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汉文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古汉文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时间:2024-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古代,阅读古汉文是为成为圣人君子的“手段”,而其“目的”是接近和成为圣人君子。这是承认古汉文训读的意义和必要性,与日本轻视古汉文、反对训读的倾向正相反的做法。[6]基于混同古汉文和汉语观点的训读废止论,能够这样轻易地蔓延,恐怕会给日本的中国研究和日本的中等教育留下大的祸根。另,本文主要谈大学本科阶段的古汉文教育。

古汉文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三、古汉文教育的目的

“只读古汉文会变得愚蠢”,这是自古相传的著名谚语。意思似乎是说:“只读古代中国的古汉文的人不了解外部世界,也不想了解。只重视孔孟而落后于时代,缺乏(作为现代学术方法的)逻辑分析的思维方法”等,这种说法与对古汉文教育采取敬而远之或轻视态度的现代风潮,似乎也不无关系。

但是,有很多学人只阅读古汉文,非但没有变得愚蠢,反而成为优秀的学者,这也是事实。这条著名的谚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我以为,正是这个“只读古汉文会变得愚蠢”的观点,暴露出混同古汉文教育的“目的”和“手段”所产生的问题。

上面也说到,掌握外国语言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这样,通过现代汉语阅读古汉文,还是通过训读来阅读古汉文的选择,就变成哪一种方法对解释中国古籍这一“目的”有利的问题了。

在古代,阅读古汉文是为成为圣人君子的“手段”,而其“目的”是接近和成为圣人君子。遗憾的是,在今天,以此为目的或让人以此为目的的人,却成为认为“古汉文落后于时代”而受到轻视的一个原因。

但事实上,以训读阅读古汉文,不过是客观地了解中国的一个手段。让人们用现代汉语阅读古汉文(中国古代典籍),对于毫无此类准备的一般日本人,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依靠训读这种极为便利的方法,则是可能的。所以,就不能轻视这种“手段”的研究。既然是手段,不如尽快地掌握。因为是手段,所以那样轻易地抛弃就太可惜了,“古汉文训读法”当然不是不值得学习的无用之物。

下面的事例可以为证:与日本的动向正相反,在法国的研究生院中,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设立“古汉文”的讲座,开设教授日本式的古汉文训读方法的课程。这里应当借鉴的是,大约二十年前,也为法国的中国学学者开设了古汉文训读的临时课程。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培养圣人君子或发扬儒教精神等,而是要以此为手段,研究中国文化乃至日本文化。这是承认古汉文训读的意义和必要性,与日本轻视古汉文、反对训读的倾向正相反的做法。

对于日本的做法,这难道不具有某些参考价值吗?[5]

从以上各种动向可以看到,认为“古汉文是汉语,所以应当放弃训读、用现代汉语来阅读”的观点,是缺乏某些前提条件的、过于简单的观点,是难以原封不动地接受的,是不了解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外行议论。

首先,抛弃阅读和解释能够同时进行的“训读”这一便利的方法,究竟能给日本人带来什么益处呢?(www.xing528.com)

古汉文与现代汉语是不同的。把它们视为等同,就等于把唐代的中国和现代中国视为等同,这才完全是时代的错误。在对中国的实际认识上,这与不读古汉文就不能成为君子等古人的观点,就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了。[6]

基于混同古汉文和汉语观点的训读废止论,能够这样轻易地蔓延,恐怕会给日本的中国研究和日本的中等教育留下大的祸根。在未来,就成为关乎日本文化的存续、兴废的问题。与法国研究生院设立“古汉文训读”讲座相对照,“古汉文教育”的价值不能仅限于日本来考虑,而应该站在广阔的世界视野中,再做更深入的思考。

以上所述拙见,对于有识之士,也许完全是明确的,这里试图客观地叙述“古汉文训读的功与过”,对推进单纯的“古汉文音读论”提出质疑。不过,这样论述,也并非意在阐发“没有必要掌握普通话(汉语)、学习古汉文就够了”等观点。

【注释】

[1]古田岛洋介《正在消亡的古汉文教育——对其再生的提言》(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丛书4小堀桂一郎编《东西方思想争斗》所收。中央公论社1994年3月、第380—402页)。另,本文主要谈大学本科阶段的古汉文教育。关于大学研究生以上层次,须另当别论。

[2]详论请参阅拙著《欧美的东方学和比较论》(隆文馆)第143页以后等。

[3]详论请参阅拙著《关于中国思想研究的理想状态》(参照1976年创文社刊、木村英一博士寿辰纪念论文集《中国哲学史的展望和探索》。后收入隆文馆刊拙著《中国思想研究和现代》)。

[4]实际上,在此基础上还要求能书写传统的尺牍文,这不太为人所知。如以“(某某)仁兄大鉴握别以来无时不念”开始,以“即颂客安弟(某某)鞠躬(某日某月)”结尾一类的书信文。如果是一定层次以上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今天,尺牍文就是衡量人的标志。作文、会话都不能运用自如,即使如此,若有些准备的时间,写信时就不去模仿以“你好么”开始,因为这样教养的水平会被怀疑。
文化和传统的深厚,就表现于这类事情中。法国的书信中也有类似尺牍文的各种文体。根据对方的地位、性别和公私之别,在起句和末尾的结句中,有固定的形式。因而仅看信的文体,马上就能明白写信人是高中毕业、大学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的水平。即使批判遵守传统文体的尺牍文是旧弊、落后于时代,如果不按此格式书写,就不能向法国政府申请任何奖学金的文件,还会影响到升迁和奖励。这不是好或不好的问题,这就是所谓“文化”。
中国社会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存在着遵守传统和以之为善的人们。正因为如此,即使不讲现代语,懂得古汉文(古典中国语)的日本人既能了解古代,又能放眼现代。

[5]请参照坂出祥伸著《东西方丝绸之路故事》(东方书店)。本书有只看书名还不能立刻明白内容的缺陷,却是中国学学者必读的好书。

[6]拙著《中国思想研究与现代》(隆文馆)中论及此差异。中国明代以后和之前,中国文化出现了断裂,这可由与日本文化的比较中看到。用对日本影响最大的唐代中国的眼光看(中国),是不能正确理解现代中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