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范的制度是学校发展的保证,创一流业绩建特色名校

规范的制度是学校发展的保证,创一流业绩建特色名校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办一流学校,创一流业绩,当一流教师,育一流学生”是我校的奋斗目标。是的,一流的教育呼唤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管理。制度的规范,是学校发展的保证。规范的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和促进教职工共同愿望的实现和价值取向的趋同。

规范的制度是学校发展的保证,创一流业绩建特色名校

创一流业绩建特色名校

我校始建于1957年,建校之初是一所五年制的小学,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1979年开始有戴帽初中,逐渐地实现了初中、小学分离,现在是一所只有初中的学校。学校历经几代人的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已经从当初的每个年级只有4个班,共12个班的规模,扩大到现在的4个校区,65个教学班的规模。主要经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扩大,一次是2003年,原省建三公司子弟学校划归包河区后并入我校,形成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规模达到43个班级的办学格局;第二次就是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下,滨湖世纪城配套学校、望湖城中学均由我校承办,这样我校再次由两个校区扩大到4个校区,其中望湖校区占地60余亩,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滨湖校区占地面积近百亩,设计规模78个教学班,并且望湖校区和滨湖校区也都于2010年秋季实现招生,望湖校区2010年只招收七年级学生,而滨湖校区出于多方面原因,2010年是七、八、九三个年级同时招生。现在,我校的办学规模已经达到:在校学生4 100余名,在职教师217名(还不包括聘请的保安、保洁以及其他聘用人员)。至于办学规模到底多大较为合适,如此扩大办学规模到底好不好,我已经在很多文章中谈到过,这里就不赘述了。不过,无论怎样,学校的办学规模能够如此扩大,而且生源不减,至少说明了我校的办学质量是过硬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办一流学校,创一流业绩,当一流教师,育一流学生”是我校的奋斗目标。是的,一流的教育呼唤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管理。学校是文化圣地,文化的传播、人的培养和发展,都在“场”内进行,而这个场就是学校的管理。为此,我们把制度的规范和精神的培养这两方面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制度的规范,是学校发展的保证。规范的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和促进教职工共同愿望的实现和价值取向的趋同。

首先,完善制度。制度不完善会造成工作的无章法、无秩序,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和完善了教师考勤制度、中考奖励制度、各学科竞赛奖励制度及学校各兴趣小组活动等制度,从而达到管理有章,奖罚分明。

其次,按制度行事,增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实践证明,要制订一项制度不难,但操作好一项制度并不易。为增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防止因人而异现象的出现,在制度的制订中,就要勤钻研,细推敲,以便于操作,同时还要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对有关问题的解释,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操作中,要做到合理公正,不能因人而异。当然,在制度的执行上要注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度”,体现人文关怀。

最后,创设制度。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破旧立新的动态过程,制度的创新是学校组织活动充满活力的体现。比如在课题组成员的安排上,我们将工作满10年以上,45周岁以下的高级教师、骨干教师请进来,规定他们开设示范课、研讨课,给他们提供带教任务,激励他们不断创新,让他们告别因稳定的工作、经验的丰富而进入的职业倦怠情境,从而在机制上保证广大教师不断进取,不断发展。(www.xing528.com)

校园精神是学校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意识活动,是一所学校本质、个体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源泉和灵魂。因此,以人为本的学校的科学发展观在我们的管理上要得到提升。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学校成员即校长、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校每个成员都应得到平等发展,它给了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启示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的职责不仅是“育人”,还要重视“育己”。因此只有发展校长才能发展教师,只有发展教师才能发展学生,三者的同步发展才是学校真正的发展。因此,在办学的价值认识和取向上,我们倡导这样的精神:从一般中走出来,敢于创新(学校以科技创新为特色,鼓励教师教有特色);从平稳中走出来,敢于冒尖(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名师”“研究者”的转变);从封闭中走出来,敢于开放(心态的开放、课堂的开放、成果的开放)。我们十分注重事情的具体性和实在性,做到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自觉做到“善待家长,善待学生,善待同事,善待自己”。同时,还向教师们提出了6点要求:要学会反思,具有“自以为非”的意识和能力;要认识自我,具有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的意识和能力;要睁大眼睛找学生的优点,要具有发现、欣赏、培养学生优点的意识和能力;要弯下腰和学生说话,要具有平等、尊重、理解、服务的意识和态度;要扪心自问,具有敢于向同事和学生说对不起的意识和勇气;在与学生、家长、同事交往时要互换角色,要具有设身处地、主动沟通、真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老师们创造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淡化权力意识,从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爱护出发,建立健全思想交流氛围。不能不说,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对于塑造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特别是管理关系,对于促进学校管理的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效率,意义十分重大。管理的目的在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做好教职工的服务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将“创一流业绩建特色名校”的目标深入到学校所有成员的头脑中,形成强烈的个人意识,在工作进程中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弥漫在整个校园里,定格成浓郁的校园氛围,这样的意识、行为、氛围,凝聚着学校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同时也积极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成员。

因此,我们正努力地做到:重机会而不重困难,机遇可遇而不可求,困难可以克服;重独特而不重模仿,有独特才有价值,在模仿时要创新;重未来而不重过去,昨日的辉煌是文化,今日的辉煌是实力,明日的辉煌是我们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重底气也重名气,练好内功,发好外功,以内养外,不图虚名;重规律而不重戒律,规律要遵循,妨碍发展的戒律要尽可能打破。

我们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漫长而曲折的光辉历程,当我们每一个人日益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大家庭的时候,我们深深感到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同时也充满了信心。我们衷心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能以53个春秋的厚积和敬业精神为基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竭尽全力地打造一个优质学校。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必将以她特有的风姿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原载于《包河教育》2005年第3期,收录于此有所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