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绪忽上忽下的人∶边缘型人格障碍

情绪忽上忽下的人∶边缘型人格障碍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凯莉于1983年诊断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在此之前,她曾接受各式各样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治疗,服药、住院,前后共达22年。经过20多年的治疗后,凯莉的症状终于在1983年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解析边缘型人格障碍犹如徘徊于精神病及神经症的边缘,故称之为边缘型人格异常。至于身边的人怎样帮助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建议一定要去看精神科医生,加上心理辅导。

情绪忽上忽下的人∶边缘型人格障碍

☞案例

“我有时在想,自己是不是被恶魔附身了?”原本在大医院精神科担任社工人员的凯莉说:“我搞不懂自己,只知道边缘人格逼得我把所有人都排斥在外,因此非常非常的寂寞。”

凯莉于1983年诊断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在此之前,她曾接受各式各样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治疗,服药、住院,前后共达22年。她的病历就像是一本磨损的护照,上面所盖的章,记录了所有她曾“游走过的”精神医学领域

凯莉的父母在她还是婴儿的时候就离异了,她9岁以前一直都是由酗酒的母亲抚养,之后进入寄宿学校住了4年。21岁时,她因为心情沮丧得无法承受而不得不求医,被诊断为抑郁症而加以治疗。几年之后,她的情绪开始暴起暴落,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郁症并进行治疗。这段期间,她一再服药过量,好几次还割破自己的手腕。到了25岁左右,她开始有了幻听,并且有严重的被害妄想。这时她第一次住进医院,所得到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之后,凯莉因为胸口剧烈疼痛,在心脏专科住院住了好多次,诊断结果还是与焦虑有关。她曾有过几段暴食和厌食的时期,每次均为时几周,当时她的体重变化高达30公斤。32岁时,她被同一家医院的一名医师以残暴的方式强暴了。不久之后,她回到学校念书,并与一位女教授发生性关系。42岁之前,她病历中满满的诊断,几乎包括了所有可以想到的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疑病症、焦虑症、厌食症、性功能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经历了强暴事件后)。

尽管有这些心理与生理的问题,凯莉在工作上仍表现得相当优异。虽然她时常换工作,但也完成了社工系的博士学位,还在一所小型的女子学院教过一阵子的书。

不过,她在人际关系上却有着严重的问题。“我与男人仅有的几次交往过程中,都遭到性虐待。有些男人曾经想跟我结婚,但我有很大的心理障碍,没办法忍受肉体的接触和日渐亲密的关系,那会让我想要逃跑。我订过几次婚,但最后都解除了婚约。我不能想象自己成为某个人的妻子,那对我来说不切实际。”

经过20多年的治疗后,凯莉的症状终于在1983年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她的行为上的障碍,起因于根深蒂固的人格特质,是属于人格或特质的疾病,与先前诊断为某种临床疾病较无关联。

“身为边缘人格者,最难忍受的就是空虚、寂寞,以及强烈的情绪。”凯莉说:“行为极端到让自己都很困惑,有时候我不晓得自己的感受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是谁。”

46岁的凯莉必须认清,以往那一整套行为模式不足为取。“我不能再选择割腕、吞药或住院来逃避问题;我发誓要活在现实中面对问题。但我得说,现实世界是个恐怖的地方,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做到,或者说,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这么做。”

☞解析

边缘型人格障碍犹如徘徊于精神病及神经症的边缘,故称之为边缘型人格异常。它的发生率为1%~2%,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这种人格障碍始于成人早期之前,人际关系、自体形象、情感表现极为不稳定,且非常容易冲动。(www.xing528.com)

这类患者从小生长在“不被认可的环境”中,尤其是情绪的部分,亦即这些患者的父母或重要他人否认、不支持他内在情绪,例如当他想要表达时,常常会遭遇到忽视甚至是惩罚。于是在成长过程当中,这类患者要“确认”自己就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但人总是要活着,如何抓住任何一件足以确认自己的事物,成为这类患者的习性。可是在“不被认可”的熏陶中,这类患者又会否定、排斥自己,因为他不认为自己值得拥有这些事物,以及不确定这些事物会是永存的,所以“反反复复”成为内心矛盾的反应。很多教科书写道:“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稳定特性就是‘不稳定’。”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经常处于危机状态,经常有情绪的波动,经常一下子好辩激动,转眼间又忧郁哭泣;一会儿可能觉得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绪。他们相当依赖周围亲近的人,但当其依赖无法满足时,则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因此难以维持深度而亲密的关系,他们对人的感觉陷入全好或全坏两种极端中,旁人给予他关心注意,使之有安全感时,便将旁人理想化;但当旁人的付出不能符合其需求时,便对之充满愤怒、嫌恶与批评;反之,他们极怕被依赖的对象背叛,这样往往激起对象的生气愤怒,或自己率先背叛对方,以测试对象的容忍程度。当对象果真离开他后,他则陷入极大的情绪混乱中,并强化自己认为世界无人可信赖,自己是空虚孤独的存在的信念;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自我认同,故无法忍受独处的孤寂,有长期的空虚感。为了避免空虚孤寂,他们可能会随意与人发生关系,或者自伤、割腕等,以排解内心的空虚无望。其生活模式混乱,社会职业功能遭受极大影响,他们的成就通常低于能力。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人际关系极度不稳定,对别人的评价偏向两极,不是对他人过度理想化,就是完全否定,除了“全好”或“全坏”以外,缺乏中间地带,容易立即转变对他人的观感,对别人付出往往是基于希望别人能随时回报,只要觉得别人给自己的不够多或不如期待中的“好”,原来的“好人”可能在下一秒钟,就被贬低成一文不值的大坏蛋。由于人际关系充满变数,患者反而觉得和猫、狗等宠物,或布偶、洋娃娃相处会比和人在一起更有安全感。

这类患者常处于周期性的情绪不稳定之中,数小时内,就可能转变到心情忧郁、失落或焦躁之中,容易对人际间的压力过度反应,如果出现强烈的愤怒时多半会难以控制,而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对“自我”的认同感不稳定,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未来的目标与价值判断常常出现戏剧化的大转折

最令人头痛的是,患者经常一再出现冲动性的自伤或自杀行为,例如割腕、吞安眠药、用香烟头烫自己、酒精或药物滥用、暴食、发泄式地疯狂购物、自杀般地开快车等。

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聪明、机智、好玩、喜欢享受,可以成为一个好朋友,但一旦与其有一定的交往以后,上述的各种问题就会慢慢显现出来,而卷入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受到情感、心理上的伤害。

要改变这类患者比较困难。一般来说,药物对这类疾病的疗效较小,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心理治疗。但其他的疗法(包括药物)也可能减轻某些急性症状,像严重的情绪不安或忧郁等。至于身边的人怎样帮助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建议一定要去看精神科医生,加上心理辅导。同时帮助患者身边的人理解这种病症也很重要,这样患者身边的人才不至于因为不断受到患者情绪上的伤害而放弃努力。要理解患者是极端矛盾的综合体,那些伤人的话听了也不要太往心里去。患者需要的是不断的支持、关怀和耐心(当然身边的人的耐心有时也会被推到极限)。要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最好还是遵医嘱行事,至于患者听不听,能不能改变,也要看天意了。

img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