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浸信会教堂简介-世界宗教大全

世界浸信会教堂简介-世界宗教大全

时间:2024-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介浸信会,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浸信会传入美国后,自1836年起派传教士来中国。中国1836年9月17日,叔未士牧师夫妇抵达澳门,成为来华的第一位浸信会宣教士。▌宗教仪式浸礼浸信会强调只须一次的信徒浸礼,即指受浸者必须已是蒙恩得救的信徒,并且全身要浸入水中,而非点水礼或洒水礼。因此,浸信会反对为婴儿举行洗礼。▌影响浸信会主张独立自主、政教分离,反对英国国教和政府对地方教会的干涉。

世界浸信会教堂简介-世界宗教大全

简介

浸信会英语:Baptist Churches,乃浸信教会之简称,又称浸礼会),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起源于十七世纪上半叶英国以及在荷兰的英国流亡者中。当时属清教徒中的独立派。反对给儿童行洗礼,主张教徒成年后方可受洗,且受洗者须全身浸入水中,称为“浸礼”,故名。

历史发展

起源:

浸信会的起源,比较权威的观点是浸信会源于英国的不从国教者运动。当时,不喜欢英国国教的基督徒离开国教,建立独立的教会,不接受国教的控制;浸信会就是其中一个。

浸信会传入美国后,自1836年起派传教士来中国。1845年,美国的浸信会分裂成美南浸信会和美北浸礼会。

组织结构:

浸信会没有金字塔式的治理模式。各个地方教会自治,彼此互不管理、控制,没有母会和子会,借此防止了一损俱损、一坏俱坏、全盘堕落的局面。各个地方教会决定自己的信仰,所以整体来看浸信会是比较多样化的。

分布:

美国

1845年,美国的浸信会分裂成美南浸信会和美北。著名民权运动领袖小马丁路德金就是美国南方浸信会的一名牧师

中国

1836年9月17日,叔未士牧师夫妇(J.Lewis Shuck,只有23岁和18岁的新婚夫妇)抵达澳门,成为来华的第一位浸信会宣教士。直到1949年,美南浸信会在中国有教会392间、布道所410间、信徒123,000人、220位宣教士,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等省。(www.xing528.com)

代表人物:

戚庆才牧师:中华全国浸信会联会的主席。牧养信徒达54年之久。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

教义

浸信会信仰的特色可以用七个英语短句表达,而其每一句开头的字母拼起来刚好是“BAPTIST”,即“浸信会”的英文。 浸信会以《圣经》作为信仰和实践的最高权威(若干宗派在《圣经》之上还加上教会或是信条)。

一般说来浸信会中对于特定神学立场的执著是比较淡的。浸会中可能有加尔文主义者(以司布真为例),也有亚米念主义者;可能有时代主义的支持者,也有恩约神学的拥护者。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浸会中的神学是丰富而多样的。

宗教仪式

浸礼

浸信会强调只须一次的信徒浸礼(Believer Immerse),即指受浸者必须已是蒙恩得救的信徒,并且全身要浸入水中,而非点水礼或洒水礼。因此,浸信会反对为婴儿举行洗礼。但只受过点水礼的信徒,需要再次受浸。但已受浸的信徒,若受浸时已清楚是蒙恩得救,就不须要再浸。

主餐

一般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主张开放式的教会,相信“信徒皆祭司”;因此,只要是蒙恩得救的信徒都可以领主餐。但封闭式乃依“会友制”的架构,认为没有接受浸礼者为非会友,不能领主餐。有些甚至必须是该堂会的会友才能领主餐。

影响

浸信会主张独立自主、政教分离,反对英国国教和政府对地方教会的干涉。浸信会传入美国后,自1836年差派宣教士到中国。1845年,美国的浸信会分立为美南浸信会和美北浸礼会,尔后仍继续在世界各地宣教,美南浸信会国际传道部现在是基督教会最大的宣道差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