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型关战役史料解读(二)

平型关战役史料解读(二)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第十一中队作战概况 第十一中队,是平型关战役中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的功臣部队。第十一中队在平型关战役7日之间,共死伤84名,是第三大队下属五个中队中损失最严重的部队。 此研究的目的是全面还原历史真相,搞清平岩大队在平型关战役中的基本部署和作战过程。灵丘离平型关口约40公里,步行需要十二小时(加间休)。

平型关战役史料解读(二)

   一、第十一中队作战概况   

   第十一中队(本村信夫少佐),是平型关战役中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平岩釚彦少佐)的功臣部队。1937年9月23日至24日,与第九中队(石山操大尉)同被配置于平型关口西侧战场夺取西部长城线阵地。9月25日至9月28,又与第十二中队(神代竹则中尉)第一小队(后藤孝一郎少尉)进入平型关口东侧三角山阵地防守。此阶段(25-28日)国军处于全面反攻阵势,三角山高地的争夺异常激烈。八路军一一五师9月25日小寨村大捷,切断三浦部队后方补给线。之后,国军部队替换角色一直在附近山地布阵,继续封锁本道运输线。此举终于使在关口前线被分割包围的三浦部队弹尽粮绝。在极端不利的作战条件下,第十一中队长本村信夫少佐坚守三角山阵地,指挥部下反复进行拼死的白刃突击,一直坚守到28日傍晚大场部队的援兵到达。战斗中,最高责任指挥本村少佐及第十二中队第一小队长后藤少尉等将校干部相继战死在阵地中。27日夜,本村死亡后,主峰岩山阵地再次陷落。28日晨,平岩大队长亲自挂帅出马,带领三角山第十一,十二中队残余兵员十数名展开决死突击,再次夺回了三角山主峰阵地。第十一中队在平型关战役7日之间,共死伤84名,是第三大队下属五个中队(包括第三机枪中队)中损失最严重的部队。实际战斗力(约120名)中的2/3,都消失于平型战役关口的正面战场。   

   由于平岩大队没有留下完整的战斗详报,对于此战斗只有『滨田联队史』(歩二一会、1973年)中的记录和部分断片的手记,回顾资料可供参考。又由于资料不足和『滨田联队史』叙述中的错误,混乱,至今有关三角山各战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和作战过程等基本情报都无法准确掌握。还受到“大捷史观”(一切以衬托“大捷”光辉为目的的历史构筑方法)影响,甚至在关口前线浴血作战的部队,都被解释去救援小寨村(实际是防卫关沟村基地)。 一方面,国军方面不知为何也没有任何有关三角山战场的记录,所以平岩大队的战场到底在哪里,三角山到底在何处,至今仍众论纷纭,尤其是在国内,不鲜见否认关口战场,认为平岩大队和旅团本部在跑池村作战的说法。   

   此次笔者在史料调查中,除了前回介绍的『歩兵第21聯隊第12中隊』(歩二十一第十二中隊史編集委員会、1980年)中的『岩田仁一的作战日志』外,又发现了『浜田歩兵第21聯隊第11中隊誌』里的几个记录。以下介绍的是其中最有史料价值的两个阵中日志。以此为基础,若再综合『滨田联队史』中的丰田志郎军医手记,『滨田联队秘史』(岸本清之編、1987年)中的几种个人手记,回顾,可以较准确地还原出整个平岩大队的作战地点,日程和部署等主要作战情报。   

   此研究的目的是全面还原历史真相,搞清平岩大队在平型关战役中的基本部署和作战过程。在明确9月25日“平型关大捷”与整个七日间 “平型关战役”的相关关系的同时,意图以日军苦战的事实从反面衬托出战后70年来,一直被掩盖在“平型关大捷”宣传阴影之下的,平型关战役中国军将士浴血抗战的光辉。必须澄清的事实是,日军有关“平型关”的记忆,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平型关正面战场的苦战,而不是小寨村的伏击。   

   二、第十一中队第三小队第三分队长增田丰《阵中手记》   

   第十一中队第三小队第三分队长增田丰的阵中手记[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记录。不仅形式为逐天笔录,而且对战斗部署情况记录的十分详细。亦附有作战简图。通过此文,基本可以掌握整个战役中第十一中队的活动过程。并能确定关口两侧战场的具体位置,地形和旅团本部,大队本部所在地,部队调动情况等。下面逐日进行分析,解说。   

