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解下岗失业者的具体情况,探讨失业者的心理状态

了解下岗失业者的具体情况,探讨失业者的心理状态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良心理社会因素会加重失业的负面心理。在心理咨询师了解了来访者下岗失业的一般情况和他们现时的心理状态之后,针对来访者的具体情况,施予不同的心理咨询策略。

了解下岗失业者的具体情况,探讨失业者的心理状态

第四节 下岗失业人员心理咨询

下岗是指失去自己原来的就业岗位,就其本质意义而言与失业相当,与下岗和失业同类的还有所谓待业。这三类人员的共同之处是无职业、无薪水或无工资收入,靠最低保障金维持最低生活。这类人员心理问题多发,做心理咨询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下岗失业者的具体情况

(一)失业者的年龄、体质

中年失业者,压力最大;年轻失业者,就业机会多,家庭压力小;接近退休年龄的失业者,已有失业(退休)准备,家庭经济压力相对也小。中年人对事业成功的期望特别高,他们是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有强烈的事业心,特别是自己的专业年久技深,也不愿中途改行;另外,中年人又死要面子,深感失业就是被社会抛弃,是自己无用,会被人耻笑,而因此负担最重,感受到的压力最大。

身体状况好者,失业压力小些;身体状况差者尤其是有慢性疾病者或有残疾者,失业压力较大。

(二)失业者的文化程度

高文化者失业后,再就业的机会多,失业的压力小;文化程度低,尤其是无专门技术的失业者,家庭经济基础原来就不好,失业压力更大。

(三)失业者的职业情况

一般而言,热门职业、专业化程度高的(即技术含量高),以及从业者素质较高者,职业的远期效应好者,失业者的负面心理相对较轻;而那些冷门职业的失业人员的心理压力相对较重。

(四)失业者的家庭和婚姻情况

家庭和谐,经济状况和居住条件优越的失业者,失业压力较小,反之失业压力较大。靠薪水维持家人生活者伴随失业,不仅是经济收入下降,而且还会出现家庭地位的下降,婚姻关系的恶化。不良心理社会因素会加重失业的负面心理。

(五)失业者的其他情况

失业者的其他情况主要是指失业者的社会心理环境,例如,失业者有很多亲朋好友,都是大公司、大集团的老板、老总等,这些失业者再就业的机会多,失业压力自然就小。

其次,还包括失业者是否已有重新择业或歇业的准备或是否存在机遇等。

二、探讨失业者的心理状态

失业者根据自身情况的不一样,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平心理

失业者不理解领导的意图,认为领导或上司对自己不公平,对自己不了解,安排自己下岗或失业是他们对自己不满而施予的一种惩罚。这些人常会牢骚满腹,对自己下岗或被辞退有各种各样的猜测,甚至误解、仇恨领导和同事。

(二)失落心理

下岗了,失业了,不仅是领导、上司,或单位、企业不需要自己,而且也是社会不再需要自己了,社会抛弃了自己。说明自己对单位、对社会都已经是多余的了,自己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悲观失望。

(三)茫然无助心理

下岗了、失业了,突然没有班上了,继深深的失落感之后,觉得前途一片茫然,恐慌,胆怯,被巨大的无助感扰得成天头昏昏、意茫茫,不知道干什么好。

(四)悲观心理

尤其是生活无着落的失业者,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又没有专门技术,如果体质情况欠佳,不能胜任重体力劳动,常会出现悲观、无望的负面心理。

(五)淡漠心理

这些人多是生活尚能维持,子女多半已就业,父母也多有经济保障,方方面面压力不是太大的失业下岗人员,也就安于现状,过起平静的生活,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

(六)争强心理

有些人下岗失业后心理不平衡,经过短暂调整,平静地接受了下岗失业的现实,但他们心理上并不屈服于这个现实,反而认为下岗失业是个机遇,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大干一番。于是他们开始寻找信息,等待机遇,一旦他们认为时机成熟,选定新的项目,全身心投入,以比原来在岗时更为积极的态度,付出巨大的努力,想争取更好的成绩。

(七)异常心理

少数人会把下岗失业看得非常严重,等同于严重生活事件,拒不接受下岗失业的现实,于是上访,只要未解决就不断上访,造成严重心理问题,引发应激或适应障碍或各种神经症性障碍,甚至罹患精神疾病等。

三、理解、同情和心理支持(www.xing528.com)

