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代战事扣人心经典《生玉谈志》

历代战事扣人心经典《生玉谈志》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代战事扣人心自古原州多豪情——喜读《固原军事志》《固原军事志》在固原地区撤地改市的大喜日子前夕,经过主编安志平和地方史志界王祥庆、余贵孝、薛正昌及军事志办公室张九芳等全体编撰人员四年多时间的辛勤笔耕,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历代战事扣人心经典《生玉谈志》

历代战事扣人心 自古原州多豪情——喜读《固原军事志》

《固原军事志》在固原地区撤地改市的大喜日子前夕,经过主编安志平和地方史志界王祥庆、余贵孝、薛正昌及军事志办公室张九芳等全体编撰人员四年多时间的辛勤笔耕,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固原军事志》是首部地、市级军事志书,它的出版,不但填补了固原地区军事历史的空白,而且对于加强国防建设以及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准备,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其存史和军事学术价值,将随着时间的延伸而更加突出。全志书洋洋洒洒70余万字,共9篇39 章126节。掩卷后慢慢品味,深感这是一座耸立在萧关古道上的军事丰碑,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笔者拜读后认为,全志政治观点正确,记述全面客观,特色鲜明、文风朴实、语言通顺、图文并茂,可谓宁夏志苑新葩,军事志中佳品。

一、弘扬正气,红军长征美名传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志中的政治性、政策性以及涉外、宗教、保密等重大问题尤为重要。该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也贯彻了存真求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地方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固原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军事工作的热点地区,全志书比较好地处理了政治性、政策性和民族宗教等重要问题。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在概述、大事记、重大兵事中,还是在其他各篇、章、节、目中,都比较正确地给予记述,坚持弘扬正气,突出民族团结

在“重大兵事”篇中单独设立一章,即红军长征、西征在固原。例如,在第一节“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固原”写道:“16日中午,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等领导,在锣鼓声中到清真寺拜访,并赠送了‘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旗及礼品回族群众称赞红军是‘仁义之师’。清真寺的阿訇也按照回族礼节宴请了红军领导,并送来一群染成红色的肥羊到军部回访。军医院的医护人员热情地为群众扎针治疗。”简短朴实的几句话,就把红军与回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写得真实动人。再如,在第二节“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中,有一段写得十分精确:“7日,红军决定翻越六盘山。陕甘支队主力沿固原王套、后莲花沟到达六盘山,毛泽东、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登六盘山。在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盘山饱览六盘雄姿,想到红军北上即将到达目的地,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又联想红军走过的艰难历程,展望革命前景,临风寄景,感慨万千,诗兴勃发。遂吟《长征谣》一首,全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这便是后来传诵、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词的雏形。”

在“红军长征、西征在固原”一章后,又紧接着设置了“海固回民三次暴动和回民骑兵团”,对20世纪30年代末固海回族农民三次暴动,其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国民党反动政权,都给予正确记述。同时,对军分区、驻固部队、武警部队官兵在维护地区稳定、双拥共建、扶贫帮困、建设希望小学等均给予浓墨重彩,充分展示了民族地区密切的军政军民关系。这对于民族地区的军事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珍贵。

二、特色鲜明,历代战事扣人心

富有时代和专业特色,是专业志书成功的标志,《固原军事志》在突出时代和专业特色上十分鲜明。在时代特点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事件,不但给予重点记述,而且针对不同时期分别进行重点记述。例如,在“民众武装”篇第三章民兵预备役,对解放后的民兵参加剿匪平叛、军事比武、维护社会稳定、带头参加西部大开发等,很富有时代气息,读后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书中的时代气息浓厚,此处不再赘述,着重谈谈专业特色即军事特色。从纵向看,“军事组织”“重大兵事”“历代兵役”“民众武装”“历代治军”“军事文选”“军事人物”等篇,均从古至今以军事斗争为主线展开记述。

如在“重大兵事”篇中,对历史上的历次重要战争,特别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记述的“分寸”把握很好,改变了以往旧志书中的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弊病,既客观记述了战争史实,又体现了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重大兵事”篇从先秦时期的战事开始逐一记述,历次战争尽入书中。如书中写道:“周穆王三十七年(前940年),周六师西征犬戎,将犬戎驱赶到太原(今宁夏固原)。周夷王以后周逐渐衰落,猃狁日益强盛,经常向南袭掠,成为周王朝的严重威胁。周宣王时,猃狁曾逼近周都,宣王为改变这种局面,曾经三次派兵攻击太原之戎。历次大战,宣王并没有击退猃狁和其他西北游牧部落的进攻。而这些战争却使西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周宣王死后,周幽王继位不久,又被犬戎杀于骊山下,西周终于被其西方的诸戎方国所灭。诸戎进而‘居于泾、渭之间,侵暴中国’,成为秦在西方的劲敌。”从这段记述中不难看出,固原地区古代战争频繁而且演变剧烈。其中,该志在“重大兵事”篇中记述了历代著名战事就达50多起。诸如秦汉抵御匈奴之战、唐军与吐蕃军之战、宋夏好水川之战、明朝满四石城起义、清朝回民军反清斗争、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海固回族农民三次暴动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解放固原之战,以时间为序,系统反映了先秦至今4000多年的军事活动。

