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言教“五忌”指的是哪五忌

言教“五忌”指的是哪五忌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言教“五忌”1.1忌说话啰唆说话啰唆,特点有三:过频,见事就说,不分巨细;过长,不言则已,言比悬河;过板,千言一腔,万言一调。事事老发脾气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而且,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教育也难以达到教育目的。

言教“五忌”指的是哪五忌

1.言教“五忌”

1.1 忌说话啰唆

说话啰唆,特点有三:过频,见事就说,不分巨细;过长,不言则已,言比悬河;过板,千言一腔,万言一调。

实际上啰唆就是废话多,重点、主次不分。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班主任的话产生反感心理,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也就难以实施。

1.2 忌随意发火

随意发火就是总对学生发脾气,这对学生不仅无益,反而会降低班主任的威信。在特定情况下,班主任发脾气对学生的触动较大,有明显的教育效果,但一定要慎用。事事老发脾气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

1.3 忌轻易警告(www.xing528.com)

班主任同学生谈话时注意出言要慎,“如果你如何如何,我会怎样怎样。”班主任这些口头警告无非是想让学生对问题引起重视,以后不再出错,而并非真要做或真能做。但学生对老师的话一般很在意,刚开始这些警告或许有点效,时间长了他们会不信任老师,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出言随便没分量,还看老师的笑话,到那时班主任的言教将显得苍白无力。

1.4 忌伤害自尊

学生有时犯错误,确实不可饶恕,但也不要用恶毒的话不断地训斥、恐吓或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因为那会留下仇恨的种子。而且,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教育也难以达到教育目的。

1.5 忌犯忌

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老师的一定不要发生使学生厌烦的行为;假如老师不注意而犯了学生之忌,不但会降低教师本人的威信,还会影响教育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