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馆员职业化的依据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与管理》中得到验证

图书馆馆员职业化的依据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与管理》中得到验证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馆员职业化的依据来自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内因,即图书馆职业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趋向;二是外因,即来自图书馆外部的竞争和挑战。图书馆馆员必须成为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者、信息提供者与传播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与教育者。图书馆馆员职业正在被重新定义,馆员被局限在信息提供者的范围内,其教育、文化和娱乐上的价值被忽视。在国内,对于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现象也有讨论。

图书馆馆员职业化的依据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与管理》中得到验证

图书馆馆员职业化的依据来自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内因,即图书馆职业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趋向;二是外因,即来自图书馆外部的竞争和挑战。

(一)图书馆馆员职业化的内因

1.图书馆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信念与价值追求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为他人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工作,它需要从业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与思想道德修养,有甘为人梯的思想准备。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与快捷的服务,满足读者多元的阅读需求是图书馆的职业特点,也是图书馆馆员的价值体现。因此,我们说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崇高的职业,需要馆员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凡是不具备这些基本素质和思想境界的,就难以胜任图书馆工作。图书馆职业这个最基本的要求,正是我们强化图书馆职业意识、推动职业化实践的一个重要依据。

2.图书馆馆员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与个人素质

美国专门图书馆协会在第八届年会(1997年6月7—12日)上通过了《21世纪专门图书馆员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这是专业图书馆协会能力培训专业委员会提交给协会董事会的报告,该报告界定了21世纪专业图书馆馆员必备的11种职业能力和12种职业素质。此文件已被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和日文。这也说明报告中对21世纪图书馆馆员的必备技能的预测已被国际图书馆界接受,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也有学者撰文指出,未来图书馆职业的主要职能在于以下五方面:一是善于交流的知识经纪人,二是社区居民的知识主管,三是博学敏捷的知识咨询师,四是某一领域的知识鉴赏家,五是业余自修的学习辅导员。

(二)图书馆馆员职业化的外因

1.图书馆馆员职业化是信息时代和图书馆馆员角色变化的必然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促使现代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迈进,图书馆开始步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图书馆馆员的方方面面也必然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图书馆馆员必须成为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者、信息提供者与传播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与教育者。

当用户面对海量的信息手足无措时,图书馆馆员要帮助用户去发现和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或知识。图书馆馆员必须完成这样的角色转变,走职业化发展之路,否则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2.图书馆馆员职业化是对当今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需求的积极回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传统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服务的专业化和公益化方面。其中专业化主要体现为对信息的搜集、整合、存储、导航以及对用户的信息素质教育和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馆员作为图书馆的主体,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主要依靠他们来实现,所以,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化发展是对当今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需求的积极回应。

(三)我国图书馆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对于图书馆馆员去职业化问题,国外学者十分关注,并对去职业化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1980年,布莱恩·尼尔森(Brian Nielsen)根据当时技术变革以及职业化运动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图书馆馆员去职业化的问题,认为在网络书目检索等新技术不断进步的社会环境下,图书馆馆员已经开始受到去职业化的威胁,职业地位受到了挑战。麦克·弗瑞曼(Mike Freeman)运用韦伦斯基(Wilensky)提出的职业化周期中的“第一事项”、艾伯特(Abbott)提出的“工作核心”等理论对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化进行检验,指出了职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一是大多数专业馆员在大型的官僚管理性机构中工作,图书馆核心工作却交由非专业人员处理,弱化了馆员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二是大量非图书馆学专业管理人员和IT专业人员的进入,一定程度上对专业馆员的发展空间造成挤压。三是专业馆员是否达到了职业要求,起到了应有作用也影响着馆员的职业化进程。在《专业价值:无价》一文中,比尔·克罗利(Bill Crowley)分析了美国文化对图书馆职业化进程的影响,指出在市场价值高低是衡量行业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的环境下,一些营利性的咨询顾问建议用商业模型对图书馆进行检验。图书馆馆员职业正在被重新定义,馆员被局限在信息提供者的范围内,其教育、文化和娱乐上的价值被忽视。作者同时还指出,如果图书馆界也只将自身局限在信息提供部门的范围内,馆员的职业价值将被贬低。凯西·沙赫特(Casey Schacher)在比尔·克罗利的基础上对图书馆馆员去职业化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认为除了市场作用力,其他因素如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专业人才的短缺以及来自书店或者其他私营部门的竞争等也在客观上助长了图书馆馆员的去职业化。布拉坦·贝利(Blatant Berry)在《正在消失的图书馆员》中列举了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表现,主要是流通馆员被图书馆自动化设备取代;专门的参考咨询服务取消,读者越来越依赖自助性服务;分类馆员的工作大量外包等等。