从横向看,《固原军事志》把军事地理、军事组织、军事活动、军事人物作为重点予以详述,使读者阅后有一个清楚的印象,即什么人、带领什么军队、在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活动,全志书交代得比较清楚。许多重大战役、战斗和军事活动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既有总体经过,又有典型场景。其中,把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壮举写得尤为有声有色。例如,在“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固原”一节中写道:“当日,红二十五军沿西兰公路东进。下午2时,抵达隆德县城。当时,隆德城内驻有国民党第十一旅鲁大昌部第二团一个营和保安团。红二十五军仅用一个小时就攻占了县城,消灭了守军,俘虏县长、保安团长和守军官兵30余人。红军进城后,即将缴获的衣物分发给贫苦群众,打开监狱释放无辜群众。国民党军六师十七旅由兰州乘车沿西兰公路向东驰援,红二十五军与该部激战数小时后主动撤出战斗。国民党军紧追不舍,红军边走边打,连夜翻越六盘山,甩掉了追击的国民党部队。”

再如,在“重大兵事”篇第十一章解放固原之战中,专门设置了任山河战斗、三关口战斗和解放化平、西吉、海原县城各节。在记述“任山河战斗”中,精辟地写道:“8月1日,一九一师五七二团以6个连的兵力在炮火支援下,向任山河发起猛攻,当逼近任山河村时,遭马部正面及左右两翼火力的封锁。为了巩固已占有的阵地,五七四团三营六连六班坚守阵地,两个小时打退守军一个连的三次反扑,毙40多名,班长白燕升带伤与守军白刃格斗,刺死守军3人后壮烈牺牲。战后,军部授予六班‘飞燕班’称号。五七二团三营向罗家山守军攻击,在团营火力支持下二营从侧翼助攻,突破了守军环形工事,歼200多人。五七一团、五六八团因步炮协调不好,攻罗家山、石家沟未成,与守军对峙不下。于是军部下令山炮营支援,五六八团于16时终于攻占了鹦哥嘴,同时五七四团也攻下了任山河村,并以一部分兵力协同五七二团歼灭罗家山溃逃之守军。至此,马部第一道防御阵地被解放军占领。‘宁马’军队已无心恋战,向西溃逃,纵深15公里、宽5公里的野战防御体系瓦解。”通过以上两段战事记述,给人一种壮怀激烈之感。(www.xing528.com)

三、军事重镇,一方水土一方人

军事志是地方志,没有地方特色就不能称其为军事志,《固原军事志》十分注意突出地方特点。首先,在“军事地理”篇中把古今固原地区军事地位记述得比较准确。例如,在描写地理形势中指出:“固原,地处中国黄土高原西部,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六盘山主脉纵贯全境,地势高寒,地形复杂险要,是古代关中出入西北边塞的要冲。素有‘中华襟带’‘关中屏障’‘据八郡之脊背,绾三镇之要膂’之称。作为军事重镇,这里不仅有古萧关、战国秦长城、唐代原州七关,更具遍布山川的城池堡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军事志虽然不是兵要地志,但兵要地志的基本要素应当体现,《固原军事志》在军事地形中对山川、谷地、河流记述准确,特别在“交通”一节对铁路、公路、桥梁涵洞记述得尤为准确,充分体现了宁南山区的地形特点。其次,在“历代兵役”“民众武装”“历代治军”和“国防动员”等篇中,均保持了固原地区的特色。例如,在“历代治军”篇中专门增加了“支援希望工程”一节。书中写道:“在开展军民共建希望小学的同时,还承担了驻宁部队27个团以上单位援建‘希望工程’的协调和保障任务,为兄弟单位来固原支援希望工程人员提供通信、食宿、加油、修车、引路方便。经常了解各学校情况,沟通援建部队与共建小学的联络,共同架起军地双方的连心桥。1996年9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专程给军分区赠送了‘军民携手共育春蕾’的锦旗。”仅此一段,就把处在贫困地区的固原军分区支持希望小学以及协调希望工程所处的地位写得清清楚楚,也把新时期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示给后人。

