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改革机制巡礼

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改革机制巡礼

时间:2024-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邱方平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提出,司法作为社会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改革成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全市法院以“31率”审判评估指标为抓手,不断提高审判水平,推进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廉政监管,重点加强法院内部的监督机制建设。

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改革机制巡礼

方平

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提出,司法作为社会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改革成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探索加强法院队伍科学化管理的新途径,为此中院党组提出了“典型引领、重在特色、创字为先、赶超一流”的工作思路,不求总量求增量,不求数量求质量,不求全面求特色,人有我优,人无我有,致力机制创新,内抓管理外树形象,队伍为体,创新为用,逐步形成了“一升一降一亮点零违纪零事故”的“1110”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队伍建设健康发展,促进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一、抓住司法改革机遇,在司法改革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司法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人民法院回应人民群众的新关切,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重大举措。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社会转型期,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阶层之间利益冲突,需要行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予以调整。

闽北是海西绿色经济腹地,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关键词,闽北儿女正用他们的汗水谱写时代新的篇章。同时,南平法院涌现出了以詹红荔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南平法院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下,必当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引领南平司法改革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形势,只有顺势而上,敢闯敢拼,争创一流,南平法院才可以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有大发展。

为此,中院党组提出了“典型引领、重在特色、创字为先、赶超一流”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以“不求总量求增量,不求数量求质量,不求全面求特色”,“人有我优,人无我有,致力机制创新,内抓管理,外树形象,队伍为体,创新为用”的精神为指导“一升一降一亮点零违纪零事故”的“1110”工作机制。“不选贵的,只选对的”,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1110”工作机制的3个“1”和1个“0”,真正贴近南平两级法院的工作实际,探索司法改革新路径,回应闽北山区人民的司法需求,要求“31率”要上升至全省法院前三名、涉诉信访率要下降至全省后三名、每一个法院和庭室都要有工作亮点,队伍零违纪。全市法院以“31率”审判评估指标为抓手,不断提高审判水平,推进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二、创新法院工作机制,争创一流

实行诉讼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其民商事案件“社会效果与执行可行性”评估机制。在审查立案时,对纠纷的冲突程度、司法的调处功能、纠纷的执行可行性进行评估;在案件调解前,对当事人履约的诚信度、协议的执行可行性进行评估;在案件判决前,对纠纷是否还有调解的可能性、当事人的接受程度、社会的反响情况、判决的执行可行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不同结果,向当事人释明或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理。通过风险评估机制,避免了群众性纠纷矛盾激化,上访数量减少,很好的实现了社会的和谐。(www.xing528.com)

推进行政审判机制改革。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案外协调制;坚持法院中立地位,严守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确保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达成和解协议。对于被告在实施时具体行政行为中确实存在问题或瑕疵的,及时与行政机关进行沟通,指出其败诉后将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督促行政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同时向原告耐心宣传法律和政策,使之对争议的焦点问题形成一个理性的认识,促成双方在互相谅解的前提下解决纠纷。对于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行政案件,积极寻求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共同做好协调工作,妥善化解纠纷,消除不和谐因素。

加强减刑、假释工作,消除不和谐因素。在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过程中,认真落实减刑、假释案件的公示和定期定点召开宣判大会,实行“三见面”制度,即与报请减刑或者假释的犯人、同号犯、管教干部会面,听取各方的意见和看法,确保审核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罪犯的积极改造。两级法院还注重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息诉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刑附民赔偿的执行情况作为减刑、假释的重要因素,有效地维护了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监督机制

细化、量化审判工作与队伍建设考评办法。将“31率”考核评估指标与队伍党风廉政建设考评相结合,按照规范、公正要求,把审判工作“31率”考核评估指标、队伍党风廉政建设考评内容等细化、量化,重新修订全市法院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三项工作”创业竞赛实施意见,充分发挥“31率”指标的作用。“1110”工作机制针对中院以往考评体系存在的只有队伍党风廉政建设考评,缺乏对审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评估,以队伍党风廉政建设考评代替审判工作考评,以及行政后勤等综合部门的考评手段弱化等不规范、不科学现象,制定《审判执行岗位目标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和《政务后勤部门岗位目标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将审判质量和效率“31率”考评体系以分值形式细化到各审判业务庭,同时对行政后勤和综合部门行为规范也进行量化评分,为全面、科学评价各部门和每个法官工作与业绩提供客观标准。

加强班子建设,注重班子廉政风险防控。近年全市法院的班子建设得到市委、人大和省法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党组议事规则,增加班子决策的规范性、民主性、正确性和透明性。对事关法院总体建设、干部人事经费使用等敏感性问题和重要事项,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做到充分酝酿,民主集中,集中决策,注重树立班子群体的权威和注重发挥整体的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基层院长约谈制度,外出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近年来,基层法院院长和副院长均亲自主审了一些重大案件,参与了一批重大案件的协调,加强了对审判的指导和示范。

强化廉政监管,重点加强法院内部的监督机制建设。一是进一步强化对审判权、执行权和重点部门的制约和监督。在完善向当事人和律师发放监督卡制度的同时,“1110”工作机制要求做到监督主动靠前,积极寻找切入点,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督。二是主动预防。纪检监察部门积极主动介入两庭建设的招投标活动以及法院的经费管理,对人事任免把好廉洁关。通过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监督,有效遏制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三是加大查处力度。从来信、来访举报中,掌握违纪违法的线索。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中,做到有举必查,有查必果,决不有案不查,瞒案不报。

(作者单位: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