在国内,对于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现象也有讨论。其中,李晓新提出,来自职业内部的“自我歧视”和专业教育的边缘化是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的重要原因。闫慧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非职业化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图书馆学教育应当开展变革,捍卫图书馆学教育的职业性。刘葵波以Google为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冲击对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的影响,提出图书馆应当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用户的新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1.我国图书馆馆员职业的现状

虽然多年来我国图书馆界一直在倡导树立“读者第一”的职业理念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尽心尽力履行社会职责,但是现实不容乐观。我国图书馆从业者职业化进程仍旧十分缓慢,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有去职业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图书馆的职业精神或者说职业道德建设收效不大。相当多的馆员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差,工作方法刻板,对读者冷淡,专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的缺乏使理想馆员的职业要求总是无法完美地体现。

(2)图书馆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各类图书馆的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属于安置型的,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图书馆缺少既具备其他学科知识背景,又掌握信息开发和利用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3)馆员专业教育滞后。我国图书馆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为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而对学生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要求不高。一些图书馆管理层不重视员工的进修、培训、再教育,对馆员的学习机会、学习时间、学习费用的支持力度不够,同时馆员个体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需求不太强烈,继续教育制度化机制没有形成。(www.xing528.com)

(4)临时用工制度与职业化建设关系紧张。近年来,我国各类图书馆临时用工呈现日益增长的态势,这给职业化的推进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是由于办馆经费不足,编制缩减;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图书馆自身造成的,相当部分的图书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造成图书馆工作碌碌无为的客观事实。

2.我国图书馆馆员实现职业化需要克服的几大障碍

从前文对我国图书馆馆员职业现状的描述中,我们发现我国图书馆馆员职业化还存在许多问题,职业化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克服一些明显的障碍。

(1)没有严格的入职条件和资格认证制度。职业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个职业要有严格的选拔考试与认证制度。图书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因此逐步推行职业准入制度,使图书馆人才资源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是十分必要的。图书馆馆员资格认证是图书馆馆员具有从事该职业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证明,也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标准、依据和凭证。它是用法律形式予以保证的制度形式,而我国至今无一部完整的图书馆专门法,因此,也无法建立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缺乏馆员的准入制度,造成了图书馆入职门槛过低,馆员任用较为随意,员工素质整体不高,难以提供深层次服务。

(2)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精神需要大力倡导。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中国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但由于柔性的道德规范并不具有法律的刚性和普遍约束力,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作为一个专门职业,图书馆馆员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并不等同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是图书馆这个职业秉承的价值观,是一种对职业的信念和追求,是没有外力约束的人的心灵世界的展现,只有深刻领悟了图书馆职业精神,才能自觉地恪守图书馆职业道德”。何为图书馆的职业精神呢?肖希明教授曾撰文指出,“所谓图书馆职业精神,就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在对图书馆整体利益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图书馆职业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文化自觉,是指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倡导有利于改善我国目前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有利于馆员重塑职业理想,端正工作态度,学习职业技能,遵守职业纪律,牢记职业责任和维护职业信誉。

(3)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机制还未形成。现代意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技能补充、知识积累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更新是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也是馆员职业化的要求。