在“军事人物”篇中,对人物传、人物录、人物表、英模谱的记述也比较得体,对入传的人物记述客观,可以看出固原地区历代英杰人物辈出。由于特殊的军事地理位置,固原自古以来兵事不断,无数将士在此戍边守卫,英勇作战,血洒疆场,涌现出一批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和革命先烈及英模人物。全篇共搜集西汉至当代军事人物850余人,其中入传人物50余人。上至东汉名将皇甫嵩西魏大都督宇文泰、北宋名将曲珍和吴阶兄弟、元代安西王忙哥刺父子、明朝三任三边总制杨一清、清朝甘肃提督董福祥,也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军长郝光、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韩练成等高级将领,还有回民骑兵团创始人、固原军分区首任司令员马思义,还出现了舍身救战友的副连长、雷锋式干部李树洋等。这些光照后人、荡气回肠的英雄,既是军事活动的结果,也是古今固原地区人民的骄傲。编纂者在这些方面可谓用心良苦,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特点。

作为曾任固原分区司令员的笔者,在通读志书后,更加热爱固原,更加思念第二故乡

四、资料翔实,自古原州多豪情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资料是质量的基础。《固原军事志》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仅以“军事文选”篇为例,该篇搜集了大量的历代军事文献和历代军事诗赋。这些丰富的军事文献、诗赋,不但反映了频繁的军事活动、增加了志书的可读性,而且军事地理、重大兵事、军事人物等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例如,在选录《汉书·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从这段资料中就可以看出汉代人文地理情况。再如,在选录中共中央、甘肃省军区关于保留回民骑兵团建制的来往电话:“1952年1月18日电,甘肃省委并西北军区:原马思义同志所带之回民骑兵团(现住定西分区)为目前全国仅余的回民革命武装。在这次整编中,其干部、人员、编制以至部队名称,均应予以保留(习仲勋)。”从这一段资料中可以看出回民骑兵团的地位和领导对此事的关心。

第八篇还专门设置军事文选,凸显军事文化,彰显了固原地区历代卫国戍边的浩然正气。从秦筑长城、汉置萧关,明代设三边总制,到当代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战任山河、解放固原,在这两千多年频繁的军事活动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军旅诗词。曾有许多将领在戎马倥偬之间,挥毫赋诗,吟唱艰苦的戍边生活,苍凉的边塞景色,惨烈的战争场景,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例如,《诗经·小雅》的《六月》《出车》,汉代班彪的《北征赋》、陆士衡的《饮马长城窟行》,唐代王昌龄的《塞上曲》、岑参的《胡笳颜真卿使赴河陇》、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籍的《将军行》,宋代王陶的《有窦复者居镇戎能道边事》,明代三边总制马文升、杨一清、秦紘、王琼、唐龙、石茂华、李梦阳的大量诗词,清代康熙的《圣祖大阅赐陕西固原镇西凤副将康泰》、乾隆的《高宗悼甘肃安西提督豆斌》、谭嗣同的《六盘山转饷谣》等,为固原重镇增加了光辉。当代,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成为红军传人必吟的千古绝唱。诗词入志,客观上增加了全志的可读性。

全志在《诗经·小雅·出车》中,选录了“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把周朝军队在今固原一带作战的情景,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浮想联翩。唐朝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时,不但使人进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境界,还会使人产生一种古代战场边塞苍凉的感觉。在读到明朝王琼《过预望城》“原州直北荒凉地,灵武台西预望城。路入葫芦细腰峡,苑开草莽苦泉营。转输入困频增戍,寇掠胡轻散漫兵。我独征师三万骑,扬威塞上虏尘清”时,令人对首任三边总制的壮志雄风,备感敬佩。当读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后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锐的《咏固原·秋登长城塬》“长城塬上耀金光,黄土映秋阳。放眼望遐方。坦荡荡空无谷梁。凄惶怅望,何年引得,茹水上山冈。漫野莽苍苍。仲秋月瓜甜果香?”“千秋战火燎斯方,草木尽烧光。剥去地衣裳。赤地裸裸风鞭雨。可怜黎首,为充饥腹,只顾滥开荒。日炙更风狂。黄土地何能复康?”时,我仿佛看到这位老将军当年带领我们勘察地形、组织战备施工的雄姿,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宽广的胸怀。同时,也再一次听到了这位老将军为西部大开发改变生态环境、为固原地区退耕还林的早期呼唤。

除此之外,《固原军事志》还有许多特点,例如篇目设置合理、体例规范正规、语言朴素简洁等。当然,还存有一些问题,兵事是志书的重头戏,特别是在固原地区更是重中之重,还有一些重大兵事未能入志,少数战事写得有些过简,还有个别地方文字不够凝练。

(此文是《固原军事志》首发式上的讲话摘要,原文发表在《宁夏史志》2002年第3期,本文略有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