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冠心病中医外治方法-中医外治

冠心病中医外治方法-中医外治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摩中部分患者感到心前区发热并逐渐延及四肢和腰背;对未出现热传感宜酌情延长按摩5~10分钟。每日按摩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3.备注临床发现约有93%的冠心病患者左侧灵道穴有明显压痛反应,故用本法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对冠心病缓解期亦有较好的疗效。

冠心病中医外治方法-中医外治

【病证介绍】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在心前区或胸骨后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疼痛。疼痛时常牵连左肩臂和背部,伴有胸闷、气短、心悸、头晕、耳鸣等症状,心电图检查有异常变化。

【按摩外治4法】

按摩方一

1.取穴 左侧灵墟、屋翳、天池和心俞。

2.操作 采用掌摩法、复合震颤手法,每分钟200圈左右,前3穴共按摩12分钟,心俞穴按摩4分钟。按摩中部分患者感到心前区发热并逐渐延及四肢和腰背;对未出现热传感宜酌情延长按摩5~10分钟。

按摩方二

1.取穴 颈部、风池、肩井、天宗、臂丛神经。

2.操作

(1)松颈: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背部,一手扶住患者前额,以防头部摇晃,另一手拇指推揉;拇、示二指捏拿颈根部,在颈棘旁肌两侧由上而下推拿3~5次;然后用双拇指按压风池、肩井、天宗等穴各1分钟。

(2)扳颈: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的健侧,一手以虎口或大拇指紧抵病变颈段;另一手置于患侧部、颞部,两手相对用力,将患者颈部扳向健侧。扳颈动作要轻巧适宜,以防暴力。操作成功即可发出“喀哒”的清脆响声。

(3)动颈: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置头顶部,另一手置颈部,依次将患者颈部做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健侧屈曲及环绕等动作,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但动作宜缓慢。

(4)揉颈:患者取坐位,术者以手掌大鱼际或二指拿法,沿患侧臂丛神经走向的相应部位按揉3~5遍。

以上手法,一般每日施行1次,每次10~75分钟。年老体弱者,宜隔日1次。手法宜轻,以其能耐受为度。

按摩方三

1.取穴 大椎、脾俞、足三里、膻中、中脘、内关、外关、合谷、神门。

2.操作 擦大椎及胸胁3~4遍;按揉脾俞、足三里各2分钟;揉膻中3分钟;摩中脘3分钟;拿内关、外关3~4遍;拿、按合谷2分钟;掐、揉神门2分钟。每日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

按摩方四

1.取穴 灵道。

2.操作 用拇指指腹于灵道穴先轻揉1.5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5分钟。每日按摩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3.备注 临床发现约有93%的冠心病患者左侧灵道穴有明显压痛反应,故用本法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拔罐外治6法】

拔罐方一

1.取穴 心俞、厥阴俞、曲泽、郄门。

2.操作 采用针罐法。在拔罐前或拔罐后用毫针针刺1次,再拔罐。隔日治疗1次。或留针拔罐法,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拔药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3.备注 本病必须耐心调治,久治方愈。

拔罐方二

1.取穴 心俞、厥阴俞、曲泽、郄门、内关。

2.操作 采用留针拔罐法。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再进行拔罐,留罐5~10分钟。或用药罐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拔罐方三

1.取穴 心俞、厥阴俞、灵台、至阳、巨阙。

2.操作 采用刺络拔罐法。每次选3~4个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用三棱针点刺,立即用闪火法将准备好的大小适宜的火罐吸拔于点刺处,留罐10~15分钟。待皮肤出现红色瘀斑、出血数滴为止。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

3.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临床验证有效,虚证慎用。

拔罐方四

1.取穴 双侧厥心俞和心俞及其附近寻找压痛敏感点,至阳、天池(左)、灵墟(左)、膻中穴。

2.方法 采用单纯罐法、毫针罐法(背部穴位采用留针罐法,胸部穴采用出针罐法),涂药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1~2天施术1次。

3.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加减:血压高者,加足三里穴(交替);心脏神经官能症若有颈段脊柱棘突或两侧肌压痛、肌紧张者,加新设穴(位于第4颈椎横突尖端,斜方肌外缘)。均采用单纯罐法或涂药罐法。