我国虽也有各个层次的继续教育,但普通馆员选择的余地不大。受学习时间、地点、费用的限制,一般馆员很难有机会获得有成效的继续教育。加之现有图书馆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人才流动性不强,工作稳定,岗位竞争不激烈,一般馆员缺乏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紧迫感和主动性,这也是制约我国图书馆职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应该在我国图书馆界建立在职馆员的继续教育制度,这是推动馆员终身学习、促进图书馆学专业持续发展、实现馆员专业化最根本的一项制度保障。

馆员去职业化的利弊与原因。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迅速增加,图书馆的馆藏发生了质的变化。建设一个服务信息化、馆藏多样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管理手段计算机化的现代化图书馆已成为许多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新的目标要求馆员不仅要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等自动化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求具备基于网络开展深层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理工类、社科类、人文类专业人员进入图书馆,有利于改变馆员较为单一的知识结构,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配置;特别是计算机、理工类专业人员进入图书馆。能有效促进图书馆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同时,馆员学科背景的丰富对多学科读者服务具有优势,能够更快更深入地了解读者的需求。总体而言,这种知识结构调整对图书馆发展是有益的。但是,排斥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专业背景,主张馆员去职业化则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危害。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能够为读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并帮助读者更好地发现信息、利用信息。图书馆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整合的资源,且拥有为读者创造价值的知识和能力。业务外包公司以利润和效益为目标,大量的核心业务外包终将导致图书馆的控制力下降。因此,无论是哪一个环节的外包,其业务细节中都可能会存在质量问题。编目业务外包导致款目不全、输入错误、字段残缺等错误层出不穷;采访外包导致一些小型出版社和纲目范围之外的书掺杂其中,实际到馆的复本和采购的复本不符;采访的中间环节由于各种利益的驱动而失控,质量难以保证。而对采访、编目、数据库服务等业务不加选择外包,将使图书馆收藏质量无法保障,信息资源组织水平降低,服务质量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图书馆职能的实现,影响图书馆优势的发挥,最终导致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逐渐丧失。

馆员队伍的专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的知识结构。张晓林认为,馆员的核心能力不在于拥有的资源,而在于我们具备的利用广泛信息资源为读者创造价值的知识和能力。美国学者艾伯特(A.Albert)指出,技术能力换来技术自主权,职业群体向上获取专业地位必须掌握非门外汉所能获得的高度专业知识,并且重视完成某种工作的能力。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在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后,具有较高的信息敏感度以及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服务的专业能力;而没有受过专业学习、训练的人员充实到图书馆的队伍中,则削弱了馆员队伍的专业性。

图书馆业务外包拉大了馆员与读者的距离。例如,分编业务的外包,会导致馆员缺少熟悉图书内容及知识体系的过程;书库管理的外包,将前台流通和后台书库管理人为地分离开来,使馆员失去了解馆藏动态变化的机会。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大量机械化、程式化的管理模式被运用到图书馆服务中,一切都按照流程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当馆员无法直接与读者接触,了解其所需时,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将难以实现。

图书馆人事制度的变革以及大量招聘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使图书情报专业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下降,许多毕业生找不到适合专业的工作,只好选择其他职业。日本图书馆情报大学教授高山正也认为,专业人员的构成要素之一即“作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权威部门的承认”。而就业存在的不利因素,会影响图书情报专业的招生与国家对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投入,不利于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

