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学精华:让修行方式走进百姓家

佛学精华:让修行方式走进百姓家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做八次为一式圆满。第三:直路、弯路、放下身正面:双手由正前方举起至肩平时(直路),走外右方(扩胸)至手与身体成 180 度时停止 。具体的是手叁阴脉与手叁阳脉的终点与起端,均在手指端,因此这个功法主要在调理胸部脏器与头部的经络。

佛学精华:让修行方式走进百姓家

5、让佛家的修行方式走进百姓家

僧人修行、高僧得道,做为普度众生的佛法最终是为让百姓服务的。在喧嚣的都市中静下心喝杯清茶,从窗外的落叶中获得智慧,这些同样是在修行。在佛门中僧人的一些具体修行方式不仅能使人静心,同时还是很好的修养身体的方式,在此介绍几种在日常生活中,所有都人都可轻松掌握的修行方式,再次放佛学精髓在你心中点亮。

第一种:呼吸增长法

呼吸增长法的目的是为了增长初学者的呼吸长度,并达到用小腹呼吸之目的,间接促使行功者丹田之气的早日形成,让打坐时能早日进入息相。最好的练习时间是在早上起床时打坐前,或是上班后工作一段时间劳累时打坐。最好选择的是空气新鲜的地方,例如是公园或是郊外等地方。练习次数不限,如果有时间,越多越好。因为做得越多,养气越多,内气易能培养起来。

在练习中注意的要领有两点。首先是要配合个人呼吸之长短来选一息间要数的数目,出入息一息中以数一到六(短气者)或八或十(长气者)为主,开始气短时进出气可数一至六,往后依气增长自行会增加所数之数目,最长至十为止。其次是在每次在练习功法中,吸气时以数单数一、叁、五、七为主,呼气时以数二、四、六、八为主。假设您一口气可吸1~8所数的呼吸长度(如上述气短者6,长者10为主),运功动作时第一口吸气时心默数 1、2、3、4、5、6、7、8,第二口呼气时心默数 2、2、3、4、5、6、7、8。第叁口吸气数 3、2、3、4、5、6、7、8。第四口呼气时心默数 4、2、3、4、5、6、7、8。如此类推,数至第八口呼气时为8、2、3、4、5、6、7、8。这样做八次为一式圆满。同时还要注意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心情放松,眼睛微闭,面带微笑。

增长呼吸功法中的手式是很重要,大致分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直路举手平肩

身正面:双手与脚尖平行,由正前方举起至肩齐(与胸部成90度)( 吸气数单数时 ),接着双手由平肩处放下至双手下垂处 ( 呼气数双数时 )。

身侧方:双手由左右侧方举起至肩平齐 ( 吸气数单数时 ),接着双手由平肩处放下至双手靠大腿旁为止 ( 呼气数双数时 )。

第二:直路举手过头顶

身正面:双手由正前方举起至头顶最高点(人成一垂直形,两手掌心向前方) ( 吸气数单数时 ),接着同路放下至双手下垂至腿旁为止 ( 呼气数双数时 )。

身侧方:双手由左右侧方举起经平肩,再至头顶最高点(人成一垂直形,两手掌心相向) ( 吸气数单数时 ),接着双手由头顶处左右平肩,再放下至大腿旁为止 ( 呼气数双数时 )。

第三:直路、弯路、放下

身正面:双手由正前方举起至肩平时(直路),走外右方(扩胸)至手与身体成 180 度时停止(即人成为十字形) ( 吸气数单数时 )。接着双手由180度(扩胸样)缩回至与胸部成90度的时候,再将双手放下至大腿旁为止 ( 呼气数双数时 )。

身侧方:双手由左右侧方举起至与肩平成180度(即人成十字形),两手由侧面移至胸前至两手约要相碰时停(两手与胸部成90度) ( 吸气数单数时 )。接着走同路回,两手扩胸向左右侧,张开至180度(即人成十字形),然后将平肩两手左右处下垂至大腿旁为止。 ( 呼气数双数时 )。

第四:直路、弯路、直路上及直路下

身正面:双手由正前方举起至肩平时,走外左右方(即是双手扩胸)至与身成 180 度时(举双手与肩平行,即人成十字形),而后走回头路走(缩双手)待双手相靠(双手与肩成90度)时,转向继续转往上方举起至头上最高点(即人手成垂直形)( 吸气数单数时 )。双手由头顶往正前方放下至肩平时(双手与肩成90度),转向走外左右方(即是双手扩胸)至与身成 180度时(举双手与肩平行,即人成十字形),接着缩手回来待双手相靠时(双手与肩成90度),双手转向继续往下放至大腿旁为止( 呼气数双数时 )。

身侧方:双手由侧方举起至肩平时(举双手与肩平行,即人成十字形),两手由两外侧缩手移至胸前,至两手约要相碰时(双手与肩成90度),转向再往外方张至与身 180 度时(举双手与肩平行,即人成十字形),双手再转向上举至头顶上方两手掌相碰 ( 吸气数单数时 )。双手由头顶处放下至与肩成平行时(与胸部成90度),双手转向往左右扩胸张开至180度时(即人成十字形),再缩双手至胸前与胸部成90度时,再转向往下放至大腿旁为止。( 呼气数双数时 )。

