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有治人无治法,荀子的启示在大清实践中得到验证

有治人无治法,荀子的启示在大清实践中得到验证

时间:2023-12-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有治人无治法荀子说: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我上书皇帝实地登记核实,核定金额,按照贫富来执行这种减免的政策,皇帝称赞我思考问题“有治人无治法”。

有治人无治法,荀子的启示在大清实践中得到验证

大家好,我是那苏图,镶黄旗,在直隶总督任上四年多。

我承蒙皇帝厚爱,一直在地方担任要职,现在总结述职,我想从两方面和大家分享分享:一是八旗屯田,二是有治人无治法。

八旗屯田

八旗制度是我们满族特有的军政组织形式,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头旗为镶黄旗,代表人物鳌拜、隆科多、傅恒、福康安慈禧;正黄旗,代表人物索尼、明珠、铁保;正白旗,代表人物多尔衮、多铎、曹雪芹、婉容、荣禄。下五旗,头旗为正红旗,代表人物代善、和珅乌兰泰、老舍;镶白旗,代表人物铁良、川岛芳子;镶红旗,代表人物瑾妃、珍妃;正蓝旗,代表人物莽古尔泰、耆英、启功;镶蓝旗,代表人物鄂尔泰、穆彰阿、肃顺、端华。这是对八旗的大概介绍,有些后来的名人在此也推荐给各位知道知道,不明白的地方,请主持人毕东坡先生将相关资料给评委和大家。

八旗入关后,逐渐开始堕落腐化,不事劳作,成了国家的负担,而且参与买卖土地,手里积累财富并挥霍,加深了社会矛盾,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雍正皇帝时期就倡导旗人耕作,但是效果不好,万事总是开头难,到了乾隆皇帝时期,旗人耕作、旗人屯田相关事宜都进入了具体执行和广泛实施阶段。我根据旗人的特点整理了“旗人屯田章程”,皇帝阅后参照颁布执行。(www.xing528.com)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说: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这就是说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处理事情不必照本宣科,要实事求是。江南旱灾,皇帝下旨调拨福建仓谷30万担赈灾。我认为两江本来就是鱼米之乡,可以就近买米,运输也快,不愁没有赈灾的粮食,而福建不产米。于是我上书皇帝,建议福建运10万担米赈灾,留20万担备用,皇帝批准了。乾隆四年(1739年),有旨意要免除两江地丁钱粮,我认为这种减免不分贫富这一点不好,就算灾年富户的损失也是最小的,损失最大的还是老百姓,那么损失小的富户就不应该享受这种减免。我上书皇帝实地登记核实,核定金额,按照贫富来执行这种减免的政策,皇帝称赞我思考问题“有治人无治法”。

乾隆:那苏图能够在处理问题上以“有治人无治法”的原则去贯彻始终,实属难得,所以我一直让他担任地方要员,闽浙、两江、两广、直隶等总督都干了个遍,有这样负责的督抚人才,朝廷就轻松多了。

毕东坡:那苏图大人提到了八旗代表人物,有些人物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我们秘书处正在整理打印这些人的资料发给大家一览。雍正:八旗子弟饱暖思淫欲,不求进取,不改革不行呐,哪还有原来的巴图鲁风貌!在文治的时代,也很少有人有像那苏图这样的才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