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狮纹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的分析

狮纹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的分析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狮纹中国本地不产狮子,至北魏才从波斯国将狮子进贡给魏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出现狮子形象,与佛教艺术的传入有很大的关系。元代的狮纹有所夸张,强调威猛健壮。在建筑装饰上,狮纹也是主要的装饰纹样。中国的狮纹是外来的,在千余年的发展演变中,成为被民众所接受的吉祥图案纹样。

狮纹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的分析

六、狮 纹

中国本地不产狮子,至北魏才从波斯国将狮子进贡给魏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出现狮子形象,与佛教艺术的传入有很大的关系。北魏佛座前的一对狮子是作为护法出现的(图65)。后来,狮子成为独立的表现题材,江苏丹阳南朝大墓中有拼嵌狮子纹画像砖,是由60余块砖组成,狮为正面,形象威猛,是司守护之事(图66)。敦煌莫高窟隋代第292窟窟顶绘的《双狮莲花图》,狮子是作为主要纹样出现的,双狮对称地相向而立,具有装饰性(图67)。受西亚的影响,在唐代的织锦和金银器上出现了对狮纹。西安八府庄出土的葵花形银盘中,有一浮雕的狮纹,形象写实,狮回首张嘴而吼,形象写实,这是唐代狮纹的特点(图68)。长沙窑瓷壶上绘匐卧的头上披着长毛的幼狮,憨态可掬。

宋代和金代的工艺作品中更多地出现了狮子造型,新出现了狮子滚绣球的图案纹样,河北磁州窑瓷器上喜画狮子滚绣球纹,绣球由金钱构成,寓意财富滚滚而来(图69、图70)。狮子造型也用作瓷器的托座。金代有用狮子造型作为瓷枕,这件绿釉狮形枕,为蜷卧的幼狮,狮尾回卷,作安息状(图71)。

元代的狮纹有所夸张,强调威猛健壮。原在北京铁影壁胡同的狮子影壁,通长3.56米。浮雕的狮子几乎占满影壁的一面,体格硕大,尾鬃丰肥(图72)。苏州吴中出土的影青狮子烛台,夸张地加大了狮头和张开的口。对狮是蒙元织金锦中常见的题材,狮子长着双翼,头上的鬃毛卷曲(图73)。

狮子滚绣球是明代青花瓷器上常见的纹样,宣德年景德镇窑青花狮球纹瓷盘,在盘内底绘一对狮子,追逐中间的大绣球,盘内外壁皆绘一圈追逐绣球的奔跑的狮纹(图74)。在建筑装饰上,狮纹也是主要的装饰纹样。如山东曲阜泰安岱庙铜亭石基座上,各面雕着身绕飘带的各种姿态的浮雕狮纹(图75)。

清代的狮纹出现了“太狮少狮”新的图案题材,太狮和少狮为古代官名太师、少师的谐音称呼,以太狮、少狮作装饰纹样,是比喻官位和俸禄代代相传的意思。苏州桃花坞年画《太师少师》,画公狮、母狮和一群少狮在嬉闹,中间置着大绣球(图76)。

中国的狮纹是外来的,在千余年的发展演变中,成为被民众所接受的吉祥图案纹样。

图61 罗汉院北宋石柱童子偕莲纹

图62 绵竹年画《莲生贵子图》

图63 剪纸《连生贵子》(甘肃)

图64 剪纸《莲娃》(甘肃)

图65 北魏佛座狮子纹(www.xing528.com)

图66 丹阳南朝大墓画像狮子纹

图67 敦煌莫高窟隋代第292窟《双狮莲花图》

图68 唐代银盘狮子纹(西安八府庄)

图69 磁州窑瓷壶狮子纹

图70 宋代磁州窑瓷枕狮子纹

图71 金代绿釉狮形瓷枕

图72 元代浮雕狮子影壁(北京铁影壁胡同)

图73 元代织金锦对狮纹

图74 明代宣德年景德镇窑瓷盘狮子纹

图75 曲阜泰安岱庙铜亭石基座狮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