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彦宏百度CEO创业之路

李彦宏百度CEO创业之路

时间:2024-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立百度之前,李彦宏已经跻身全球最顶尖的搜索引擎工程师行列,其拥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

李彦宏百度CEO创业之路

4.百度CEO李彦宏:我的创业魔鬼三角”

背景资料

李彦宏(1968-),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贵百度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经过多年发展,百度已经牢牢占据中文搜索引擎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创立百度之前,李彦宏已经跻身全球最顶尖的搜索引擎工程师行列,其拥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李彦宏曾经获得“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IT十大风云人物”,“改革开放30年30人”等荣誉称号,美国《商业周刊》和《财富》等杂志,也多次将李彦宏评为“全球最佳商业领袖”和“中国最具影响商界领袖”。

中关村创业讲坛由中关村管委会与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共同主办,中关村相关协会大学科技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轮流承办,旨在聚集中关村创业精英、弘扬中关村创新创业文化、为中关村创业者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这篇《我的创业“魔鬼三角”》即是百度CEO李彦宏在中关村创业讲坛所作的演讲。这篇演讲的全文很长,这里只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

讲话实录(节选)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冒雨前来参加这次中关村创业讲座,我也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体会。创业这个话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如果大家到百度上查一下我的创业故事的话,没有上百万也有几十万篇的报道,是非常多的人对这个东西非常地感兴趣。

今天来到国图我也感觉到意义非凡,因为我本人就是北大图书馆系毕业的,1987到1991年在北大读书,我上学的那一年北大图书馆系诞生了,我离开那一年有经济管理系,所以其实图书馆的意义也在逐步扩张和延伸,刚才常馆长讲了,举办讲座也是传播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我是深有体会。不只是现在,像我在大四的时候就开始做论文,当时在北大来这查资料,后来在美国也是非常喜欢听各种各样的讲座,在北大的时候也是喜欢听讲座,了解各个层面的人在做什么,如果说现在百度做出了一些成绩,我也很想说是自己的一个责任把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教训,我们的体会及时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在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事实上中国目前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是非常非常适合创业的,那么,过去10年百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大家看到一个公司在逐步长大的一个现象,中文搜索的现象越来越被人所接受,这个变化,我们比如说,每天处在这么一个中国转型社会的环境里头的话,也许还感觉不是特别深刻,但是当我们把它稍微镜头拉远一点来看,你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记得我在10年前开始创业的时候,我是10年前从美国硅谷回到中关村来创业的。我回来的时候,那个时候美国的资本市场其实是非常火的,那个时候纳斯达克的指数大概是5000点,到昨天晚上纳斯达克指数有多少大家有概念吗?谁知道?现在是多少?2100多点,也就是说经过了10年整体的全球资本市场,或者代表高科技产业的这个市场,纳斯达克主要的高科技产业公司,从苹果谷歌主流的公司全都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经过了10年这样一个代表全球高科技资本市场的指数从5000点跌到了2100多点,而在中国产生了这么多的互联网公司,仅仅在中关村就有很多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甚至互联网的公司。这个我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的确代表了中国给大家提供的这种创业的机会,代表了中关村发展的潜力,所以我今天就是结合百度创业的过程跟大家讲一讲我的一些体会。

百度刚才讲是 10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刚刚回来的时候第一个地方选的是在北大租的两间办公室,因为我们很相信中关村。当时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害怕被别人叫做互联网公司,他们希望远离这个概念也希望远离中关村,所以当时很多在中关村的公司都搬到其他的地方,他们在淡化自己互联网的色彩,但是百度从一开始就坚持这一点,我们觉得我们就是在做一个互联网的高科技的公司,而且中关村的密集人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所以我们10年的工程并没有离开过这个土地,后来我们搬到理想国际大厦,去年我们又搬到自己盖的百度大厦。

