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圣贤家训·蒙学:诫子益恩书

中国古代圣贤家训·蒙学:诫子益恩书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诫子益恩书郑玄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诫子益恩书》是郑玄晚年写给儿子郑益恩的一篇述志教子的文章,历来为人们所推重。因此,刘熙载《艺概·文概》谓“郑康成《诫子益恩书》,雍雍穆穆,隐然涵《诗》、《礼》之气。”郑康成为一代硕儒,著述等身,他本身的行为即是一本较好的家训《诫子益恩书》可以看做郑玄一生行事的总结之作;后人不应仅仅把它看做一篇家训,把它看做做人的行为规范,又何尝不可呢?

中国古代圣贤家训·蒙学:诫子益恩书

诫子益恩书

郑玄

【作者简介】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东汉经学家。曾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十余年,回乡后,聚徒讲学,弟子众至数百千人。因党锢事被禁,遂杜门不出,潜心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号郑学。经学家称他为“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今通行本《十三经注疏》中《毛诗》、《三礼》注,即采用郑注。另注《周易》、《论语》、《尚书》和纬书,又作《发墨守》、《箴膏肓》、《起废疾》,以反驳何休;并撰《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均佚。清袁钧《郑氏佚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佚本。孔广林《通德遗书所见录》、黄爽《高密遗书》也有辑载。

【题解】

《诫子益恩书》是郑玄晚年写给儿子郑益恩的一篇述志教子的文章,历来为人们所推重。在这封家训中,郑玄较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的一生经历和个性喜好。讲述自己为了求学,游走四方,救教于通人大儒,旨在为儿子树立榜样;讲述自己屡次辞绝做官,而潜心著述,其间不无对宦海风波的深刻领悟,旨在告诫儿子勿入宦途;而叙述自己遭党锢之祸被监禁长达十四年之久,既有对人生命途多舛的感慨,又有对朝廷昏暗的不平之怨。这一点更是对自己不慕名利、屡辞征召的高风亮节的良好注脚。文中饱含着郑玄自励自傲、耿介专一的激情。末尾,郑玄才从正面训诫儿子,须在学业上“研钻勿替”,持之以恒;须在生活上勤力务时,俭朴节约;力求建立好的声誉,以荣亲耀祖。文章虽为父亲训子之书,但口吻温和,似慈父又似严师,“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的反复令人不能不深思;而“若忽忘不识,亦己焉哉”的叮嘱,实能收到令子难以忽视忘记的效果。因此,刘熙载《艺概·文概》谓“郑康成《诫子益恩书》,雍雍穆穆,隐然涵《诗》、《礼》之气。”

郑康成为一代硕儒,著述等身,他本身的行为即是一本较好的家训《诫子益恩书》可以看做郑玄一生行事的总结之作;后人不应仅仅把它看做一篇家训,把它看做做人的行为规范,又何尝不可呢?(www.xing528.com)

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109),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110),往来幽并、兖、豫之域(111),获觐(112)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113),得意(114)者咸从捧手,有所授焉(115)。遂博稽六艺(116),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117)。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遇阉尹擅执(118),坐党禁锢(119),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120)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121)比牒并名,早为宰相。(122)惟彼数公,懿德大雅(123),克堪王臣,故宜式序(124)。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125),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126),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127),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养性,覃思(128)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尔茕茕一夫(129),曾无同生相依,其勖(130)君子之道,研钻勿替(131),敬慎威仪,以近有德(132)。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吾虽无绂冕之绪(133),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134),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135),不得于礼堂写定(136),传与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137)。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我寡恨。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译文】

我家从前贫穷,得到父母兄弟的优待宽容,离开像仆役般的小官吏的职位,在周代和秦代的国都游学,往来于幽州、并州、兖州、豫州一带地区对于那些在官位的通今博古的人,隐居的有名望的儒家学者和有见解的人,我都向他们虚心捧手求教。曾广泛考察和研究六艺(指《易》、《礼》、《乐》、《诗》、《书》和《春秋》),粗略地翻阅传记,时常参阅隐秘的书籍和研究阴阳、五行、八卦的道理。年过四十,才回归故里供养父母,凭借土地种植,来打发时光,怡然自乐。

遇到宦官专权,我因朋辈获罪而被牵连入狱,十四年后才收到赦免的命令。举荐有德行、有才能、正直的人,受大将军三司府(指太尉司空司徒三个官府)的征召,挨着的文书上并列名字的人,早做了宰相,只有那几个人,美德高才,能够胜任朝廷大臣,所以能按次第论功序位。

我自己考虑,在这方面不能胜任;还惦念遵循古代圣贤的本意,想整理诸子百家的不一致,也希望能够竭尽我的才能,所以听到命令没有服从。而且黄巾起义造成灾害,我萍浮南北(比喻行踪无定),而今又回到家乡,已经七十岁了。平素的志愿已经衰落,仍然有失误,按照礼仪制度,就应该把家业传给你了。现在我告诉你我已年老,把家事交给你,将悠闲地过日子来陶冶性情,深入思考来终结事业;自己并不是拜受了国君的命令,询问宗族亲戚的忧患,视察坟墓表示敬意,观赏察看野外景物,为什么要扶着手杖出门呢?家事不论大小,你一律把它们承担起来,哎,你孤独一人,连可以互相依靠的同胞兄弟都没有。要勉力追求人格高尚的人的学说,深入研究不要废弃,严肃谨慎,保持庄严的容止来接近有道德的人。显赫的声誉在同僚朋友中实现,道德品行在自己的志向中建立,如果带来声望和赞誉,也是家族的荣耀,能不认真考虑吗?能不认真考虑吗?

我虽然没有做官的心绪,却有让出爵位的高尚品德,自己认为有乐于评论史传的功绩,希望不会给后人留下羞辱。让人感到烦闷的是,亡亲的坟垄还没建成;我所喜好的各种书,一般都陈腐老旧,不能够在讲堂上写而删定,传给后人。太阳偏西就要落山了,还能有什么希图呢?家道现在比过去差,勤勉努力抓紧时间,不要忧虑饥饿和寒冷。饮食要简单,衣服要俭朴,衣食这两方面都节俭,尚且让我少一些遗憾。如果忽略而没记住,也就全完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