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圣贤家训·蒙学》:刘备临终遗诏

《中国古代圣贤家训·蒙学》:刘备临终遗诏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诫后主刘备刘备,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缔造者。幼贫,与母贩鞋织席为业。在军阀混战中,先后投靠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孙拒曹的策略,大败曹操于赤壁,占领荆州。223年病死于白帝城,谥昭烈皇帝,史称“先主”。本文是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刘禅的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开始得病时,只不过是痢疾,可是后来又杂染上了其他疾病,自己感觉不会好转了。

《中国古代圣贤家训·蒙学》:刘备临终遗诏

诫后主

刘备

【作者简介】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缔造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东汉远支皇族。幼贫,与母贩鞋织席为业。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军。在军阀混战中,先后投靠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孙拒曹的策略,大败曹操赤壁,占领荆州。旋又夺取益州和汉中。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223年病死于白帝城,谥昭烈皇帝,史称“先主”。

【题解】

本文是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刘禅的遗诏。他勉励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强调“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觉得自己一生的贤德不够,要儿子别学。那么应该怎么样呢?那就是努力读书,做个有贤德的人。这篇家训堪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www.xing528.com)

朕初疾,但下痢耳(186),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187)。人五十不称夭(188),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189),不复自伤(190),但以卿(191)兄弟为念。射君(192)到,说丞相(193)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194),审(195)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196)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197)、《礼记(198),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199)、《商君书(200),益人意智(201)。闻丞相为写《申》(202)、《韩》(203)、《管子(204)、《六韬》一通(205)已毕,未送,道亡(206),可自更求闻达(207)

【译文】

我开始得病时,只不过是痢疾,可是后来又杂染上了其他疾病,自己感觉不会好转了。人一活到五十岁就不能算是短命了,我已经活了六十多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自己不再有什么伤感的了,心里牵挂的只是你们兄弟。最近有人来说,丞相诸葛亮称赞你的知识气量有了很大提高,比以前长进多了,超过了我对你的期望,如果确实如此,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一定要自己勉励自己啊!凡事不要认为错误不大而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太小就不去做。只有贤良美德,才能够使人信服。你父亲我品行浅薄,千万不要像我一样。

你可以读读《汉书》、《礼记》,有空再看看诸子百家以及《六韬》、《商君子》,这些书能够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和智慧。听说丞相已把《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抄好了,没有送到,便在半路丢失了,你自己可再进一步求得更多的学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