很多人也到百度参观过,这里头一进大厅大家就会看到一个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有一个跳动的图,跳的时候每一个波峰上面都有一个关健词,就是现在在百度上被搜索的词,其实像心电图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的脉搏,的确也是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发生什么,我觉得也是很有意义的,很多人到百度参观都会看这个东西,百度经过10几年的发展我们也意识到它在整个产业里面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的利益相关者是非常多的,没有哪一家公司有那么多利益相关者,以后他有一个客户群体,再加上它的股东就是它所处的环境了。而百度除了有我们的客户群体以外,有几十万家的企业,我们还有一个用户群体,每天在使用百度的群体,这个群体非常大,中国4亿多的用户的群体每天都在以一个非常高的频率在使用,所以,这个利益相关者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某种意义上讲,他比百度的客户还重要,因为没有人使用百度的话,你就不会赚到钱,所以用户群体对百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百度还有一个联盟,这里头也有大概几十万家的网站,联盟是做什么的,就是说他们来展示一些他们的广告,我们就给这些个联盟的网站分成,所以说有几十万家的网站的站长他们通过百度来获得收益,去年我们光百度联盟就分出7个亿,今年会更多,而且过去这么多年都是处于一个高超成长的过程,而且很多站长跟百度在利益上是有相关性的。另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站长群体跟百度也是非常相关的,我现在走到哪里去经常会有人跟我说为什么我的百度的速度突然下降了?我1000页今天只剩下500页了,能不能查一下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说明什么?就是说明几百万家的站长很依赖百度获得流量,如果一个互联网的网站没有流量就没有意义,所以中国几百万的站长跟百度的利益也是相关的。所以我们除了有用户、股东,联盟成功还有数百万的站长也是跟百度利益相关的,而百度也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百度的东西都是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开获得,有开放性,我呆会再讲一讲。

……(www.xing528.com)

讲了很多技术性的东西,很多人还是希望听一听创业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主讲这个,因为这个东西已经讲了很多了,但是我也知道这个东西大家很关心,在北大我曾经讲了一个跟创业相关的主题,我们百度在创业当中有七点体会,这篇文章被转载的次数是最多的,在结束的时候我再重复一下。首先大家要知道创业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他其实是一个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东西,打个比方:百慕大三角是一个很神秘和漂亮的东西,但是它是一个魔鬼三角,很容易你就掉下去了,创业也是这样的,有很高的风险,就好像你要搞定百慕大三角一样,你得有技术,有运气,还要能够坚持才能走出来,所以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创业比作走出这个大三角一样。这个三角一个是团队,一个是融资,一个是商业模式,团队要有足够高的创业激情,因为任何一个创业都会遇到困难,如果你没有激情,坚持不下去,一遇到难事了你就想我们去干别的吧,这样失败的几率就会很高。

第二个,是我个人的一个风格,少许诺多兑现,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样做是你建立信誉的过程,为什么这个团队他越来越相信你做的事情能够做成,我的体会就是要靠这个理念,我一开始并没有给我们的团队承诺每个人都会在30岁之前有退休的实力,但是最后达到了。那么,当你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你总是少许诺多兑现的时候,以后你说什么他们都会很信,跟着你一直干下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就是有关融资的事,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去借钱,这是一种奢侈,很多人在低谷期的确是没钱,我的过程是这样子:在第一次融资的时候其实我也有一定的资本跟融资者去说,我在现在的公司,我的baidu已经值得很多钱,如果我离开这个公司的话,我会放弃价值很多美元的股票信任,我冒这个风险,你放心把这个钱借给我,没问题。所以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不缺钱的时候找钱,这也是我的风格,我在第一次融资的时候很容易。

第二次是我融的钱花到一半的时候去融资,我又去融了,当时互联网泡沫破灭,融资环境非常差。我第二次融资一下子1000万,当时很多人说你不需要1000万,200万就够了,我很坚持,就要1000万,我说不希望天天融资,我有这个钱以后安安心心地创业,做自己的事情。所以当时很坚持,也放弃了不愿意投很多钱的投资者,后来拿到这个钱的时候,等2001、2002年的时候整个 IT产业几十年没有遇上的寒冬来了,但是我们过得非常有底气。放心,其实2008年左右的金融危机对整个宏观经济有非常大的打击,但是如果只讲互联网产业,2001、2002年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有体会。到2008年的时候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已经比较成功了,而2001、2002年的时候做的很好的公司都倒闭掉了,无论是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所以这是一个融资的状况。