第五:最长的路径

如果运功者气够长,就要用第四个动作,除数一(起功吸气)及数八(收功呼气)的时候,两脚不用再下蹲,与第四的动作全同外,本段由二数起时(呼气)即配合呼气并身体下蹲,并将气吐尽。叁数时(吸气)由下蹲处开始吸气再缓慢站起,至双手举过头顶至最高点,并将气吸满。注意至八数(最后收功呼气)时, 与第四的8最后动作同,不用再下蹲,气吐尽即收功。

第二种:活络经脉系列之一

这个修行在运功的时候会影响到经脉。具体的是手叁阴脉(肺、心、心包络等叁经脉)与手叁阳脉(大肠小肠、叁焦等叁经脉)的终点与起端,均在手指端,因此这个功法主要在调理胸部脏器与头部的经络。当你胸部不舒服或头痛的时候,做这个功法,会得到改善。它的目的是为了手部十指与掌的碰击,可引起手部相关经脉的畅通,继而改善足部叁阴阳经脉的顺畅。

具体的操作方法主要有:

第一:拇指掌基部厚肉部位对碰 36 下。

第二:尾指掌基部刀形部位对碰 36 下。

第三:两掌相对,手腕基部对碰 36 下。

第四:五指互插入间缝至基部,抽出时宜夹紧共 36 下。

第五:左右手手刀对另只手虎口部位对碰 36 下。(两手互碰互换,共两次)

第六:左右手掌指节突起与另只手掌心劳宫穴处对碰 36 下。(两手互碰互换,共两次)

第七:手掌尾指基部反掌处基部对碰 36 下。

第八:双掌掌背面部位对碰 36 下。

第九:双掌合抱前后磨擦十数下。

这个功法并不复杂,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特别是在打坐后或开车遇红灯时的等待时间。每天做几次,能够让人健康长寿

第三种:活络经脉系列之二

这个动作的经脉循行路径是从手叁阴脉由胸腹走到手指端,手叁阳脉由手指端走到头部。(手叁阴脉为肺、心、心包络等叁经脉,手叁阳脉为大肠、小肠、叁焦等叁经脉。)再从足叁阳脉由头部走到脚趾端,足叁阴脉由脚趾端走到腹胸部。(足叁阳脉为胃、膀胱、胆络等叁经脉,足叁阴脉为脾、肾、肝等叁经脉。)这是由于手腕、脚腕处为叁阳脉及叁阴脉之枢纽,因此要手腕、脚腕运转,打开关键枢纽,让经络血气通顺。(www.xing528.com)

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以下两点:

第一:双手手腕同时由内往外转108下,圆圈要大、要确实。再由外往内转108下,同样,圆圈要大、要确实。

第二:躺下后面向上,膝盖微弯易着力,脚腕由内往外转108下,再由外往内转108下,圆圈要大、要确实。五脚趾要画大圆圈,使脚腕处关节接处内部会酸痛为要。过段时间自然就不痛,表示经脉有通顺矣。

这个功法最好的运功时间是在早上起床前、中午吃饭后、晚上睡觉前各做一次。或是哎中午饭后,躺下休息的时候也可以做这个功法。可以说运动这个功法胜过“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第四种:丹田成形辅助功法之一

当打坐刚开始的时候,丹田未能成形,这时容易造成脚痛、心烦,使行者不能保持用功下去的决心。如果能做一些丹田辅助成形法,让丹田成形,就能让打坐更快的进入佳境。在打坐刚开始的时候,与练气功是没两样的,直到四禅境界后,佛禅才开始发生修为上的差异,也就是熏习解脱佛法即是。

在腹部运动中要注意的运功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小腹底部外用力--立式、坐式、卧式(泵腹功预备功法)

双脚分立微蹲。先吸口气后全吐光即闭气。力道用在小腹底部,由外而内往上拉提腹中小肠等。小肠拉动后往中腹部上走,拉提距离先小后会增大。至闭气到不能忍受时即停功,约可做20~30下。每次运功约重复做3次即可,一天做2~3次即可。

第二:小腹底部内用力--立式、坐式、卧式(泵腹功预备功法)

双脚平行分立后微下蹲。先吸口气后全吐光即闭气。力道用在小腹底部,由小腹下端出力,力向外将小腹推后突出。小肠被推出后往下腹部及耻骨部位走,推出距离先小后会增大。至闭气到不能忍受时即停功,大约做20~30下。每次运功约重复做3次即可,一天2~3次即可。

第三:泵腹功--立式

双脚分立,双手分放在左右腰胁部。先吸口气后将气全吐光后闭气,上半身前湾。运功力道当用在胃部,中腹外皮层由内往外运功,皮层内缩时会将内容物下压入小腹。如此内外运动,肠内容会一上一下运动。初开始学的时候,速度可慢,但动作要确实。当熟悉后速度会加快。至闭气到不行时停止运功,大约做20~30下。(熟练后,一口气可做到70~80下)每次运功约3次即可。一天可做2~3次即可。

