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纵横学:解决社会矛盾的策略

社会纵横学:解决社会矛盾的策略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社会三层是如何处理矛盾的。Sg高层社会处理矛盾的策略是化解矛盾。因为高层社会深知“同厄相助”和“同仇敌忾”的道理,所以他们知道化解矛盾的根本方法不能靠道德,而是把自己的矛盾变成和对方一致的矛盾,所以高层社会非称于制造“第三方”,那个“第三方”就是彼此共同的矛盾。我们要善于制造“第三方”,把“鹬蚌相争”转化为“同厄相助”,这才是高层社会处理矛盾的智慧。

社会纵横学:解决社会矛盾的策略

社会三阶层处理矛盾的策略

人在社会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有的人化解矛盾,有的人转嫁矛盾,有的人能从一个矛盾中制造出一系列的矛盾。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社会三层是如何处理矛盾的。

高层社会

化解矛盾。Sg

高层社会处理矛盾的策略是化解矛盾。因为高层社会深知“同厄相助”和“同仇敌忾”的道理,所以他们知道化解矛盾的根本方法不能靠道德,而是把自己的矛盾变成和对方一致的矛盾,所以高层社会非称于制造“第三方”,那个“第三方”就是彼此共同的矛盾。我举个案例:聪明的法官

空旷的草原上有两户人家,一户人家以牧羊为生,另一户人家却是猎户≡户家里养了许多猎狗,这些猎狗经常咬伤邻居的羊,那个牧羊人几次劝告猎户把狗圈起来,那个猎户就是不听。牧羊人真的是忍无可忍了,终于去找了法官,要和那个猎户打官司。法官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听完牧羊人的话后深思片刻,然后对那个牧羊人说道:“你完全占理,而且我保证你会打赢这场官司。但是我想问你:你是想要一个朋友做邻居?还是想要一个仇人做邻居?”牧羊人说:“我当然消和朋友做邻居。”法官说:“那你照我说的做,把你的一只小羊羔猎人的儿子。”牧羊人的心里虽然觉得很不爽,但是他相信法官,于是就按照法官的吩咐照做了≡人有三个小儿子,牧羊人干脆就送了他们三只小羊羔,猎人的三个小儿子对小羊羔喜欢的不得了,他们怕猎狗咬伤自己的小羊羔,于是做了一个很大的铁笼,把猎狗关了起来。从此那个牧羊人的羊再也没有被猎狗咬伤过,而且他和那个猎户还成了好朋友。

这个案例其实一开始是猎狗和猎户是绑在一起的,而他们共同的矛头都指向牧羊人,而牧羊人巧妙的通过送给猎人儿子小羊羔,便成了牧羊人和猎户是一起的,猎狗却成为他们共同防范的对象。所以猎狗就是牧羊人巧妙制造出来的“第三方”。当牧羊人和猎户的矛头都指向“第三方”的猎狗的时候,他们就成了盟友,牧羊人成功的把自己的矛盾转化为和对方一致的矛盾,不但化解了一场纠纷,而且还融洽了彼此的关系。

所以合理的运用第三方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果我们能把这个策略活学活用,就会化解方方面面的矛盾,下面我再举一个企业管理中巧用第三方的例子:老板的“第三方”。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企业里发生这样的事情:企业刚刚建立,非常的需要人才,有一个人既懂技术又能干,是企业初期的骨干力量,可是这个人恃才放旷,经常迟到,对公司的影响非常不好。老板如果放纵他,所有的人都会说老板一碗水端不平,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士气。可是如果开除他,对公司来讲就无异于自断臂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老板就制造出了一个“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就是老板的太太。老板的太太去公司对那个经常迟到的人吼:“你知不知道,你的迟到让我老公每天都愁得睡不好觉,他添了多少白头发你知道吗?前两天就因为你的事急的都去打吊针了你知道吗?”老板赶紧把他的太太拉回去,并对那个人说:“没事没事!”

