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墨之争:探讨墨子学说及其与儒家的对立观点

儒墨之争:探讨墨子学说及其与儒家的对立观点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者夷之〔1〕,因徐辟〔2〕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3〕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4〕,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1〕墨者夷之:墨者,信奉墨子学说的人。夷之,人名,姓夷名之,事迹不可考。

儒墨之争:探讨墨子学说及其与儒家的对立观点

墨者夷之〔1〕,因徐辟〔2〕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3〕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徐子以告夷子。

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4〕,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徐子以告孟子。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5〕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6〕。其颡有泚〔7〕,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虆梩〔8〕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9〕为间曰:“命之〔10〕矣。”

【注释】

〔1〕墨者夷之:墨者,信奉墨子学说的人。夷之,人名,姓夷名之,事迹不可考。〔2〕徐辟:孟子的学生。〔3〕不直,则道不见(xiàn):直,直率,坦白;见,同“现”。〔4〕若保赤子:出自《尚书·康诰》。保,安抚;赤子,刚生下的婴儿,因其皮肤呈红色,所以叫赤子。〔5〕委:抛弃。〔6〕蝇蚋(ruì)姑嘬(chuài)之:蚋,蚊类昆虫;姑,应当作“盬(gǔ)”,用嘴吸血。嘬,咬,吃。〔7〕其颡(sǎng)有泚(cǐ):颡,额头;泚,出汗,冒汗。〔8〕虆(léi)梩(lí):虆,盛土的器具;梩,铲土用的器具。〔9〕怃(wǔ)然:茫然自失的样子。〔10〕命之:命,教导;之,夷之自称。(www.xing528.com)

【译文】

信奉墨家学说的夷之通过徐辟求见孟子。孟子说:“我本来愿意见他,(可是)现在我还病着,等病好了,我将去见他,夷子不必来!”

后来,(夷之)又来求见孟子。孟子说:“我现在可以见他了。(不过,)说话不坦率直白,道理就显现不出来,我坦率直白地说吧。我听说夷子是墨家学者,墨家办理丧事是以薄葬作为原则的。夷子想用它来改变天下的习俗,难道会认为薄葬不正确并且不加崇尚吗?然而夷子却厚葬自己的父母,那么这是用他自己所轻贱的礼节来对待父母了。”

徐辟(把孟子的话)告诉了夷子。

夷子说:“儒家的学说认为,古代的圣人(对待百姓)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对人的爱是不分差别等级的,只是施行起来是从自己的父母开始。”

徐辟(又把夷子的话)转告给孟子。

孟子说:“夷子真的认为爱自己的兄长的孩子就像爱邻人的婴儿一样吗?若保赤子的话是打比方才这样说的。(是说老百姓由于无知而犯法,就像)婴儿在地上爬,就要掉进井里了,这不是婴儿的过错(所以对老百姓要像对新生婴儿一样,他以为这就是爱不分差别等级。其实对待自己兄长的孩子和对待邻居家的孩子还是有差别的)。再说天生万物,使它们只有一个根本,然而夷子(主张爱不分差别等级)是他认为有两个根本的缘故。大概上古曾有个不安葬父母的人,父母死了,就抬走抛弃在山沟里。后来的一天路过那里,看见狐狸在啃他父母的尸体,苍蝇、蚊虫叮吮着尸体。那人额头上不禁冒出汗来,斜着眼不敢正视。这种汗,不是流给人看的,而是内心的悔恨表露在脸上。大概他就回家拿来簸箕和铁锹把尸体掩埋了。掩埋尸体确实是对的,那么孝子仁人掩埋他们亡故的父母,也就必然有(讲究方式的)道理了。”

徐子把这番话转告给夷子。夷子很茫然若失地呆了一会,说:“我衷心受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