   9月22日  晴 平型关口附近的战斗

   侦察机通信筒联络,大营镇附近左,右两方出现敌情。部队受命全速向大营镇方向进军。午后2时出发…中队为尖兵(后卫)彻夜行军…。   

   【解说】此处的“尖兵”,从三浦部队全体的范围讲应称作“后卫”。因为多种资料证明第十一,十二中队是后续的步行部队,与大行李,炮队等一同行进。也许本文之意在作为后续部队的“尖兵”。   

   9月23日  晴

   午前四时余到达长城线。与敌守军进入遭遇战。0730攻击正面之敌,占领(长城线)阵地一角。(作战中)见敌方阵地时常出现利用地隙隐蔽的逃兵。午后5时在地隙凹地中幸得一餐面食。在森严戒备状态中过夜。   

   【解说】步行队“四时余到达长城线”的时间,应比较准确。灵丘离平型关口约40公里,步行需要十二小时(加间休)。此前,乘车先到达的第九,第十中队已展开了近一夜的攻击。关口两边附近的长城线推测已经被日军控制。天明后,新到达的第十一中队也被投入战斗。但记录中没有战斗细节描写。从军医统计看,全中队此日仅有一名负伤者出现,所以可认为并没有激战。丰田军医(关口西侧,第九,十一中队方面担当)描述的是双方在阵地的狙击战。此日损失最大的是第十中队(龙泽勇雄中尉),作战地点是道路左侧(东侧)三角山。共死12伤38名。

*图1 增田手记中的作战要图,提供了作战地点的重要线索

   9月24日

   午前2时,部队奉命夜袭(K)高地,占领敌阵地一角。0600第三小队掩护第十二中队攻击,占领(E)高地,之后前进占领(A)高地。第十二中队在此退下编为旅团预备队。京极小队从后方来援。在其掩护之下,利用晨雾占领(B)望楼后,遭到来自(F)高地,和(C)高地之敌集中火力射击。11时56分,殿川一等兵战死。不得不停止前进,在(B)望楼阵地构筑工事,狙击敌兵。补充物资未到,弹药储备逐渐减少。午后1时40分,在友军炮击掩护下步步跃进。2时占领(C)高地。午后3时,MG(重机)一分队来援。5时,在付出数名负伤者代价后占领(G)高地。午后8时得一餐白米充饥。夜间在小雨中作攻击前方(イ),(ロ)阵地准备。迷雾漫天,不辨前方咫尺之敌。午后2230,第三小队接到夜袭敌イ阵地命令。掷弹筒设在(G)高地,第二小队的安部分队也进入我队指挥下。以地隙为掩护在敌哨兵的监视火力下前进。2315接近イ阵地之前方。作好准备后一举突入敌阵。守敌惊慌无措,四处退散。约30分后完成占领。此时,隐藏在阵地周围的败残敌兵从各处投弹反击。我队出现十数名负伤者。轻机枪也因泥水污染发生故障。只能利用敌遗弃手榴弹,枪支扫荡周围败兵。翌日午前1时,派山藤上等兵返回中队本部联络。雨势逐渐增大,寒气彻骨。败残敌兵时而来袭,边防御敌袭边构筑工事。午前2时,道畑上等兵战死。   

*图2 根据各种记录,笔者还原的关口西侧平岩大队配置图   

   【解说】24日凌晨2时,攻击战斗开始。第十一中队由长城线北方(K)高地(第九中队西侧)出发,推进到长城线后,由东向西面跑池口方向推进。第十二中队主攻,十一中队协助。天明后第十二中队(仅一小队半)与第十一中队京极小队交替,退下战场编为旅团预备队,战斗由第十一中队(本村)担当。至午后14时,逐次攻克(E)(A)(B)(F)(C)几个阵地(均为长城线烽火台)。1700在付出数名负伤者代价后占领(G)制高点。2400前后,占领最西端的(イ)阵地,由于弹药缺乏,武器受损,失去攻击力。在敌夜间的逆袭中,出现多数死伤。 在此坚守至天明后奉命撤回。   

*图3 增田手记中的夜袭敌阵地要图,丰田军医同行   

   此夜,丰田军医也随夜袭部队前进到(イ)阵地前沿,记录了以下夜袭场面。   

   “中队长双肩系着十字白带位于最前方,后续两列纵队悄悄前进。突然下起倾盆暴雨,为避开敌弹射击,队员浑身透湿趴在泥水中…、队长命一个分队突入敌阵地。重机枪声噶然停止。无血占領成功,敌放弃水冷式重机枪退却而去”[2]。   

