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思维方法:模拟原始概念形成的过程

战略思维方法:模拟原始概念形成的过程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的确,最初的几个概念的形成过程所展现的已经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点和起点。这些概念,这些概念是人们直接从许多感觉到的具体形象中通过分析和归纳得来的。我们现在用丰富的概念轻而易举地描述的这个过程,那些没有任何概念的先人们可能要花成千上万年。人头的概念一定是在人的概念之后或头的概念之后形成的。

战略思维方法:模拟原始概念形成的过程

第四节 模拟原始概念的形成过程(二)

上面的描述表明,形成概念是用思维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结果。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形成最初的几个概念的细微过程是理解概念性思维的关键,因为正是这个过程让概念性思维最基本的程序和规则暴露无遗。而现在的看上去很复杂高深的概念性思维只不过是那个最基本的程序和规则的扩展和细化。

的确,最初的几个概念的形成过程所展现的已经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点和起点。我们理解、掌握这些基点和起点知识,已不再有任何现成的和完全成型的规则、定理可借用。我们决定不厌其烦地再一次按照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的思维程序把这个过程做一个假说性的描述,以强化我们的认识。这一次的描述比前面的略有简化,我们不再用前面那种回避使用已知概念的方式来表示原始人尚无任何概念的状况,但我们在描述中使用的马、牛、人等概念只代表原始人感知到的形象,而用带引号的“马”、“牛”、“人”等代表原始人第一次形成的概念。

分析就是用思维把事物分开、分解开、剖开。比如把一个人分解为头、腰、腿……再比如把一群动物分解为人、牛、马……

从用思维进行分析、分解的角度看,上面两种分解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从对整体事物的关注转向对整体事物的各个部分的关注。

人们见多了人、牛、马等这些具体的事物以后,他开始用感官注意这些形象的细微之处,他开始观察人的头部、腰部、腿部……他也开始观察牛的头部、腰部、腿部……他也开始观察马的头部、腰部、腿部……这时他实际上已经开始用感官和思维把一个个具体的人、牛、马进行分解和分析了,他用感官的格外关注把人、牛、马都分解成了我们现在用概念表达的头部、腰部、腿部等。

归纳就是这样一种思维过程:忽略多个事物的不同,找出这多个事物的共同特征,并用一个语言符号来代表这多个事物的共同特征或者代表这多个事物本身。

例如,“红”的概念代表多个事物的一种共同的颜色特征;“牛”的概念代表多个事物本身。

他比较了一个又一个的头部,他看到了不同(例如人头的样子、马头的样子、牛头的样子大小不一,毛、色不一,等等),他也看到了共同之处(例如人头、马头、牛头都有七个洞,食物都从其中一个洞进去,等等)。共同也好,不同也罢,都只是他看到的形象和形象的记忆。我们再一次提醒读者,这时他还没有任何语言和概念。

最后,他利用人脑所具备的感知和记忆的瞬间聚焦功能,有规则地简化和忽略了那些不同和差别,仅仅聚焦于共同之处,并用一个符号或声音来代表这种共同性的像头的东西,他就这样完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归纳过程,形成了“头”这个概念。这是人类第一次在自己的头脑以外表达和传达感知到的具体形象的集合。要知道,头的概念和每一个具体的头的形象都有距离,有区别。用一个和每一个具体的头的形象都不完全一样的符号或声音代表所有的头,这种思维进化和画个月亮代表月亮、画个太阳代表太阳的思维进化不可同日而语,后者主要是形象思维的模仿。

按同样的过程,他也分别形成了“腰”、“腿”……这些概念,这些概念是人们直接从许多感觉到的具体形象中通过分析和归纳得来的。

我们现在用丰富的概念轻而易举地描述的这个过程,那些没有任何概念的先人们可能要花成千上万年。但想一想你现在看到的最聪明的动物至今也无法完成这个过程,就不得不承认最初的几个通过归纳形成的简单概念是人类伟大的飞跃。

综合在这里被假定为这样一种思维过程:将分别代表几种事物的几个概念简单地加在一起,合在一起,拼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事物的概念(第七章有关于综合的更精准的定义)。