有关商业模式第一条我讲的要往前看,这是指创业的过程,其实像百度到现在这样一个阶段两年都是不够的,我们要往前看5年、10年。你在创业的初期为什么不能看5年、10年,没有看清楚,你做一个新东西,处在一个新领域,你非得说你看5年、10年,你看的东西都是错的,但是往前看两年是没问题的,如果你做一个东西连两年都看不了,这个是不太靠谱的。所以创业初期两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如果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能够看到两年之后就能够帮你做一个很好的决策,如果你不能够及时看到两年之后会发生什么,你很可能不能在当下作出一个正确的决策。2001年百度是作了一个从后台的基础上变成一个前台的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决策,这就是最终我往前看了两年,我仍然作一个得罪了所有客户的决策。第二个说的就是关注,这一点也是百度的一个特点,但是我认为对创业者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越大的公司业务越复杂,同时做的业务越多。小公司的好处在哪,他就可以心无旁鹜做一件事情,这一点大公司做不到,都是有很多业务的,创业者怎么成功,你做的事情是大公司不重视的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所有公司都觉得特别好,特别赚钱,那这个事你肯定做不好。太多的人盯着这块蛋糕,而大公司从资金的实力,产业的实力,技术的实力都比你强,所以这种情况下就是做成的概率不强,作为创业者千万不能贪心,如果创业者也像一个大公司一样同时做很多事情,失败的概率就会大增。第三不要过早地追求盈利,这个在2001、2002年的时候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遇到了几十年不见的IT行业的寒冬,所以拼命地压缩成本,后来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投入到技术人员的发展,所以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现在呢,其实这个观点基本上都明白了,现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基本上都不追求盈利,一开始我要用户先把流量做起来,先让用户接受了我们的东西再说,现在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这种心态。这种心态其实也有一点问题,你可以不过早地追求盈利,但是你永远不追求盈利就生存不下去了。所以在你创业过程当中你要搞明白你这个公司是挣钱的,是如何挣钱的,否则你就做慈善事业就好了,不要创业了。第四个是分散客户,这个是早期创业者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我们看到有不少的创业公司就吃定一个大客户,比如有一些GE公司找一个银行做系统做集成,80%的收入都来自一个客户,我跟这个客户关系特别好,这个是不行的,你跟他的关系是一个最大的风险,有一天你跟他的关系不好了,有一天他觉得你的价格贵了怎么办,他要你降价你敢不降吗?不降80%的收入就没有了,所以客户是足够分散的话你就不怕了,你不怕丢掉这个客户的时候你就可以说你的业务多好,他也知道你丢了他也不能怎么着,这一点实际上是百度创业过程中我们商业模式转型前后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在这之前我们给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服务,我丢掉了一个大客户,总共没有几个,2001、2002年的时候大家过得都不好,我丢掉了一个我很痛苦,后来转型了,我们转向几十万的企业,丢掉了一两个没有什么,所以风险越来越小。这个是七条创业过程的体会,这个网上有很多,如果大家想细看到百度去查。所以给大家一句话: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你哪天觉得气馁了,要准备放弃了看一下这句话,很好。

现在这个时机,我认为还是非常好的时机,我记得我回来的时候很多人就在问我说你是不是回来了,因为那个时候地位已经缺失了,你再回来还能做什么,现在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产生了一大批相当成功的公司,我现在看到了一大批思潮已经没有机会了,甚至有人说互联网是什么人的天下呢?1964年到1974年出生的人的天下,因为等到他们创业的时候是互联网最好的时机,其实不是,我觉得机会还是很多很多。中国现在虽然已经有4亿的网民,但是还有9亿不是网民,未来无线互联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使人们现在已经上网了,还可以上更多的时间,以前一天用一次搜索,现在可以用10次,以前每天上半个小时,现在可以上5个小时。这个变化可以带来消费习惯的变化,如果过去十几年中国互联网主要是以娱乐为主,未来互联网会在商务方面有很多机会是很多的,加上国内有很多优惠政策,整个GDP高速成长,我觉得我们仍然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创业时机,所以祝我们各位创业者早日实现大家的创业梦想,谢谢!

经典解读

在这篇演讲中,李彦宏表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很好,传统媒体并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现在的中国环境非常适合创业,并坦承阐述了自己创业的“魔鬼三角”——团队、融资、商业模式。要想成功创业,就必须要用良好的开拓精神和智慧去解决这三个问题。李彦宏本身是做互联网的,他对于互联网的理解自然要比常人深刻得多,他在创业,尤其是互联网创业方面所总结的经验,所给予的忠告,自然也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即便是那些并不准备在互联网上开拓自己的事业的人,在读到这篇演讲辞时也会有自己的收获。要知道,一篇演说词如果能够打动人,教育人的话,那么它无疑就可以算是一篇优秀的,激荡人心的作品。

名句赏析

“首先大家要知道创业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他其实是一个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东西,打个比方:百慕大三角是一个很神秘和漂亮的东西,但是它是一个魔鬼三角,很容易你就掉下去了,创业也是这样的,有很高的风险,就好象你要搞定百慕大三角一样,你得有技术,有运气,还要能够坚持才能走出来,所以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创业比作走出这个大三角一样,这个三角一个是团队,一个是融资,一个是商业模式,团队要有足够高的创业激情,因为任何一个创业都会遇到困难,如果你没有激情,坚持不下去,一遇到难事了你就想我们去干别的吧,这样失败的几率就会很高。”

现在的人,张口创业,闭口创业,可是又有谁真正懂得创业的真谛呢?李彦宏非常诚恳地告诉我们:创业不是想创就创的,创业本来就是一种冒险,一种赌博。在这场豪赌中,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运气的话,那么还是不要盲目创业为好。如果创业也去跟风的话,你恐怕真的输不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