   至此(22-24日),第九,第十一中队协同完成了占领从关口西侧至(イ)阵地间约2公里远长城线阵地的任务。第十一中队在24日的作战中死2伤9名,应算部队的平型关初战。文中触及了此日第十二中队编为预备队撤离之事。翌日(25日)10时左右,被抽调支援老爷庙汽车队战斗的应是此预备队的一部分。“旅团长立即命令第十二中队前往救援”的事实,在丰田军医的手记中也可确认。   

   9月25日 晴

   拂晓,见周围阵地之敌兵力不断增援。MG,迫击炮等重火器也被集中于我阵地前方。我部欲攻克前方(ロ)阵地,但步枪被夜雨浸湿不能使用,弹药也奇缺,攻击前进艰难。0630山藤联络兵归来,传令“留一分队坚守,其余返回中队本部位置”。若留一分队坚守,众多伤兵难以搬运,遂决定全员一起撤向本部所在地。此时本部已从G高地退到地隙中炊事。全般局势对友军十分不利。旅团本部开始前进,中队作为掩护部队午后四时退出高地,沿地隙前进。途中遭到周围之敌炮火猛烈袭击,霰弹若云。见本道上车辆遭敌迫击炮击,石木碎片横飞,之惨况笔舌难尽。1230第三小队被命令担任旅团本部警戒,后中队全体与第十中队交换,占领攻击左方高地。午后2130第三小队交替警戒任务后也进入到三角山C高地。此日战斗中,第一小队长代理白须军曹,第二小队长京极准尉负伤。   

   【解说】经两日战斗,前线部队占领了关口两侧长城线。在除去了对关口道路直接威胁后,25日晨,三浦旅团的指挥所(本部)从后方关沟村移动到前线关口鞍部。三浦敏事少将在辻政信作战参谋(大尉)的怂恿下,冒险下令进军大营镇[3]。接到此命令后,第十一中队午前集结,1600退出阵地,向关口道路方向移动[4]。此前1230,第三小队被命令担任前进到第一线的旅团本部警卫。   

   众所周知,9月25日上午,从关沟村基地出发去灵丘方向接应援兵的自动车部队在乔沟遭到115师袭击,车队损失过半,后方运输线被切断。在自动车部队放弃车辆撤回关沟村后,国军与八路军乘胜追击,逼近到关沟村附近,导致后方基地危机。午后2-3时,平岩大队长带领集结中的部分部队(第十中队残部,第十二中队一小队,第九中队1/3)赴关沟村救援。   

   一面,从清晨开始,前线国军各部也大量增员,开始全面反击。第十一中队即在敌反击前后放弃战场撤出战斗的。在国军密集炮火的封锁下,集结前进的部队形如溃退。“遭到周围之敌炮火猛烈袭击,霰弹若云。见本道上车辆遭敌迫击炮击,石木碎片横飞,之惨况笔舌难尽”描写的即是部队集结时情景。此时三浦部队不仅无力“进军大营镇”反而自身难保。进军计划被迫转为自卫。由于关口东侧三角山的作战部队(第十,第九中队的一部分)被抽回到关沟村基地防卫,前方阵地空虚。继续占领,坚守三角山阵地成了一个迫不及待的任务。控制此高地,不仅可以钳制通向大营镇的道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证三浦旅团本部的安全。因为其最接近关口的(C)阵地,即在旅团本部指挥所上方。若(C)失陷,敌手榴弹可直接威胁到指挥所安全。为此,本来集结准备进军大营镇的第十一中队,接替第十中队(此时第十中队主力在关沟村救援)25日晚进入三角山阵地。在敌大军压阵的不利状况下,防守三角山是一个艰巨任务。出阵前,三浦旅团长亲自拿出坂垣师团长赠与的香烟威士忌为其队官兵饯行[5]。部队进入阵地后立即遭到敌军反复的夜袭。是夜激战中,第十一中队死3伤31名,两名小队长负伤。   

(www.xing528.com)

*图4 增田手记中的三角山配置图,关于三角山略图有两个版本,此图和现地地形最相似,上为北

   9月26日 晴

   中队本部此日位于(三角山)(A)阵地,第三小队也配置在此点守卫。(B)阵地配置一个分队,(△)顶阵地配置两个分队及MG。第三小队在A阵地与前方之敌攻防。(B)与(△)顶阵地均遭到敌逆袭。柘植上等兵在(△)顶阵地战死。中队全体陷入苦战境地,多数将兵倒毙,弹药,食粮亦不能补充。但我部队士气不减,再三打退敌逆袭,死守高地。此日作战死6名,负伤19名。   

*图5 笔者根据增田手记还原的三角山作战配置图,上为南  

   【解说】介绍了三角山顶四个高地的布阵。本部设在(A)点。被称作岩山的阵地(△)山,是三角山最高峰,此时陷落于敌手。长城线通过(C)(A)及岩山高地。9月26日以后至28日,国军进入集中优势全面反击阶段,而日军由于后方补给线被切断,逐渐进入弹尽粮绝之境。作战条件异常残酷。?   