在归纳出了头、腰、腿等概念以后,他知道,某种样子的头、某种样子的腰、某种样子的腿……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样子。他用一种声音或符号来代表这种人的样子,就形成了“人”这个概念,这就是通过综合而形成的概念。他借助了头的概念和他观察到的人头的样子(注意,这时他还没有人头的概念,只是脑中有头的概念和人头的样子),他借助了腰的概念和他观察到的人腰的样子……最终形成了人的概念。这是综合了一些概念而形成的新概念。

在此之前,他可能早就感知到了人的整体形象,并有了人的整体形象的记忆,甚至可能已有了人的某种象形符号,但在完成综合过程之前,他没有人的概念。请注意,仅仅有人的某种象形符号,与通过综合形成人的概念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是形象思维的简单模仿,后者是在已经经历了分析、归纳过程后对几个已经形成的概念的叠加。即使在现代,要想在实际中区别两者,只需问问什么是“人”。只掌握人的象形符号的人的回答就是为你画个符号;掌握人的概念的人则能为你说出什么是人,如头部特征、腰部特征、腿部特征,等等。我们说最初的几个通过综合形成的简单概念同样是人类伟大的飞跃。

同样,他通过综合形成了“牛”、“马”、“虎”这些概念。他甚至可以通过综合形成各种鬼怪的概念,例如,他借助腰的概念和他观察到的人腰的样子,他借助头的概念和他观察到的牛头的样子,把它们合在一起,拼在一起,就形成了牛头人腰的怪物概念。

显然,只有产生了足够多的概念以后,才可能用综合来形成新的概念。

演绎是将一般性概念和特征性概念进行综合,再形成原来的具体事物的概念的思维过程。

至此,他已经有了人的概念,也已经有了头的概念,他就用一种符号来代替人头一样的头,就有了“人头”这个概念。这是将几个概念演绎而形成的新概念。(www.xing528.com)

演绎可能是从一般性的头的概念出发,结合人的概念演绎到人头。此时,人的概念相对而言就是特殊性概念,是人、牛、马……中的特殊。

演绎也可能是从人演绎到人头。此时人就是一般性概念,头就是特殊性概念,是头、腰、腿……中的特殊。

人头的概念一定是在人的概念之后或头的概念之后形成的。

如果我们的思维再精细一些就能发现,其实演绎是一种特殊的综合,它先将概念区分为一般性概念和特殊性概念,再将一般性概念和特殊性概念简单地加在一起,合在一起,拼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事物的概念。例如,它是将“头”这个一般性概念和关于“人头一样”的头的一些特征性概念(或形象)加在一起,合在一起而形成人头的概念。

从概念形成过程的角度看,概念有三种:归纳而成的概念、综合而成的概念、演绎而成的概念。

最早的概念应该是归纳而成的,因为只有归纳才能直接完全从感知表象出发形成概念,或者说只有归纳方法才能用图画和形象来定义概念。当然,归纳也可以从已形成的概念出发来形成概念。综合和演绎则只能从已形成的概念出发来形成概念,或者说只能用概念来定义概念,尽管有时可能也要结合一些感知表象。

严格地从具有重大思维进化意义的角度讲,完全模拟月亮的符号、完全模拟太阳的符号等还不是概念。那只是对形象的简单模仿。虽然表达概念要借用语言符号,笔者还是倾向于认为概念和语言是有区别的。虽然包括肢体语言、呼叫语言在内的所有语言的产生,都可能或多或少有一点概念产生过程的特征,笔者还是愿意把那些代表多个事物的共同性的语言符号称作概念。概念产生于多个事物,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其中任何一个事物。

人类早期的概念都要在很大程度上结合感知表象才能形成,甚至最早的几个概念完全是对感知表象的归纳而形成的。但概念性思维越进化,就会越多地结合已形成的概念来形成新概念。概念性思维越进化,形成新概念时,就会越减少对感知表象的依赖。这是人类思维进化的一种表现,但同时也为人类凭空创造不严格的概念甚至虚假的概念提供了空间。