馆员去职业化的原因:图书馆财政压力增加,人力投入经费紧张。经费短缺是困扰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公共部门的图书馆,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和个人捐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共服务机构特别容易受到经济变化和市场驱动力的影响,特别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OCLC2008年报告表明,美国公共图书馆80%的资金来源于地方财政,州与联邦政府的投入比例从2000年的14%下降到2005年的10%,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对地方财政的依赖性越来越大。2004年,美国全国税收收入提供了8000亿美元给地方当局,而地方税收为公共图书馆仅提供了90亿美元的财政支持。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05年的数据显示,超过1/3的公共图书馆预算在下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图书馆利用率显著上升,但经费投入不断下降。ALA2009年4月发布的调查显示,自2006年以来,美国公民持有图书证的比例上升到68%,图书馆馆舍访问率上升10%,在线资源使用率从24%上升到41%,而2009年全国41%的州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下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经费来源已经受到严重的挑战。另外,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也给图书馆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迫使其降低在其他方面的支出。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2007—2008年报告显示,从1986年至2008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在资源购买上的支出显著增长,其中期刊的支出上涨374%,图书专著支出增长86%,图书馆其他资源支出上涨286%,目前平均每个ARL成员馆要将51%的资源预算经费支出在电子资源的购买上。在中国,80.18%的图书馆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仍是经费长期短缺,其中印本和电子资源价格持续增长,尤其是外文期刊和一些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电子资源的价格增长幅度过大是主要原因。面对连年飞涨的国际期刊价格,部分高校已经面临学术断粮。在经费来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图书馆只能被迫削减开支,或者减少雇员和社区服务、缩短开放时间,而雇佣平均工资较低的非专业人员成为许多图书馆降低支出的主要手段。从1991年至2008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员工总数下降4%,每1000名学生配备的馆员从1986年的16名下降到2008年的11名。英国LISU调查报告显示,1994—2005年英国图书馆在人员上的支出与图书馆投入上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增长近150%),但在薪酬上的支出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专业馆员的工资支出下降近40%。图书馆通过减少员工数量,特别是专业馆员的数量保持收支平衡。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冲击。数字时代,读者的信息获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上工具的增长在改变读者信息行为的同时也促使读者在信息获取需求上产生了转变。使用搜索引擎等网上工具已成为目前信息用户获取所需资源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全面、深层、动态的多类型数字化资源成为读者需求的理想资源;简易化、个性化、多样化、交互式的服务方式成为吸引读者的关键之一。OCLC的调查显示,84%的读者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只有1%的人从图书馆网页上检索信息。2003年哥伦比亚大学凯特·威滕伯格(KateWittenberg)领导的小组对全美高校学生和大学教授的调查发现,40%的受访教员更愿意在网络上查找信息,89%的学生选择了搜索引擎作为查找信息首先使用的工具,仅有2%的人选择图书馆网站。被调查的学生认为搜索引擎比图书馆更快(90%)、更方便(84%),而且更易使用(87%)。2005年7月在厦门大学举办的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数位来自美国的图书馆学和计算机专家分析了目前出现的“Google现象”:Google提供的社会化、智能化、人性化的信息服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加上其收集的原始材料如此之多,以至于人们认为,如果在Google中找不到的东西,图书馆也不会有。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图书馆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并且能够从搜索引擎和商业的免费或者收费全文数据库获取所需信息,馆员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少。许多人开始对馆员的专业性产生质疑,并认为技能较低的工作人员同样可以完成信息搜寻行为。另外,随着图书馆自动化设施的不断完善,读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自助性服务,传统馆员的工作空间受到挤压,图书馆对馆员在专业技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低。

制度的制约。职业资格制度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来自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是保证图书馆事业特别是图书馆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通过制定《图书馆法》,对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做出专门的规定,确定了馆员的专业地位,为馆员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在我国,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这一缺失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图书馆职业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缺乏严格的职业准入和任职资格制度,图书馆进人渠道混乱,标准过低,职称评聘标准相对模糊,用人机制无法可依,基本处于人治的状态。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图书馆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受到阻碍,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人才流失严重,馆员的职业性得不到社会认同。

其次,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分布于三大国有事业单位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科研图书馆系统),三大系统在行政隶属上分别由平行的不同部门主管,缺少一个统一的、具有权威的、有效的行业主管单位,对于跨系统的行业指令,不同系统仅将其作为参考,无须强制执行。因此,在建立和实施行业职业资格制度问题上,目前还无法做到政令通畅、系统统一,影响了图书馆职业化的发展进程。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法制化管理是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重要特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构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实施内容已经成为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基本经验。而我国目前缺乏图书馆法,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缺乏法律依据,给图书馆职业化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专业教育因素。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实际工作需要脱节也是造成馆员去职业化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图书馆工作内容不断调整和创新。然而,由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本身变革较慢,图书馆实际工作的这些变化未能及时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中得到体现,造成专业教育内容无法适应现实需要,出现了部分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