事后老板把那个人叫到办公室,对他讲:“你别跟你嫂子一般见识,她就是个急性子。”那个人被搞得一头雾水,他问老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老板就对他讲:“没什么大事,许多人看到你迟到都消极怠工,导致这些天的效益非常不好,我的身体状况你也知道,动不动就要去输液,这一上火又去输了两天液,你嫂子就急的天天掉泪,非要让我批评你,可是你为公司做了那么大的贡献,我能为迟到这点小事批评你吗?再说在公司我是老板,可是一出公司的门我们就是兄弟,有哥哥批评弟弟的道理吗?有空你去家里玩,我让嫂子给你道歉。”那个人听完老板的话就什么都懂了,不但自己觉得很惭愧,也体谅到了老板对自己的一片苦心,从此他再也不迟到了,不久公司壮大了,老板更是对他委以重任,他真的就成了公司里独当一面的中流砥柱。

所以有句话叫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不要把人想的太坏,迟到的那个人没开过公司,他真的不知道他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老板成功的运用“第三方”的策略,不但解决了他的迟到问题,还为公司留下了一个人才。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一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要善于制造“第三方”,把“鹬蚌相争”转化为“同厄相助”,这才是高层社会处理矛盾的智慧。

中层社会

转嫁矛盾。

中层社会的人一旦遇到矛盾,不是想如何化解,而是想把矛盾转嫁。比如上面的案例:老板的“第三方”。如果那个老板是中层社会的人,他会直接把那个经常迟到的人叫到办公室,然后对他训斥一顿,并且告诉他:“不是我非要批评你,你的做法已经引起公愤,大家因为你都消极怠工了!”你就会发现,那个人从此不再迟到了,但是没过多久他就会跳槽。公司就会流失一个人才。

所以中层社会的人很会转嫁矛盾,虽然看起来很精明,但是这种转嫁矛盾的做法恰恰会激化矛盾。所以当那个老总会把自己与他的矛盾转嫁为大家与他的矛盾时,那个技术骨干会看谁都不顺眼,他心想:“你们能和我比吗?我一个人为公司做的贡献等于你们一百个的做的贡献的总和!”于是他觉得没有必要再在这呆下去,他很快就走了。其实事实本来就是如此,那个人对公司的贡献确实比较突出,他只要一走,公司的效益就会大幅下降。所以做管理一定要注意人的差异化,有才的人就像是一头烈马,但同时也是公司的财神,你得会驾驭,否则他就是个过路财神;而没有本事的人只好忍气吞声,但是这种人干的活都不一定能对得起他的薪水。所以中层社会搞企业常常会感叹自己手下无人,其实人才多的是,只不过是你自家没本事驾驭而已。所以中层社会常常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一有难题要开个讨论会,下面的人要么不说话,要么就说一堆废话,跟没说一样。结果自己就天天发愁,而且老的很快,这都是转嫁矛盾逼走人才的后果。

我再举一个被中层社会极为推崇的例子:赫鲁晓夫的狡辩。

1956214日,苏共第二十次党代会莫斯科召开,24日大会闭幕♀天深夜,赫鲁晓夫突然向大会代表们做了一个事后诸葛亮式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后果》,其中严重批评的斯大林的重大错误,并且要求肃清个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毒瘤。此报告一出,立刻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很多人心里都有个疑问:你既然知道斯大林的错误,那为什么在斯大林掌权的时候不敢提出,却在今天大放“马后炮”呢?(www.xing528.com)

在后来的党代会上,当赫鲁晓夫又对这个问题侃侃而谈的时候,下面递上来一个纸条,上面写道:“当时你在哪里?”赫鲁晓夫当时很尴尬,但是他犹豫片刻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拿起纸条,大声朗读上面的内容,并且向台下喊道:“这张纸条是谁写的?请那个人立刻站起来,并且走到台上!”台下的人都被他的镇住了,于是鸦雀无声。他接着说道:“当时我就在你们的位置上。”

这个案例被中层社会的人广为流传,他们甚至把赫鲁晓夫当成自己的榜样。可是我们只要稍微想一下就知道赫鲁晓夫的这个举动将带来多少负面效果,其中有三个负面效果是最要命的:

