统只是个徒有虚名的酒囊饭袋而已。

在当今社会也是一样,我们只要接触到对方的首脑人物,第一时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显示出自己的专业化素养。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一开始你就让他觉得你不够专业,以后你讲的话,他都会半信半疑,你的计策实施起来就会阻力重重。

为了让大家把这种规律熟记于心,所以我把这种现象写成两句诗:“华光异彩驱小鬼,举手投足震阎罗。”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许多人都把这句话理解的不到位,这句话是在说:其实阎王并不好见,那些小鬼就是阎王设的关卡,就是让你闯关,如果你连小鬼都应付不了,阎王根本不必见你。我们在这里指的“阎王”就是对方的首脑人物,而阎王多为中层社会或者高层社会的人,小鬼就是那些当兵的,多为基层社会的人,只有高层社会会看你到底有没有真本事,而基层社会有一个特点就是“以貌取人”。所以我们只有用“华光异彩”的外表才可以晃到基层社会的眼,才会让基层社会的人给我们放行,而见到高层社会的人,最重要的就是“气质”,“气质”这个东西基层社会是看不懂的,但是更高层次的人会很注重你的“气质”,因为气质是一个人品味的体现,一个有品味的人才可以做出有质量的事,而气质不是体现在你的穿着,而是体现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所以你的外在形象决定基层社会给不给你开绿灯,你的专业素养决定你会不会被高层认可。

第三步:截谋№多人会很奇怪为何不用“献谋”这个词,而用“截谋”这个词,因为“截谋”这个词是我编出来的,为的是更能说明问题。所谓“截谋”就是截断对方的惯性思维,让对方立刻就范的一种谋略。但是想做到“截谋”是需要有铺垫的,正所谓:“弓拉得越满,箭就射得越远。”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是庞统向曹操用计,但是庞统的每一句话都是曹操提前发问的,这就占取了主动权,否则像曹操如此多疑之人,你若直接对他讲,他反倒怀疑你的动机,但是如果每句话都是他在问,他就会对你减少疑心。所以庞统一直在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以便把弓拉满,把势造足,关键时刻才能对曹操造成雷霆之击,从而使献策一次成功。所以我们就看到庞统一开始为了取得曹操的信任,不去酒帐而去视察三军,这是在造势。在曹操再次追问有什么合理化建议的时候,庞统不直接献计而是提出曹操大军不习水战的致命伤,曹操就被弄得心急火燎,这又是在造势。而曹操再次追问之下庞统依然沉默不语,以致于把气氛弄的一片死寂,这也是在造势,而且这时已经把势造到了极致。所谓“极致”有两个条件:一,曹操对庞统已经有了充分的信任。二,曹操渴望得到庞统的计策♀时候需要的不是“献谋”而是“截谋”,庞统拔剑而起,语惊四座!这时才把庞统之前蓄的势统统爆发出来!正所谓:“势如烈马!迅如奔雷!”顷刻间截断曹操及各位大臣的思路!使曹操当即中计!此番蓄势发力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真不愧为“凤雏”本色!

但是庞统如果不是用“截谋”而是用“献谋”,心平气和的说出他的连环计,那么曹操会说:“此话有理,我一定慎重考虑。”这一考虑就能分析其中的利弊,而曹操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只要考虑到连环计的负面因素,再加上帐内各个谋士的众说纷纭,必会使连环计停止实施或者拖延实施。而使用火计,贵在速战,如果拖延时日,错过刮东风的那几天,岂不是坏了大事!如此一来,庞统便会前功尽弃。(www.xing528.com)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对“截谋”暗熟于心,活学活用,要尽量做到一次成功,这样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这些浪费包括时间,精力和开销。

第四步:身退∮统到最后能够全身而退,这其实也是一种谋略,所以我们算到最后,一定要给自己留足退路,否则玉石俱焚,岂不可惜。

所以我的《纵横论》里有这样一句话:“火虽烈,注定有去无回。水虽柔,可举反复之兵。”正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记得全身而退,这才是卷土重来的资本。

以上步骤便是高层社会打入对手内部并向对手用计的策略,虽然细节各有不同,但是计谋用的一定的高度,都是大同小异的,都离不开取得对方的信任、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利用形势的累积瞬间迸发出势不可挡的能量、最后自己做到全身而退。

中层社会

拔苗助长,急功近利。

比起高层社会,中层社会的火候显然不够。但是归根结底,中层社会的失败是因为不懂得“先抑后扬”的道理,所以他们往往会“急功近利”。我们下面就假设一下庞统如果用中层社会思维会如何向曹操用计。

首先,中层社会的人不会造势,但是中层社会的人也不会傻到不分虚实,所以曹操第一次试探庞统的时候,庞统也不会断然说出连环计。但是在酒帐之内,庞统会不等曹操提问就会直接指出曹操的军队不识水性,因为中层社会的人只注重一句话:“结果第一”,但是“结果第一”就免不了“急功近利”,这是运谋中的大忌!所以只要庞统敢先开口指出曹操军队的弱点,曹操就会有提防之心,你再献连环计曹操就会想半天。在这里我要说明一点,以曹操的智慧是完全可以识破连环计的,只不过曹操当时是被庞统镇住了而已。当曹操一开始就对你有疑心的时候,你什么计策都不管用的,而计谋一旦败露,庞统必被杀。因为庞统对于曹操来说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而中层社会的人极难说服,所以会直接把庞统杀掉,一了百了。

