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自然科学形式主义的探讨

自然科学形式主义的探讨

时间:2023-11-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学派成为实验美学的先导。费希纳认为,以往的美学都是“自上而下”的,他却主张“自下而上”,即应该像经验自然科学一样,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最后得出一些统计学的结论和法则。卡西尔把自己的哲学叫做“符号形式的哲学”,认为人就是能够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物。

自然科学形式主义的探讨

1.实验美学

赫尔巴特(德国1776—1841

齐美尔曼(德国,1824—1898

美是完美地领悟到由许多复杂因素形成的各种关系的结果

赫尔巴特和他的追随者齐美尔曼是康德形式主义的直接继承者。他们试图从时间和空间、质和量方面对美的形式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认为美的形式是一个“集合体”,审美就像是“在心里数数,但是由于数目太大,怎么也数不清”。但对象如果是和谐的,同一性突出,就用不着去数。所以,美感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节约了注意力”,美的总公式则是“先多少失去几分规律性,然后又重新恢复规律性”。这一学派成为实验美学的先导。

关键词:形式规律代表作:《美学》(齐美尔曼)

学说:集合体说

费希纳(德国,1801—1887

主张“自下而上”的美学

费希纳是实验美学的创始人。费希纳认为,以往的美学都是“自上而下”的,他却主张“自下而上”,即应该像经验自然科学一样,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最后得出一些统计学的结论和法则。为此,费希纳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法:印象法(由受试者谈自己的直接印象)、表现法(用仪器测量受试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和制作法(让受试者按照命题自由创作)。费希纳从这些实验中得出了十三条“美的规律”。1932年,后继者柏克霍夫(1884—1944)提出了一个审美价值公式:M(美感程度)=O(审美对象的美学品级)+C(审美对象的复杂程度)。后来又有人对此进行修正,如认为审美公式应该是M=OxC。实验美学的方法虽然“科学”,但结论却多半荒唐。即便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也只是“前美学”的。

关键词:实验美学

代表作:《美学导论》

2.形式美学

克乃夫贝尔(英国1881—1966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克乃夫贝尔是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和他的同道罗吉尔弗莱和赫伯特里德都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在内容而在形式,但实验美学的失败促使他们对形式重新进行认识。1914年,贝尔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他把能够激起审美情感的形式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从而在根本上把艺术形式和其他形式区别开来,也把审美情感和日常情感区别开来。但他所说的“意味”,不是我们通常所谓主题思想等等,而是一种“非一般意味”的意味,“非曰常情感”的情感。它是“事物中的上帝,特殊中的普遍,无所不在的韵律”,是一种“终极的存在”。因此他的这一学说并没有多少科学气味,反倒更像一种新的信仰。

关键词:形式美学

代表作:《艺术》

学说:有意味的形式说

3.结构主义(www.xing528.com)

雅各布森(俄裔美国,1896—1982

语言文学研究必须成为系统性科学

雅各布森是俄国形式主义(莫斯科语言学派)的创始人,1920年移居捷克后创立布拉格学派,成为20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巴黎结构主义的先驱。当代结构主义从索绪尔1897—1913)对能指和所指、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出发,认为语言本身是一个能指系统或符号系统,可以任由人们塞进各种各样的所指。但语言这个抽象的框架却决定着表面意义下的深层意义,因此文学批评应该从语言学和符号学出发,去寻找那种不自觉支配作家的语言的深层结构方式。

关键词:语言学符号学结构主义

4.符号论美学

苏珊朗格(美国,1895—1981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苏珊朗格同时受到前面两种美学思想的影响,但她的出发点却是新康德主义者卡西尔(1874—1945)的人类文化哲学。卡西尔的符号学继承了布拉格学派和结构主义,但认为研究语言、神话、艺术等等,最终是为了解决“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卡西尔把自己的哲学叫做“符号形式的哲学”,认为人就是能够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物。苏珊朗格深受卡西尔影响,把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认为情感和符号之间有一种“逻辑类似”,但不是如同科学认识那样的类似,而是“一种较为发达的隐喻或一种非推理的符号,它表达的是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一意识本身的逻辑”。因此,“艺术形式是有逻辑表现力的形式,或者说是有意味的形式”。“它们是清晰表现情感的符号,传递那种虽然捉摸不定但又很熟悉的知觉力样式”。

关键词:情感形式符号

代表作:《情感与形式》

学说:情感符号说

5.格式塔心理学

阿恩海姆(美国,1904—

表现性的唯一基础就是张力

与苏珊朗格从哲学人类学和人类文化的角度研究形式不同,格式塔心理学再次将审美心理置于实验语言学和唯科学主义的考察之下,但增加了一个起着核心作用的概念一一场。阿恩海姆认为,人类的知觉构成一个“知觉力场”,它既是生理场也是心理场。当一个对象的结构在大脑皮层引起了“场效应”,即打破了神经系统的平衡,激起了生理场的对抗倾向时,就在知觉力中建立起一个“力的基本结构模式”;当这种模式达到某种平衡时,就产生了美感。可见美感就是知觉力在不平衡中的平衡,其唯一依据则是知觉与对象之间的“同构性”。正是这种“同构对应”或“同形同构”、“异质同构”,使内在心理场和外界物理场感应共鸣。

关键词:格式塔场效应知觉力

代表作:《艺术与视知觉》

学说:场效应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