拔罐方五

1.取穴 膀胱经的大杼—膈俞,任脉的天突—巨厥,心包经的曲泽—内关,督脉的大椎—筋缩。(www.xing528.com)

2.操作 采用走罐法。以上4条经脉线,每次选择1条。先在所选经脉上涂抹适量的润滑油,选择适当大小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所选经脉,用走罐法沿着所选经脉来回推动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为止。隔日1次,8次为1个疗程。

拔罐方六

1.取穴 分2组:一为肩井、大杼、神道、心俞、脾俞;二为灵台、厥阴俞、肝俞、内关、中脘。

2.操作 采用刺络拔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罐5分钟。

3.备注 本病也可用药罐法,方用炙甘草汤加减,每日1剂,第一、二煎内服,第三煎取汁(药液)煮竹罐(或贮药罐),依法拔罐,留罐5~10分钟,效果尤佳。

刮痧外治5法】

刮痧方一

1.取穴 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风池、肩井、肝俞、侠白、尺泽、内关、膻中、气海、涌泉。

2.操作 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每日1次,继刮配穴。

刮痧方二

1.取穴 脊柱两侧,颈侧至肩上区,胸1~7和其两侧7行及异常反应点,胸骨柄区(包括天突、膻中),前肋间区,肘弯区。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颈1~胸12)轻刮3行,颈侧至肩上区各1~3行,再重点刮胸1~7及其两侧,中刮7行及异常反应点(或压痛点),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胸骨柄区、天突、膻中、前肋间区及肘弯区。每日1次。

3.备注 多年使用,均有良好的缓解止痛效果。对冠心病缓解期亦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应以中西医救治为主,此法仅作为辅助疗法之用。

刮痧方三

1.取穴 颈项两侧(颈侧区)至肩上区,胸1~7及其两侧,前臂内侧正中线及压痛点。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在颈项两侧至肩上区轻刮3行,再重点刮胸1~7及其两侧,共刮7行,手法力度中等,至出现痧痕为度。然后刮前臂内侧正中线及压痛点。每日1次。

3.备注 验之临床多效。忌过劳累,饮食宜清淡,节欲。疼痛发作时,亦可含化硝酸甘油以助止痛之效。

刮痧方四

1.取穴 厥阴俞、心俞、神堂、至阳、天突、膻中、巨阙、曲泽、内关及上肢前侧、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2.操作 先刮厥阴俞、心俞、神堂、至阳,点揉天突、膻中、巨阙,再刮曲泽、内关及上肢前侧、足三里、三阴交,然后点揉太溪,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穴点揉3~5分钟,至有得气感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3.备注 此法对缓解和减少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但在心绞痛频繁发作及程度加重时,应及时采用中西医药物综合治疗。本病患者常可在心俞穴、厥阴俞穴、至阳穴及其附近找到敏感点或压痛点,应在该处重点刮治。同时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忌厚味及烟酒,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

刮痧方五

1.取穴 分2组:一为大椎、心俞、玉堂、灵道、神门;二为大杼、厥阴俞、神堂、膻中、少府。

2.操作 用刮痧法。每取1组,交替使用。用泻法或中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待症状缓解后改用补法,隔日1次或3日1次。

耳穴贴压外治3法】

指压方一

1.取穴 耳中。

2.操作 在耳中穴处用探棒寻找最敏感点,再轻压至心绞痛症状减轻或消失,贴王不留行籽,起效后嘱患者每天按压6~8次。

指压方二

1.取穴 心、交感、小肠。配穴: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肺。

2.操作 用王不留行籽对准敏感点压丸,用点压手法,每3天治疗1次。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使用,7次为1个疗程,嘱患者每天按压3~4次。

指压方三

1.取穴 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

2.操作 用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于耳穴上,嘱患者按压40下,每天4次,5天更换耳穴1次。

【梳头外治1法】

1.持梳呈90°,梳齿深触神庭1区、囟会1区(图2-2左),用平梳法上下连线梳刮5分钟,每分钟60次。

2.梳棒按揉心、皮质下、交感(图2-2右)各2分钟,每分钟80次。

图2-2 梳头外治冠心病穴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