对最早的那些完全从感知表象分析、归纳而成的概念,我们真的很难将它们与早期形成的语言作明确的区分。两者都是感知表象的代表符号,都是在当时很难对其作再表达和再定义的思维现象。例如,我们很难判断我们现在发现的最早代表人的符号是表明人的概念已经形成的符号,还是人的简单形象模仿的符号?换句话说,我们并不能从已经发现的早期符号,来判断何时已经出现了概念性思维意义上的概念,或者还只是停留在形象思维的模仿符号的语言。我们现在只能用假设来区分它们,并且假设这种区别只存在于古人的脑中,因为没有发现表现出来的形式佐证。我们做这种假设的唯一目的,是表明概念性思维意义上的概念的产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这个先后顺序由这些概念所代表的现象被早期人类的感官所触及的频繁程度所决定。这个先后顺序有可能与相应的形象模仿性的语言符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同。这个假设是我们创造“实验室环境”的需要。正是在这个“实验室环境”里,我们描述了分析、归纳、综合、演绎这些概念性思维的具体过程。我又假定这个描述的过程在人类早期所处的现实环境里也是正确的,只要无法证伪

关于概念性思维的这个具体过程的假说性描述,实际上表达了概念性思维的核心内容,即概念性思维是怎样产生的以及人们是怎样进行概念性思维的。并且,这种通过概念性思维的具体过程的描述来表达概念性思维的最核心内容的方法,是我们提倡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实验室表达方法。

我们曾提到过,概念性思维越进化,就会越多地结合已形成的概念来形成新概念;概念性思维越进化,形成新概念时就会越减少对感知表象的依赖。这是人类思维进化的一种表现,但同时也为人类凭空创造不严格的概念甚至虚假的概念提供了空间。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在当代,许多习惯于通过码概念来表达核心思想的人,其“减少对感知表象的依赖”已经达到一种极端和病态的程度,就好像他的概念已经完全游离现实了。又加之社会科学领域码概念的严谨程度普遍较低,众多理论就失去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提倡,在表达重要的深层次核心思想或规律时,在使用严格的码概念方式表达的同时,也要辅以实验室表达方法。能不能结合使用两种表达方法也是对理论可靠性和实用性的检验。如果理论同时经受了这两种表达方式的检验,即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描述理论时都能自圆其说,我们不能说理论就具有了绝对正确性,它在严格的意义上依然是假说;如果理论不能同时经受这两种表达方式的检验,即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描述理论时不能自圆其说,我们则立刻可以断定理论的虚假性和无用性。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社会科学领域的实验室表达方法是理论的证伪方法,它不能证明“是”,但它能排除“不是”。从动态角度看,证伪过程可以看作是部分的证明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的证明过程的一个证明阶段。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确存在很多无法完全证明但可以通过逐步做证伪排除而部分证明的理论工程。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科学的实验室表达方法完全不同于简单的举例说明。

社会科学的实验室表达方法首先要求你十分清楚你的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在这些假设条件下的结论,它还要求你模拟性地展现一个你的理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的具体形成过程。例如,我们在前面就模拟了在没有任何概念的条件下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在这个模拟过程中揭示了概念性思维的最基本的程序和规则。

而一般的“举例说明”仅仅是一种对理论的粗糙的演绎式讲解,既没有在规范的意义上明确理论的假设条件,也没有在严格的意义上全面展现形成理论的分析、归纳、综合、演绎过程,顶多只是做了一个个案性质的演绎过程。“举例说明”与理论本身的证明过程无任何关系。

社会科学的实验室表达方法是我们在规范的意义上判断社会理论真伪的一条路径,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你全程地和反复地提醒读者和你自己注意你推演的实验室条件或叫实验室环境。自然科学在这方面比社会科学有优势,例如,它需要真空实验条件时,就真能创造一个真空条件,不需要在实验时还反复担心真空条件是不是变了。社会科学则不然,如果不全程地和反复地提醒读者和你自己注意你推演的实验室条件,推演就经常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前提条件。

理解对概念性思维的这个具体过程的描述,是我们以后理解更多的概念性思维规则的基础,也是我们检验概念性思维规则的科学性的基础。如果规则都不能还原出一个典型的产生规则的具体过程,这个规则可靠吗?因此这个具体过程的描述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最难的部分,应该是读者的重点。

没有形成概念,就表明以前的概念性思维一无所获,也表明以后无法接着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概念性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