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像叙事的结尾形态与文化意义

影像叙事的结尾形态与文化意义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叙事结尾与华语电影结合起来,旨在用结尾的人为性,来透视华语电影中的文化冲突,这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事实上,“华语电影”这一概念的出现,缘自日益清晰地浮出历史地面的跨文化语境使然,包含文化冲突与融合之意。在两岸三地电影集体亮相、并以迥异的影像面貌赢得世界影坛瞩目后,寻求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传统,就成为华语电影概念产生的根本。严格地说,它与先前华语电影所蕴藏的民族意识、文化身份有着较大区别。

影像叙事的结尾形态与文化意义

第二节 影像叙事的结尾形态与文化意义

从叙事的角度说,电影是虚拟人生。然而,人生的终点(即是常态的自然死亡)往往是叙事艺术所不愿承认的(即便是传记性影片,也是有意地回避传主的正常死亡)。叙事艺术以某种哲学理念建构艺术中的人生,充分地体现在结尾的叙事,它更能将创作的人为意图清晰地传达出来。正如希利斯·米勒所说:“我们不妨用德莱顿那句精彩的话来形容任何叙述:‘追捕以一只野兽为目标’。这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任何对‘摹仿’的阐释都需要着眼于其结局。”(8)如此,电影缘何结束,怎样结束,就成为艺术所虚构的一个人生观、哲学观的重要注脚,甚至是最佳切入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结尾就是编导的一次重排人生命运的努力,一种人为的设计。(www.xing528.com)

把叙事结尾与华语电影结合起来,旨在用结尾的人为性,来透视华语电影中的文化冲突,这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事实上,“华语电影”这一概念的出现,缘自日益清晰地浮出历史地面的跨文化语境使然,包含文化冲突与融合之意。在两岸三地电影集体亮相、并以迥异的影像面貌赢得世界影坛瞩目后,寻求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传统,就成为华语电影概念产生的根本。进言之,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以世界电影这一宏大的文化视野观照华语电影,就是一个以电影作为核心媒介呼唤中华文化传统、凝聚文化自信、激发本土意识的表征,甚至可以说,华语电影就是超越了政治意识形态造成的藩篱,站在文化的立场上,以民族的文化传统、本土的历史记忆积极应对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文化全球化浪潮。在廖炳惠看来,由于分享共同的书写文字及某种形式的文化传统,大陆、港台的电影生产及消费行为有其内在的向心律动,(9)这成为华语电影存在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出现的另一个概念“华语大片”,则是一个华语电影与商业嫁接的变种,积极尝试好莱坞大片模式。严格地说,它与先前华语电影所蕴藏的民族意识、文化身份有着较大区别。如果说华语电影彰显民族经验,标举文化中国,那么华语大片无疑是从文化中国自造的范畴中冲决而出,更强烈地表现出融入文化全球化的冲动。(10)在跨文化的语境中,与华语电影执著于本土文化不同,当下华语大片的结尾出现了富有深意的文化偏移,情节模式遵从类型大片重冲突、视觉效果的戏剧性,却在结尾处出现了偏离主干情理的收束。这既是一次客观的故事逻辑与主观的文化表达之间的冲突,从内在层次看,又是一种隐性的文化冲突,甚至是类型电影勉强回归华语传统的一次强作欢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