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及对孩子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及对孩子的影响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由俭,败由奢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他还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节俭的品德,总是提醒儿子司马康,不能奢侈浪费。在司马光的教育和培养下,司马康严格地以俭朴自律,终于成为博古通今、廉洁奉公的一代名家,为后世所推崇。虽然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改变,人们愿意也有能力吃得更好、穿得更漂亮、用得更顺心,但是“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永远不会改变。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及对孩子的影响

成由俭,败由奢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一个国家需要勤俭,才能繁荣昌盛;一个民族懂得勤俭节约,才能自立自强;一个家庭善于勤俭节约,才能家业兴旺。

可是,物质生活优越的孩子们,他们随意乱花钱、任意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在一所小学,学生们捡到的物品把一间空屋堆得满满的,有皮夹克,有各种铅笔、橡皮等。学校曾经多次广播,要丢了东西的孩子们去认领,可是,至今也没有人去。于是,学校在一次家长会上,向家长们解释了这件事,并说如果一星期内不认领的话,就会把这些东西送到废品收购站。可是,只有几位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认领了丢失的物品,大多数东西还是找不到失主。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要培养孩子节俭的美好品德,首先爸爸妈妈对节俭要有正确的认识,然后,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只有父母做到了节俭,孩子才会从榜样的身上继承这个美德,并且发扬光大。

有一对中年夫妻,为了培养孩子节俭的品德,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慎重的选择,决定带着孩子去卖报。

他们停留在一个繁华的路口,那里经常有一位老爷爷在卖《北京晚报》。爸爸拿出10元钱给孩子,告诉她向老爷爷买10份报纸。等孩子把报纸拿回来以后,爸爸妈妈跟她商量:一起卖报纸,就按原价卖,看看卖出这10份报纸到底要多长的时间。孩子同意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家人足足在那里站了几个小时,费了不少唇舌,终于把10份晚报都卖出去了。

爸爸妈妈又让孩子再去问那位卖报的老爷爷,问问他卖出一份报纸到底可以赚多少钱。孩子从老人那里回来以后,有些失望地告诉父母,卖出一份报纸只能赚到几分钱。她叹了一口气说:“花几个小时才挣几毛钱,而且费那么多心,说那么多话。赚钱真是辛苦。我以后不会随便花钱了。”夫妻俩微笑着肯定了孩子的想法。这对夫妻的教育显然很有效果,不能不说他们都是很有教育智慧的人。

在中国古代,勤劳俭朴的大家比比皆是,他们不但自己生活朴素,也要求他们的孩子注意节俭,不奢侈、不浪费。(www.xing528.com)

我们从小熟知的司马光就是这样一位崇尚节俭的大家,即使做了宰相,他的生活也十分俭朴。他还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节俭的品德,总是提醒儿子司马康,不能奢侈浪费。司马光写成的《训俭示康》一文,是这样对儿子谆谆教导的:我们家家风淳朴、清白,我一生都把朴素和勤俭作为美德,不喜欢奢侈浪费,你要把认真读书、踏实工作、俭朴生活的家风传下去。在司马光的教育和培养下,司马康严格地以俭朴自律,终于成为博古通今、廉洁奉公的一代名家,为后世所推崇。

历史上还有很多“以俭成名,以侈自败”的故事。宋真宗时宰相李文靖在任的时候,他在封丘门内修筑自己的住宅,那座住宅的厅堂狭窄得只有一匹马转身的地方;张知白在宋仁宗时,位列三公,有着优厚的俸禄,但他却非常简朴,盖的是棉布的被子。而春秋时鲁国的三朝宰相季文子,也是一位生活极其简朴的人,他的妻妾竟然从没穿过绸缎的衣服。这些人无疑都是以俭成名、流芳千古的成功人士。

公叔文子就是一位喜爱奢华的人,他的儿子公孙戌也因此获罪,不得不出国逃亡。西晋的石崇更是一位因为奢侈而被后人永远记住的人,他的下场也无人不知,“八王之乱”中,石崇被族诛。

爸爸妈妈们在培养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将节俭的教育渗透到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来。虽然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改变,人们愿意也有能力吃得更好、穿得更漂亮、用得更顺心,但是“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永远不会改变。超越自己的经济能力而盲目追求享受就是奢侈,不经思考、无谓地花钱就是浪费,奢侈浪费永远都是失败的导火索;而勤俭节约永远都是值得赞扬的美好品德。

培养孩子拥有这种品德,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其中最常见的,也最容易被爸爸妈妈忽视的问题就是浪费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孩子们都能背诵得朗朗上口,但有几个真正做到吃饭的时候不剩一粒?想一想,我们这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每人每天少浪费5粒米,那么全国每天就可以节约65亿粒米。假设10粒米1克的话,那么就可以节约650吨粮食。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俭以养志”,这些千古名言,在历史上闪耀着哲理的光辉,成为华夏民族的不衰的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