第四: 鼓功法(只限男生练习)--立式

双脚平行分立后微下蹲。先吸口气后吐出气约留1/3量,逼气入小腹后闭气,下腹部微微运力。双手握拳状,以尾指部位敲击小腹气海穴及关元穴处,初期力道不用太强,往后可逐渐增强,但要有节制,切忌太大力敲击。双手敲小腹时,小腹感觉有微力反弹即可。一次闭气敲数百下再换气后继续敲击,初期时每次10分钟,最后可延达40分钟。每天可做1~2次即可。

鼓功法是一个很好的运功方法,当还要注意时间及主要的事项:

第一、上述练功法均须在空腹时为之,不然会造成内脏伤害。

第二、运功最好在打坐前,这样可帮助打坐时契机的发动。

第三、如果打坐后运功,亦有加速帮助丹田成形之程度。

第四、运功之后不要马上洗澡,要待身体热意退后始洗澡。

第五、第三种泵腹功功法,可以在开车腰部酸痛或途中疲惫时运用,能够马上可补足肾脏部位真气之不足,疲劳即可恢复。

第五种:丹田成形辅助功法之二

云手三式是将主要的三个招式连结其他的手法,演练出一套连贯的动作,它配合呼吸进出,可以拉长呼吸长度,增加肺活量,最终能诱发出丹田契机。

在运功中的方法主要又分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预备式

双脚分立与肩同宽。下颚内收,头顶心正向上。双手自然下垂。眼睛安祥闭起。用鼻深吸气,用嘴呼出浊气,共行叁次。呼吸调顺后,可开始云手培基叁式。注意下叁式呼吸要点在单数为吸,双数为呼;吸气在胸,呼气时气入海(丹田)。

第二:顶天一式

双手向小腹交叉,再由腹胸前向左右画大圆,往上方提起,至头顶上方双手掌心合十。心观想手指尖与天顶齐,脚根竖直往天空直冲样。合十双手由面门缓慢拉下,待大拇指基部抵达心窝为止,此式仅半息吐气而已。合十双手由面门缓慢闯升,直至顶天齐。合十双手往左右方画圆下放至小腹前,双手各指尖相对。似捧物状,一起连肘上举至胸前,开始翻掌,至脸部时掌心往外而上,两手指尖尚接触,最后双掌微分呈托天状。托天双手往左右方画圆下放至小腹前,双手各指尖相对。

第三:入海二式

双手再向左右画大圆,往上方提起,至头顶上方双手掌合十。心观想手指尖与天顶齐,脚根竖直往天空直冲样。合十双手由面门缓慢拉下,待大拇指基部抵达心窝即止。双膝微蹲,上半身往前微倾,同时合十双手往前而外,画大圆后由腰胯处内收入至小腹及耻骨前,双手掌心相合。在耻骨前合十双手,再往地面插下;双手下插同时,屈膝下蹲。屈膝下蹲式暂不变,先举合十双手由外起至成水平时,开始起身,同时双手亦同上举,当身体回复站直时,双手成顶天一式状。双手向左右方,画大圆缓慢向下方放下,至小腹前交叉。

第四:云手叁式

双手掌心翻往向上,上半身往后仰,双手顺势由左右后方往上提起,至后上方最高点,双手距离与肩同宽。双手除食指外全弯曲后下拉,由耳后方飘出,同时左脚往左跨半步,双膝盖微弯曲下蹲,此时双手继续往正前推出,直到手伸出尽头为止。双膝盖微弯曲下蹲之势,一直保持此至收式为止。双手往胸部回收,手肘向左右外方凸出,双手又收至耳后方为止。双手由前胸处,往正前方推出至双手远端尽头。双手原势不动往胸部再回收,手肘向左右外方凸出,双手回收至胸前时,两手掌心相向,十指在胸前转成一圆,似抱球状,意守着双手指尖。此时,内腕在外十指尖在后,往左右方张开至较肩微宽即止。变动掌势,内手腕先於十指,往中间缩合,至双手手腕快接近时即停。外手腕先於十指,往外扩张,双手十指叉成一圆球状,张至与肩微宽即止。内手腕先於十指,往中间缩合,至双手手腕快接近时即停。如此,重复19.、20.的云手动作,至一、二十次,若行者气机发动,当观手指端晃动有如云在飘动状。重复上述动作,至要结束时,膝盖伸直,双肘弯往左右后方拉回,双手掌心转成向下,往下按至大腿边,并将体内所有气吐光。

这个功法的运动时间最好是在空腹时,或是打坐前、打坐后都可以运功。打坐前运功能够帮助打坐入定,打坐后运功能够再增长丹田契机。当身体太累的时候,可以用功法运功来恢复真气或体力。

普通大众读佛修行,为的是放自己的生活更美好,通过对以上几种佛家修行的学习与练习,让自我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修养,这也是佛光普照的体现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