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军区孙生玉副参谋长的故事:生玉谈志

宁夏军区孙生玉副参谋长的故事:生玉谈志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今迈步从头越——记宁夏军区原副参谋长孙生玉2000年8月的一天,宁夏军区原副参谋长孙生玉用3年时间完成了填补宁夏历史空白的鸿篇巨制——《宁夏军事志》240万字的送审稿后,终因过度劳累,累倒在办公室,身边战友强行将他送到医院。1998年4月,在部队工作30多年的孙生玉,从宁夏军区领导岗位退了下来。恰在这时,按照中央军委部署,宁夏军区三级军事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军区首长把眼光盯在了孙生玉身上。

宁夏军区孙生玉副参谋长的故事:生玉谈志

而今迈步从头越——记宁夏军区原副参谋长孙生玉

2000年8月的一天,宁夏军区原副参谋长孙生玉用3年时间完成了填补宁夏历史空白的鸿篇巨制——《宁夏军事志》240万字的送审稿后,终因过度劳累,累倒在办公室,身边战友强行将他送到医院。可他怕耽误工作,又拄着拐杖回到办公室默默耕耘于志苑沃土……

1998年4月,在部队工作30多年的孙生玉,从宁夏军区领导岗位退了下来。恰在这时,按照中央军委部署,宁夏军区三级军事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军区首长把眼光盯在了孙生玉身上。面对退休和写书两种选择,孙老终于下定决心:退休以后从头来,走老有所为之路。他找到军区领导接受了任务,并和同事们开始紧张而又繁忙的编写工作。撰写志书,从何处入手呢?孙老向写志专家宁夏社科院副院长吴忠礼拜师学艺,并邀请军地专家举办了军区三级军事志编写人员培训班。很快,编撰工作打开局面。

编写军事志不同于其他作品,不能运用想象、推理的写作手法,每一句话、每一件事均应植根于大量的史料和事实之中,尤其是“重大兵事”和“军事工程”篇,上限追溯到先秦时期,历史跨度大,资料难以查考,加之宁夏又处在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军事冲突的前沿,战事频繁,史书记述较少。受命伊始,孙老按照上级编纂要求,爬文山、涉史海,广泛搜集资料。晚上除看电视新闻,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12点……。(www.xing528.com)

3年来,孙老跑图书馆、档案馆、社科院等单位搜集资料8000多万字,翻阅了10余部方志理论书籍,并整理、摘抄了20多万字学习笔记,一边撰写,一边给战友们讲中国军事史、宁夏历史和志书编写常识。为重点突出“重大兵事”“民众武装”“军事人物”“红军长征”等篇目,确保志书的准确性,每成一稿,孙老都要多次修改后,再送专家审定。在写稿时,孙老克服年龄大、视力差等困难。用木尺压稿,逐字逐句精心校对。1998年8月,他撰写的“重大兵事”和“红军长征”篇通过军地专家审定后,被称之为用史准确、条理清晰、文字流畅、简易无漏、篇章有序,并作为军事志范文予以转发。

常言说,人生忠孝难两全。前年5月,父亲患病到了晚期,为不影响工作,他含泪让老伴送父亲回东北老家。父亲病故后,他回去处理丧事来回仅用了15天,便匆忙回到宁夏投入紧张的编纂工作。用他的话说,潜心写好志书,也是对父亲的纪念。菊开秋后色如金,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3年辛勤耕耘,去年底,《宁夏军事志》和全区28部地、县志书顺利终审,备受专家称赞。近年,孙老还结合编写实践,撰写论文和体会文章,在军地反响强烈。去年,他被宁夏史志界推选为宁夏地方志协会副会长,被宁夏军区、兰州军区评为先进离退休干部和军事志编写先进个人。

(作者:任海涛 王文树。原文发表在2001年3月18日《银川晚报》,本文略有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