心理咨询师接待下岗失业的来访者时,表示理解和同情(或者共感)的态度非常重要,甚至是这一类人群心理咨询是否成功的关键

在心理咨询师了解了来访者下岗失业的一般情况和他们现时的心理状态之后,针对来访者的具体情况,施予不同的心理咨询策略。

(一)面对现实

已经下岗失业这是现实,要平静接受这个现实。下岗失业很自然会带来很多困难,要认真地对待,一个一个地去克服困难,不能逃避,也不能投降,必须勇敢面对。

(二)克服负性心理

对下岗失业后出现的不平、失落、茫然、悲观、淡漠等负面心理要努力克服,除耐心说服教育外,还要求他们科学认知,正确对待,要努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积极调整好心态,安排好下岗失业后的生活,并积极寻找机遇,做好择业和再就业准备。

(三)巨大心理支持

对下岗失业的来访者,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充分体现咨询师对来访者困境的共同感受,在有共同语言、共同情感沟通的基础上,给予来访者巨大心理支持。把失业看成“换业”,把失业看成再就业的机遇,甚至把失业看成是成功的转机等。

在给来访者心理支持时,要视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对来访者表达同情的情感时,要适可而止,来访者更需要的是咨询师的理解和激励。

四、调整观念探讨再就业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下岗和失业观

下岗和失业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伴而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要了解时代的变动和社会的前进,通过竞争出现优胜劣汰和人才流动,可以达到整个社会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实现生产要素之间的最佳组合,部分结构错位或素质低下的劳动者下岗和失业在所难免。我们不应为此而自我怀疑与否定,通过建立正确的下岗、失业、再就业观念,为自己的情绪寻找舒解的管道,同时争取得到家人与朋友的支持。

(二)转变就业观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国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宏观上实行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在微观上实行一成不变的固定工的用工制度,从而造成事实上的就业终身制。从经济学角度看,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并由此而获得劳动报酬的状况。因此,劳动就业应实行国家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模式。

(三)要强化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下岗和失业都要受市场调节,无论什么职业都有下岗和失业的可能,进入一个职业先要有下岗和失业的心理准备,而不能认为找到一个职业就能终身维持。

(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能力

我国的劳动者大部分素质较低,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劳动者素质的低下,既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又影响劳动力自身的竞争力,使他们不但容易下岗和失业,而且又使其下岗和失业持续时间延长。那些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文化素质高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是最受社会欢迎的,也最容易在社会上重新获得就业机会。在就业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者素质越高则其下岗和失业风险愈小,即使下岗和失业了,其职业转换能力较强,再就业的机会比素质低下的劳动者要多得多,下岗和失业的时间也就相应地要短,从而下岗和失业心理承受力愈大。所以,我们要开发新的能力以扩大适应的工作种类,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地清理自己,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接受新的挑战而不被纷至沓来的挫折所击倒。

(五)共同讨论再就业问题

尤其是年龄偏小、身体又好,或者是就业容易,或者是经济情况不佳必须就业者,与他们讨论再就业问题可转移他们对下岗失业本身的过分关注,迅速由下岗失业而产生的负性情绪中走出来。

讨论再就业问题可把来访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的话题上来,就一般情况而言,下岗失业人员最关注的热点就是就业,上班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解决经济来源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事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再就业问题的解决,自然会对下岗失业来访者产生积极影响。咨询师一定要认真讨论再就业问题,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对来访者予以支持和鼓励,不断强调来访者的优势能力和优势技术,增强来访者自信心。也应该客观剖析来访者的劣势,让来访者无形中学会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摆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强化自我意识。

五、真诚的帮助

(一)切实可行的建议

针对下岗失业者的具体情况,面对各种轻重缓急的事务,咨询师应帮助失业者确定解决问题的次序和具体办法,把亟须解决又容易解决的问题优先解决,再不断鼓励,全力支持,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又帮助来访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咨询才算有了良好的效果。

切忌说一大堆空泛的道理,或者是停留在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原则上,一定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提出有益的建议。

(二)解决具体困难

通过亲朋好友,通过单位、社区或社会其他救助慈善机构,切实帮助下岗失业者解决一些困难,教会来访者整合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为自己下岗失业后的生活或再就业提供有效帮助。如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免税、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的充分利用等。

六、提高低保标准和社会关注

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生活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方面。下岗失业人员及其亲属能有基本的生活条件,才能有相对健康的心态面对下岗失业的现实。社会关注下岗失业人员,为他们的创业或再就业提供各种条件的优惠政策,一方面切实为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了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表达了社会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温暖和支持,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