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悟人生真谛,修行佛学:暮鼓晨钟

悟人生真谛,修行佛学:暮鼓晨钟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终于,在悉达多太子29岁那年,他郑重地恳求父亲净饭国王允许他出家修行。现在看来,悉达多太子毅然决然地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有社会方面的影响,也有他个人的认识。因此,他为了在精神上获得解脱,终于选择了出家修行的道路。

悟人生真谛,修行佛学:暮鼓晨钟

2、悟人生真谛,出家修行

乔达摩•悉达多太子的天资十分聪慧,相貌奇伟。他的父亲净饭王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后,建功立业,成为转轮王。从太子7岁开始,父亲就让他学习当时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到了12岁时,太子就已经掌握了印度当时最高的学术,即五明与四吠陀。其中五明即是:(1)、文学的声明。(2)、工艺学的工巧明。(3)、医药学的医方明。(4)、论理学的因明。(5)、宗教学的内明。而四吠陀即是:(1)、养生之法的梨俱吠陀。(2)、祭祀祝词的搓马吠陀。(3)、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4)、咒求文献的阿闼吠陀。四吠陀是当时婆罗门教的经典,被奉为至高无上,贵族必读的圣书。悉达多太子也向武士们学习武术,练成了一位骑马、射箭、击剑的能手。在净饭王举行的每一次武艺竞赛大会,贵族子弟们都参加比赛。就数太子骑射出众,夺得冠军,万人敬仰。

当由于悉达多太子喜欢沉思,这让净饭王时刻关心儿子的情绪变化,一见到儿子沉默寡言、闷闷不乐的时候,就要设法让太子高兴起来。世间凡是做父亲的人,无论是国王还是平民百姓,都怕自己的孩子贪图享乐,放纵情欲。但净饭王却怕太子清心寡言,产生了厌世的情绪,从而有出家的念头。他除了为太子修建豪华的宫殿,为太子娶了美丽的妻子外,还时常让他去郊外游玩。一旦净饭王发现太子对宫里的歌舞感到喧骚烦嚣的时候,就让太子坐马车去游玩,并告诉驾车的驭者,一定要带太子到有欢乐的人群和有美丽的景色的地方去,可悉达多太子偏偏喜欢幽静的环境,每次他都让驾车的驭者把他带到城外去。

当太子来到京城的东门,看见一个须发全白,弯腰驼背,行走艰难还不断呻吟的老人时,他就想:衰老是人人都逃避不了的命运。人在儿童时受父母宠爱,青年时英俊萧洒,壮年时精力充沛,但到了晚年,人就要在许多痛苦中度日了。这样的想法让他心情十分的难过,于是就叫车匿调转马车,驱车向京城南门走来。刚到南门,他又见一个满身生疮流血的病人。病人一边走,一边不断痛苦地呻吟着。悉达多太子心想:疾病也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人的一生要害多少次疾病,要遭受多少痛苦,真是难以想象的啊!接着,悉达多太子又调转车来到京城的西门,到了西门他看见两个人抬着一个死人迎面走来,随行的亲属悲痛地嚎哭着。悉达多太子叹息地自语:死亡是可怕的,每个人又都难免一死,当死亡来临时给每人带来的恐惧,让人多么难以忍受啊!自己的死亡又造成很多亲朋的无限悲痛。这些痛苦,永无休止,任何人都摆脱不了,这是多么苦闷与烦恼啊!于是他又离开了西门。最后,悉达多太子驱车来到了京城的北门,在这他看见一个出家修道的人(印度当时称出家人为“沙门”)从对面走来。这沙门身穿袒右肩的黄色法衣,一手持法杖,一手托钵,态度十分的严肃与安详。于是悉达多太子想道:这出家人是一定不会有俗人那么多的痛苦和烦恼的。

不久后,悉达多太子美丽的王妃——耶输陀罗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样净饭国王十分的高兴,命全国举行盛大的庆贺,为出生的孩子庆祝。但悉达多太子的内心却十分的沉重,因为这时悉达多太子就已经有了出家修行的念头,他怕因为有了儿子而增加他留恋家庭的感情。他给自己的儿子所取的名字为罗侯罗,“罗侯罗”这个名字的意思也有解释为“圈子”,就是说有了儿子要受到束缚,就像被圈子套住了一样。(www.xing528.com)

终于,在悉达多太子29岁(也有说法是19岁)那年,他郑重地恳求父亲净饭国王允许他出家修行。当净饭王听到儿子要出家的想法时就如同霹雳轰顶,他流着泪要求悉达多打消出家的念头,将来好继承他的王位。接着悉达多就向父王提出四个要求,如果他都能满足这些愿望就不出家,一是没有衰老的现象,二是没有疾病的痛苦,三是没有死亡的恐怖,四是所有的东西不损不灭。净饭王一听就知道儿子出家的决心已坚定,没有能力说服儿子,只好多派人看护悉达多太子,防止他离开皇宫,还命令宫女时刻不离太子,演奏着美妙的音乐,跳着优美的舞蹈,竭尽媚力讨太子欢心。

一天半夜当悉达多太子醒来,看见歌舞一天的宫女们都疲倦地睡在周围,每个人都是披头散发,脂粉残脱,袒胸露胯,有的还说着梦话,有的流着涕涎,有的发出鼾声,有的姿态丑陋,平时那妖艳姿容荡然无存,这样太子不由的心中一惊,感叹道:“这世界上有许多事物都是虚假的啊!我要解脱掉这一切,我不可再踌躇、再犹豫了。”此时他的心情就如同这整个宫殿燃起了熊熊大火,他必须要立刻逃出去这一切。

二月初八日(中国农历)的午夜,在整个皇宫里的人都在梦乡的时候,悉达多太子起身先来到他妻儿的卧室,他凝视着熟睡中的耶输陀罗公主和儿子罗侯罗,并默默地向他们告别。悉达多太子又来到马厩,唤醒了名叫车匿的马夫,叫他牵出一匹名叫犍陡的白色骏马,备上马鞍,太子跨上马背,由车匿伴随,毅然转身离开了父亲为他修建的豪华的宫殿。太子跃马出了京城的北门,在白茫茫的月色中,朝山林奔驰而去。拂晓时分,悉达多太子已来到了离京城百多里路的阿拨弥河边罗摩村山林中,他拔剑斩断了自己的头发,改扮成出家人的模样,然后命车匿回王宫去告诉父亲净饭王说自己已经出家修行去了。

现在看来,悉达多太子毅然决然地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有社会方面的影响,也有他个人的认识。悉达多太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古印度各国之间互相讨伐与并吞的年代,阶级和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他所属的释迦族只是一个较为弱小的民族,到处受到邻国强权的威胁,朝不保夕,时刻有着被灭亡的危险。这让悉达多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和概念都在生与灭中变化着,没有永恒的幸福,而种种痛苦却是无休止的。此外,他又目睹人自有生以后,接踵而来的老、病、死的情景,联想到自己也摆脱不了同样的命运,从而产生了人生难脱苦难的烦恼。因此,他为了在精神上获得解脱,终于选择了出家修行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