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告别离群,融入集体,培养男孩最好的情商

告别离群,融入集体,培养男孩最好的情商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长期的离群是不利于青少年正常发展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责任教会孩子告别离群重新融入团队之中。再次,虽然父母爱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注意不能形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的青少年很少得到同伴的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被排挤的现象,也就容易造成孩子的离群。

告别离群,融入集体,培养男孩最好的情商

8.告别离群,融入集体

父母们经常会感到疑惑,孩子大了,与父母的距离好像也越来越大了。曾经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曾经对父母有说不完话的孩子,曾经连在学校和哪个同学做了什么游戏都告诉父母的孩子,突然开始嫌弃爸爸妈妈的啰嗦,没说几句话就不耐烦;曾经喜欢和小伙伴结伴同行的孩子,突然变得独来独往,更别说像以前一样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曾经在假期也念叨校园生活多么美好的孩子,突然厌恶起其他人了。孩子一系列逃离人群的变化让父母感到担忧,因为这毕竟是个群居的世界,合群是个体生存的一种基本品质。其实,父母也不必过于担忧,有果必有因,了解了孩子中学阶段的心理特点变化,自然就能够理解他们一系列的反常行为,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养成合群的好习惯。进入中学,意味着青少年进入了青春期。一方面特别需要和别人探讨和交流,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敞开心扉,担心有损独立人格。

与此同时,中学阶段是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他们开始十分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些问题反复萦绕在他们的头脑中,他们在认为自己是个独一无二个体的同时,也十分在意他人特别是同辈人对自己的看法。因为青春期同时也是一个渴望友谊的阶段,喜欢和他人进行比较,这种种复杂的感觉交杂在一起,就出现了一系列导致中学生离群的心理原因。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可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从小就把孩子保护的严严密密,有的父母甚至不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块玩,怕在一起玩的时候会“受伤”,这样也慢慢形成了孩子无法有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出现社交恐惧。孩子在小学阶段与同伴交往的渴望并不强烈,到了中学,由于个性开始独立,他们还是渴望与同辈人交往,开始渴望一片更为开阔的天地。但是,由于从小到大他们都没有或很少有独立与他人打交道的经历。因此,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际,特别是在一些大众场所,他们更会变得紧张,甚至说不出话来。如果第一次独立的社交经历不成功的话,这些孩子就更容易退缩,更加变得与人不善交往,慢慢逃避除家庭之外的整个群体,而出现离群。

猜疑是一种主观臆想,是凭借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他人的心理状态。持有这种心理的孩子,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怀疑一切。在他们看来,没有人值得信任和交往。猜疑主要是由于缺乏“自我安全感”而产生的,是缺乏自信心的综合表现。现代社会的功利思想很严重,中学生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以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同学跟自己交往都是有目的的。特别是成年人有时以自己曾经受骗的不愉快经历教育孩子提防他人,生活阅历和经验都不足的中学生很容易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长此以往,他们的猜疑心越发严重,妨碍了他们与他人交往,诱发学生离群。(www.xing528.com)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虽然离群现象的出现与人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关,有一定的客观基础,而且可能随着知识的增长与生活经验的增加,离群行为会得到改善。但是,长期的离群是不利于青少年正常发展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责任教会孩子告别离群重新融入团队之中。

首先,父母要了解进入中学后孩子心理各方面产生的一系列变化,知道孩子开始向往独立、向往有一个自己独立的空间。因此,父母不能对孩子的行为过分干涉,否则就会引起孩子反感,从而慢慢与父母疏远,甚而把这种疏远扩散到与同辈的交往上。父母也要知道维护孩子的自尊,中学生已经知道“面子”的意义,如果父母在外人面前对孩子加以指责,孩子会觉得羞愧难当,感觉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也就慢慢疏离他人。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没有团队意识,单位有什么活动经常以各种理由逃避,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变得对集体活动疏远。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带领孩子走出家庭,如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比赛等等。

再次,虽然父母爱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注意不能形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的青少年很少得到同伴的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被排挤的现象,也就容易造成孩子的离群。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的孩子总是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到他人的短处,这种不对称的角度,使得孩子变得孤芳自赏。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更是不对,因为孩子毕竟有更广阔的天地,友情、被同伴接受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最后,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要把孩子仅仅封闭在家庭中。家长也要客观地告诉孩子种种社会现象,不要促使孩子一开始就形成“这个世界很不安全”的想法,孩子总要去外面的世界闯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