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批评的分期方法-什么是新批评

新批评的分期方法-什么是新批评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说来,新批评肇始于英国,形成并繁荣于美国。埃兹拉·庞德也为新批评的诞生起到了作用。瑞恰慈运用语义学分析的方法,并借助心理学研究,在20世纪20—30年代撰写了七本文学理论与美学著作,为新批评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新批评形成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瑞恰慈的学生威廉·燕卜荪在1930年出版了《含混的七种类型》一书。他们两人与布鲁克斯、沃伦等形成了新批评鼎盛期的中心,另因他们都在耶鲁大学工作,时称“耶鲁集团”。

新批评的分期方法-什么是新批评

一般说来,新批评肇始于英国,形成并繁荣于美国。它从肇始到退出大致经历了前驱期、形成期、鼎盛期三个阶段【1】,历时40余年。

前驱期以T·E·休姆Thomas Ernest Hulme, 1883-1917写于1915年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2】一文为起点。休姆在该文中从以下三个方面,为新批评定下了理论的基调:(一)倡导一种现代古典主义。他提出应以宗教原罪说为基础,以“一种遏止、一种保留”并“不能忘记这种有限的”【3】意识和秩序为自律;(二)强调语言分析的重要性。他指出:“必须与语言做一番可怕的斗争,不管是对词汇还是对别种艺术技巧作斗争”【4】;(三)提出了部分与整体的观点。他认为,一首诗中,每个词都与其他词语相关联,“各个部分不可以称之为成分,因为每一个部分是因另一个部分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而在某种程度上每一个部分又是这个整体。”【5】这一观点后来被瑞恰慈发展为“语境”理论。

埃兹拉·庞德也为新批评的诞生起到了作用。他在1913年发表的《意象派诗人的几个不要》(A Few Don'ts by an Imagiste)等文中,对诗歌语言技巧和意象的高度关注,推动了当时文论界对诗歌语言研究的重视。【6】

新批评的直接开拓者是T·S·艾略特和I·A·瑞恰慈。【7】虽说艾略特从未表示同意新批评的形式主义,但他在一些早期论文如《传统与个人才能》和《玄学派诗人》中分别提出的“非个性”论和“感觉性融合”论,为新批评的发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瑞恰慈运用语义学分析的方法,并借助心理学研究,在20世纪20—30年代撰写了七本文学理论与美学著作,为新批评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他提出的细读法和“语境”(context)理论对新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对新批评理论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批评形成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瑞恰慈的学生威廉·燕卜荪在1930年出版了《含混的七种类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一书。这是第一部将瑞恰慈的语义学文学理论用于批评实践的著作。燕卜荪在书中详细讨论了三十九位诗人、五位剧作家、五位散文家的两百多部作品或片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含混的七种类型。尽管他对含混的定义“并非严格新批评式的”【8】,但是,他采用语义学方法分析文学作品,不仅对以往的文学批评方法做出了有力的挑战,而且还为新批评的批评实践做出了榜样。

在这一时期,美国诗人约翰·克娄·兰瑟姆与原逃亡者(The Fugitives)诗派的三位弟子阿伦·退特、克林斯·布鲁克斯以及罗伯特·潘·沃伦也转向了文学批评。他们在批判地接受瑞恰慈语义学文学批评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些起到夯实新批评理论基础作用的观点和方法,如“本体论批评”、“构架—肌质”论、“张力”论、“戏剧性原则”等等,时称“南方批评派”(The Southern Critics)。主要著述有兰瑟姆的《诗歌:本体论笔记》(Poetry, A Note on Ontology, 1934)、《世界的肉体》(The World's Body, 1938)、《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 1941)、退特的《论诗的张力》(Tension in Poetry, 1938)、布鲁克斯与沃伦合著的《怎样读诗》(Understanding Poetry, 1938)等。

新批评的鼎盛期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美国,其主要标志是新批评以一种统治者的姿态占据了美国大学的文学课堂,大批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以及大学文学教授皈依了新批评,如威廉·K·维姆萨特、雷内·韦勒克等。他们两人与布鲁克斯、沃伦等形成了新批评鼎盛期的中心,另因他们都在耶鲁大学工作,时称“耶鲁集团”(The Yale Group)。

注释

【1】此种分期参考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文论》一书中所作的分期。(www.xing528.com)

【2】1924年,英国文论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整理休姆部分遗稿并出版了《意度集》(Speculations)时,该文得以面世。

【3】T·E·休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刘若端译,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8页。

【4】同上,第17页。

【5】同上,第22页。

【6】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文论》,第9页。

【7】赵毅衡:《重访新批评》,第10页。

【8】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文论》,第16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