   9月27日 晴

   中队本部前进到(△)顶(岩山),占领阵地。第二分队在(A)阵地,与(B)阵地保持联络。夜间岩山本部危殆,陷落,第十一中队对岩山之敌反复夜袭但未能夺回。与敌相距仅20余米,在此等待天明。敌似乎在尸体处防火,通夜可见火光。一直担心岩山阵地中队长和战友们的安全。此日战死8名,战伤21名。   

   【解说】第十一中队长(本村少佐)27日,从本部A阵地前进到最高峰的岩山高地,在战壕里指挥作战,夜间遭迫击炮弹直袭,发生多数死伤,本村少佐亦被弹身亡。阵地随后再次陷落。此时第十二中队和第十一中队残部能控制的仅仅是C,A两点阵地,战况危机。夜间第十二中队向岩山阵地反击多次均以失败告终。   

   9月28日 晴

   午后(前)六时,平岩大队长纠结第十一中队残部,在机枪,炮兵掩护下反复攻击被敌占领的(△)顶阵地,最终夺回,时间为午前十时前后。在战壕中发现本村少佐遗体,残存生者不堪诀别之情,咬紧牙关,戚戚无声…。傍晚与第42联队的来援部队交接阵地,下山回到旅团本部位置。   

   【解说】28日天明后,平岩大队长组织大队本部人员和残兵,利用最后几发炮弹(炮兵自决用)支援拼死突击,1000,夺回岩山阵地,发现本村及中筋卫生兵等遗体。之后,第十二中队的一小队和第十一中队残部,继续在三角山坚守阵地。午前10时,接信号联络得知友军援军已到达后方关沟村附近,但国军依坚固阵地拼死拦截,使援军车辆部队不能通过道路封锁前进。傍晚时分,大场部队援军终于到达三角山现场,于平岩大队交接阵地。在最后一天战斗中,第十二中队第一小队死3伤6名,后藤孝一郎小队长也战死。第十一中队负伤两名。换防后,平岩大队被编为旅团预备队,夜间跟随第四十二联队主力向大营镇前进。   

   9月9日 雨

   旅团开始向大营镇前进,部队受阻行动缓慢。半天仅行进约一公里远。友军机飞来补充了食粮,弹药。傍晚又下起夜雨。掘窑洞避雨渡夜。已一周间不见正经伙食,今日终食到白米。   

   9月30日 晴

   平地前进,午后2时到大营镇。至今朝此地曾为敌重兵所在地,退却时遗弃大量饼,干粮。…   

   10月1日 晴

   在大营镇城外举行本村部队长遗体告别仪式。联队长,大队长以下参列。石水念经。之后立即火化。   

   10月2日 晴

   至今各次战斗,由于中队长以下多数死伤,第十一中队整编缩小,剩余的40余名分为两小队,每小队各两分队。   

   10月3日 大营镇滞留中,支付军饷。8.9两个月合计22円40钱。…   

   【解说】按死伤统计,平型关战役中第十一中队死伤84名(内20名死亡)。若以实际在队者数为120名的佐田野良造伍長的数据[6]推算,死伤率达2/3。第五师团8月中旬进入华北战场首战南口,之后经历广灵,灵丘等几次大小战斗。10月3日平型关战役后首次支付军饷,可是第十一中队近1/4的死亡者,没盼到第一次领饷便悄然消失在异国战场。   

   [1] 『浜田歩兵第21聯隊第11中隊誌』一一会編、非売品、1983年、174-177頁。

   [2] 歩二一会『濱田聯隊史』,1973年,109頁。

   [3] 歩二一会『濱田聯隊史』,1973年,109頁。

   [4] 另有天明时分向大队本部附近移动的记录(小谷正信「美談集をかざった新田一等兵」(島根新聞社編『郷土部隊秘史1』、島根新聞社、1962年,133頁)。

   [5] 「行動概要の記録」『浜田歩兵第21聯隊第11中隊誌』40页。

   [6] 島根新聞社編『郷土部隊秘史1』、島根新聞社、1962年,133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