一,鼓励大家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

赫鲁晓夫的这种把责任推给大家的行为,其实就是在暗示大家谁都可以乱讲,谁都可以乱来,只要你能把责任推卸掉就行,于是大家都会像他一样推卸责任。

二,让大家觉得他不配当一个领导人。

正如没有一个人会向乞丐索取一分钱,也没有人会踹一只死狗一样,作为一个领导人,要以领袖人物为参照物,而不能以台下的听众为参照物。如果一个领导做事处处都以群众的做事标准为自己做事的标准,那他怎么配做一个领导人?领导人就是要敢于做群众不敢做的事,关键时刻,作为领导人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这才能够叫做领导人。所以由此看来,赫鲁晓夫不会有多强的领导力

三,滋生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的毛病。

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就好像洪水必须要疏导一样。所以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会上提出,这样大家才能够充分的讨论,从而达到意见一致。如果会上被领导搞成一言堂,那么会下就会有很多议论,这叫做“会上不说,会后乱说。”而当所有的问题都积攒起来的时候,就会像洪水一样决堤,造成毁灭性的危害。赫鲁晓夫作为一个领导者不敢坦然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在台上公然堵住下面人的嘴,其实这就是在大家心中种下“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的恶果,这种恶果生根发芽,最终会把好的文化全部毁掉,成为决堤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

看了上面的两个案例,我们就知道,高层社会和中层社会都是要把矛盾推出去,高层社会的人的目的是化解矛盾,而中层社会的人却是激化矛盾,正是由于他们的出发点不同,所以造成的结果也就不同。所以高层社会是表面上吃点亏,但是会换来长久的利益;而中层社会很会争一时之短长,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长远利益。

基层社会

逃避矛盾。

基层社会之所以会做一辈子的基层社会,就是因为他们永远都没有担当,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而基层社会这种“逃避矛盾”的做法恰恰是滋生罪恶的温床,使制造矛盾者更加的肆无忌惮。所以有句话说的好:“人,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危机感。”

我举一个大家经常遇到的例子:和稀泥的人群。

在一个明媚的春天,一辆旅游车载满要旅行的人准备准时出发,可是有三个人却没有来,于是大家都在等那三个人,而且等了很久。在大家的抱怨声中,三个人终于来了,可是他们却转身去了小饭馆,准备吃完饭再上车,许多人愤怒了,但是他们都不愿意为了大家的利益去得罪人,有一个女乘客终于忍不住了,说:“谁和我去小餐馆把那几个人叫出来?”大家变得鸦雀无声,没有人愿意和她一起去,于是她自己去了小餐馆对那三个人说:“大家都在等你们三个人,你们还在优哉游哉的点菜,你们还有没有一点自觉性?”那三个人对她说:“那么多人都没有催我们,就你来催我们,你才不自觉呢!”于是那个女乘客回去告诉车上的人们实情,并且要求大家一起去催他们,车上一片哗然,但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和那个女乘客一起去催他们。那个女乘客也没有办法,只能无奈的回到车上等那三个人。过了一会儿,那三个人酒足饭饱后上车了,那个女乘客告诉他们三个人应该向大家道歉,可是车上的人却对那个女乘客说:“人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互相体谅一下吧。”

上面的案例就是基层社会的真实反映,他们在遇到矛盾冲突的时候谁也不敢出头露面,但是当矛盾缓和下来的时候却做起了老好人。所以几乎所有大的企业里面都有一种人,叫做“和事老”,因为企业一大就管不过来,就很容易让这种人混进来。但是你注意观察就知道,那些“和事老”就只能在基层呆一辈子,他们不思进取,没有担当,而且非常的会“和稀泥”,所以凡是优秀的公司,一旦发现公司有这种人,第一时间就会把他清理出去,因为这种人就像一个传播瘟疫的毒瘤,他会把整个公司影响的人浮于事,得过且过,谁也不创新,谁也不努力,就知道一天天的混日子。而这种垃圾文化一旦蔓延开来,对企业的危害性是巨大的!他可以让一个有活力的企业变得休克掉,让没有活力的企业直接倒闭,所以我们就知道,许多有活力大企业收购那些休克的小企业,宁可多出钱也不要原来的人员,如果非要不可,也会把那些人与自己企业的人分开管理,就像隔离病毒一样,怕的就是这种要命的,人浮于事的企业文化影响到自己的企业。

所以我们就知道,基层社会是常常逃避矛盾的,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他们的做*让真正有见地的人对他们敬而远之↓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他们也只能和一群平庸的人为伍,度过自己那毫无价值可言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