所以我们就知道,高手之间的对弈,一步也不能错,否则就会满盘皆输。有一点我要提醒大家,中层社会一旦计谋败露,是没有退路的,只有死路一条。因为中层社会的人不像高层社会那么吃香,如果你是高层社会曹操会想办法说服你,就算说服不了也会好吃好喝的软禁你,什么时候只要你愿意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立刻就会让你出将入相。而基层社会的人也死不了,因为但凡是个人物都会尽量避免去难为普通人,因为那样做真的太有失身份。我举个例子:你看到街上的乞丐再对行人胡搅蛮缠,行人就算不给他钱,顶多也是不理睬他,而没有一个人和乞丐吵架的,你要是敢跟乞丐大吵一架,第二天你就成了名人了,谁都会知道你会和一个乞丐一般见识。所以有句话叫做“两国交战,不伤来使。”那个递信的,你敢把他杀了,你就臭名昭著了,你的手下谁都不想跟你混了,你还打什么仗?

所以中层社会的人一定要小心,要么你加强学习,把自己的思维和智慧提升到高层社会的境界,要么你就要时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否则你只要一败,便很难再卷土重来了。

基层社会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基层社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活的很久,因为谁也不会杀基层社会的人,基层社会的人太有被利用的价值了!

世界上有两种好用的人,一种就是高层社会的人,一种就是基层社会的人,而最不好用的却是中层社会的人。因为高层社会的人很有智慧,如果能被自己所用,就可以使自己大展宏图。而基层社会的人很简单,所以就成了被利用的工具。只有中层社会的人,半精不傻的,你说他很聪明吧?他没有战略只会战术;你说他傻吧?他还很精明。

我现在来假设一下,假如庞统是基层社会的人会怎么做:曹操第一时间问庞统可否有合理化建议,其实是在试探庞统,没有人聪明到还没有了解对方就给对方提建议,所以如果庞统是基层社会一开始就会向曹操献连环计,曹操第一时间就知道庞统一定是事先做好准备来骗曹操的。所以基层社会的人往往注意不到这一点,对方一问,就迫不及待的回答,结果你的计策统统露馅。所以庞统反倒成了被曹操利用的工具,曹操会加以应允,并且像模像样的假装打造铁环并把船连起来,但是送走庞统后,曹操会立刻砸掉铁链,等待周瑜派人来诈降,给周瑜来个将计就计。

也许你要问:曹操为什么不杀庞统?如果庞统真的是这种饭桶,那这种饭桶有杀的必要吗?对方阵营中多一个这样的饭桶就会对自己会更有利。所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虽然烧了袁绍的军粮,但是对那个贪酒误事的守粮官不但没杀,而且把他放回了袁绍那里,如果袁绍再敢用此人,岂不是自讨苦吃?

所以我们就看到《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蒋干为了探听军情,两次拜访周瑜,周瑜都没有杀他,而是利用蒋干进行反间计。所以蒋干第一次归来就让曹操中了周瑜之计,而杀了统领水军的蔡枧允两名大将,使本来就不习水性的军队又失去了熟悉水战的将领。蒋干第二次归来就带来了献连环计的庞统,更是为曹操的一败涂地埋下了致命的隐患。你就知道,曹操用蒋干,那是一次比一次要命。所以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蒋干反倒是周瑜的功臣,而是曹操的克星。蒋干的智慧正是汪在基层社会,但是他偏偏又被曹操放在中层社会的位置,所以反被周瑜利用,如果周瑜杀掉蒋干,不但会落个杀害同窗的骂名,更要命的是无法利用蒋干向曹操用计,岂不是得不偿失?

我们通过这个案例就要反思,什么样的人就要放到什么样的位置,你把有大才的人放到最基层,他早晚会自立门户,而且临走还要带走你的技术骨干。你把基层社会的人放到中层社会的位置,他早晚会被人利用,到时候你的商业机密就会统统被他泄露。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家族式企业有时候真的是一夜之间就倒闭掉了,其实就是把人放错了位置,泄露了你最关键的核心机密,让竞争对手钻了你的空子。可是泄露机密的人偏偏就是你的亲戚,他的智慧只汪在基层社会,正是因为他和你是亲戚,你就把他放在中层社会的位置,让他掌控着企业的核心机密,他没有中层社会的智慧和能力,所以就会中计,而他一人中计,受损失的却是整个企业。我打个比方,把基层社会的人放到中层社会的位置,就好像给一个三岁的小孩一个手榴弹一样危险,他没有那种知识,掌控不了那种局面,就会失控,他不是有意的,但是企业会因为他的无知而付出灭亡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