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宗教发展情况

世界宗教发展情况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它们是世界宗教而不仅仅是民间或国家宗教。它同时也是我们研究中的唯一的认为世俗主义是美德的宗教信仰。自由主义和其他宗教信仰之间的分离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并不显著,当时自由主义仍旧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基督教和资产阶级道义。自由主义是卓越、普遍适用的,而不是文化的、现世上特殊的道义形式,自由主义被其他宗教信仰孤立,和现代主义现阶段的短暂生命削弱了这个主张。

世界宗教发展情况

所有的宗教信仰都跨越了它们的原始文化社会。因为它们是世界宗教而不仅仅是民间或国家宗教。它们达到这个地位的事实暗示了一个初步主张:它们都有普遍的人性概念,这个概念很可能建立在支撑人格尊严的跨文化的人道主义共识上。

发现这些人文道德的积极指标主要是直觉,而不是经验主义或学术过程。虽然这些固有的人类局限很重要,但让它们阻止道德争论或追求人文道德是错误的。尽管在后现代世界中选定公众的价值评判标准有困难,但读者至少应该从本研究所指出的主要观点中获益,这些观点表明了作者思考的方向。所以,作为对预示的争议做的初步贡献,笔者建议人文道德在世界观、宗教信仰或信仰体系中存在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普遍的人性概念(关于偏好或排斥一些人),带有尊重人类生命和同情陌生人的暗示;

(2)个人主义的轨迹和对人作为一个人的尊重,带有尊重生命、信仰和习俗的暗示;

(3)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包括妇女、儿童、穷人、病者、老人和残疾人

(4)对儿童幸福成长的特别尊重和关心;

(5)类似对公益的关心的东西;

(6)以及结合、辅助或优先于教条,开放理智的运用。

这个清单并不够详尽。有些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有重叠,也有很多模棱两可的地方以及大多数原则中固有的不同阐释。虽然很多读者很可能会关心一些或所有的原则在阐释上的细微差别,但只有最后一个需要在这里澄清。“开放理智的运用”似乎一点都没有反映出道德原则,但它包含在内,因为它是在多变的真人世界中实现其他原则实践的必要条件。它同时也是避免教条基要主义的关键而有效因素,教条原教旨主义很大程度上由于蔑视人类理性而倾向于反感普遍的人性概念和对人作为一个人的尊重。这个指标容易在实践上和精神和现世权威的差别程度联系起来:教会和国家的合并易于表现实践上的理性对权威的屈服。

例如杰克·康纳利和罗达·霍华德这样的自由主义基要派认为,找到基于这样的人道主义共识的人格尊严概念的可能性完全没有,他们认为人格尊严是几乎毫无价值的概念。对人格尊严概念的轻视格外严重,正如他们毫无顾忌地假设民权代表着平等、自治的自由价值观。康纳利和霍华德认为它们自己的信仰体系和价值体系有优势。他们承认自己的民权概念是基于既成的人格尊严概念上的,但似乎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且,在康纳利对自由的纯正的热忱中,他让我们忽略了与思想紧密联系的人类潜能,而这些可能会导致一些思想和价值观的趋同。16

康纳利和霍华德似乎还忽略了一种可能性,即他们在人格尊严概念中看到的弱点可能不在概念本身,也不在被个别社会当成与人格尊严一致的价值观中。一部分弱点可能在于法律传统,虽然必须承认法律文化本身就是更广泛的文化和主要信仰体系的产物中国文化蔑视使用法律来偏向统治精英的美德培养。在他们拥有律法主义的传统范围内,法律(法)被当作用来管理落后群众的奖惩制度,而不是权力的基础。17

这些律法主义文化与自由律法主义没有必要为支撑人格尊严、保护人民的权力的法律体制的培养设立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些文化都已经至少影响了一些国家文化,这些国家都发生了部分或完全的转变——适应现代性并接受更自由的律法形式。

基督教、佛家思想的共同点比它们与自由主义的共同点更多。自由主义是唯一的把个人主义当成绝对美德的宗教信仰。它同时也是我们研究中的唯一的认为世俗主义是美德的宗教信仰。只有自由主义认为道义是不可知论的,尽管实际上它确实有道义也强加道义。还应该指出的是自由主义在其他方面和跨文化对话的精神背道而驰:它和更极端的观念有共有的绝对性律法主义道义概念以及道义与国家的绝对统一。自由主义和其他宗教信仰之间的分离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并不显著,当时自由主义仍旧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虽然不是有意识的)基督教和资产阶级道义。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和其他宗教的共同点背道而驰,导致后来的诸如彼得·伯利威茨和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的自由派思想人叹惋从自由论述中除去个人美德。自由主义是卓越、普遍适用的,而不是文化的、现世上特殊的道义形式,自由主义被其他宗教信仰孤立,和现代主义现阶段的短暂生命削弱了这个主张。

一些学者可能想在本章讨论一些定义和结构,但至少它应该通过移除许多歧义来促进交流。有了这些基础做后盾,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宗教信仰本身的研究了。

注释

1.Mill,J.(J.Robson,Ed.)Autobiography,London:Penguin Books,[1973],1989,p.163.

2.Locke,J.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Student Ed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690],1988,Introduction by Peter Laslett,pp.16-17;Kramer,M.John Locke and the Origins of Private Property: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s of individualism,community and equali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pp.38-40 for a brief exposition of Locke's appropriation of the language of Christianity for his own ideas.(www.xing528.com)

3.Zuckert,M.The Natural Rights Republic:studies i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tradition,Notre Dame,Indiana: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97;Chapter Six."Natural rights and protestant politics:Lockean puritan",pp.148-201.

4.Locke,J.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pp.285-287.

5.Locke,J.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pp.306-309,318-320.

6.Locke,J.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Bristol:Thoemmes Press,Taipei:Unifacmanu,1995,p.2.

7.Mill,J.(F.Garforth,Ed.).John Stuart Mill on Education,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71.

8.Eisenstadt,S.Dadalus,2000,vol.129,no.1,pp.3-4.

9.St Thomas Aquinas.Summa Theologica.1266-1273,First Part,Q.79:4.Available HTTP://www.newadvent.org/summa/1.htm(accessed 25 August,2009).

10.Eisenstadt,S."Multiple Modernities",p.2.

11.St Augustine(trans.M.Dods).The City of God,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50;Becker,G.The Heavenly City of the Eighteenth-Century Philosophers,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32.

12.Nedelsky,J."Reconceiving autonomy:sources,thoughts and possibilities",Yale Journal of Law and Feminism,1989,vol.1,no.7,pp.7-36.

13.Fukuyama,F.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Lodon:Penguin,1992;"By Way of Introduction",pp.ⅹⅰ-ⅹⅹⅲ,pp.ⅹⅱ-ⅹⅳ.

14.Ho ward,R.and Donnelly,J."Human dignity,human rights,and political regimes",pp.801-802.

15.Shklar,J.(S.Hoffman,Ed.).Political Thought and Political Thinkers,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p.12.

16.Howard,R.and Donnelly,J."Human dignity,human rights,and political regimes",pp.801-802.

17.Berkowitz,P.Virtue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Liberalis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and McIntyre,A.After Virtue:a study of moral theory,Notre Dame,Indiana:Notre Dame University Press,19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