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湿疹防治-相关介质与细胞

湿疹防治-相关介质与细胞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肥大细胞因为具相当特征性,此种细胞质呈蓝紫色而在细胞质中可见深蓝色细小颗粒,与其他细胞不同。人类皮肤组织中目前证实至少存在两种类型肥大细胞。与湿疹发病息息相关的是存在于皮肤中结缔组织的肥大细胞,形态大,几乎为前者1倍,细胞质中含有丰富颗粒,含有肝素,为成纤维细胞依赖性,来源于单核细胞,其细胞表面主要为H1受体,尚含15%H2受体。

湿疹防治-相关介质与细胞

1.组胺 组胺是引起湿疹主要介质,把组胺注入皮内会产生典型风团皮损,即路易斯三联反应:在注射部位首先产生红斑,然后其周围也继而产生反射性红斑;1~2分钟后产生中心性水肿(即风团),并发烧灼或痒感。而且很多湿疹患者血、尿及风团局部均可见组胺升高。体外试验显示:不同组织细胞对组胺产生不同效应反应,可引起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皮细胞收缩,通透性增加,产生局部水肿(风团);组胺可引起小动脉扩张,产生红斑。

2.白三烯 慢反应物质能引起平滑肌缓慢而持久收缩作用,而抗组胺药物不能取消此种作用。慢反应物质来源于花生烯酸代谢产物,白三烯C4、D4、E4。白三烯注入皮内后会引起局部红斑、风团。

3.激肽系统 由激肽、缓激肽、赖氨酸缓激肽及蛋氨酸缓激肽等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其药理作用包括扩张小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活性,引起皮肤痛觉以及收缩平滑肌。缓激肽能使平滑肌缓慢收缩。过敏接触性皮炎、色素性湿疹及划痕中发现缓激肽样活性存在。

4.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是花生烯酸环氧化酶产物,是一类具有强力炎症作用介质,阿司匹林消炎药能阻断其生物效应。前列腺素种类很多,取决于产生前列腺素细胞、组织类型及刺激性质。如皮内注射PGE2引起血管扩张、风团、痒或痛感。而皮内注射PGF2a,TXB2却引起血管收缩。PGG2、H2、F、D2及TXA2,具收缩平滑肌作用,PGE2及I2,却引起平滑肌松弛。

5.血小板活性因子 来源于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的可溶性介质。注入皮内后可引起皮肤一过性发白,并引起烧灼样痛感,说明PAF具血管收缩作用,此种作用强于组胺100倍,在注射后5~6小时达高峰,在24小时后才消退。

6.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主要存在于皮肤真皮层的皮肤附属器(汗腺皮脂腺及血管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中。人皮肤中肥大细胞相当密集,据称每微升皮肤结缔组织中含7 225个肥大细胞,而且在慢性湿疹及其他类型湿疹患者中,单位肥大细胞数明显增加。

肥大细胞因为具相当特征性,此种细胞质呈蓝紫色而在细胞质中可见深蓝色细小颗粒,与其他细胞不同。现在经电子显微镜观察这种细小颗粒,密度很高,并呈漩涡形的层状结构。生物化学家证实这种颗粒中含有大量组胺、慢反应物A(即白三烯C4、D4、E4)、前列腺素功、血小板活性因素、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过氧化酶、脱氢酶、蛋白酶等多种化学活性物质。

人类皮肤组织中目前证实至少存在两种类型肥大细胞。一种称为黏膜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肠道黏膜层,此为胸腺依存性肥大细胞,形态较小(10~14微米),细胞质内所含颗粒较少,不含肝素,其表面主要含有H2受体,主要引起胃酸等分泌。与湿疹发病息息相关的是存在于皮肤中结缔组织的肥大细胞,形态大,几乎为前者1倍(10~30微米),细胞质中含有丰富颗粒,含有肝素,为成纤维细胞依赖性,来源于单核细胞,其细胞表面主要为H1受体,尚含15%H2受体。但这两种细胞表面均有亲和力很高的免疫球蛋白E受体,在过敏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7.组胺释放剂 药物进入人体后通过过敏反应与不耐受反应可引发与加重湿疹,但某些药物,并不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引发湿疹,而是直接作用体内肥大细胞,使其脱颗粒,释放组胺引起湿疹及瘙痒,这类药物称之为组胺释放剂。

常见的组胺释放剂有:抗生素及其他类:金霉素,新胂凡纳明,多黏菌素,奎宁,芪脒等;

中枢神经药物:阿扑吗啡,可待因,吗啡,哌替啶(度冷丁);

肌肉松弛药:箭毒碱及其复合物;

作用于循环系统药物:安非他明,阿托品,阿替丁,肼屈嗪,托拉佐林;

大分子血容量扩张药:右旋糖酐

其他:胆盐,维生素B1,蛋清,马血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