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王文采参加云南考察,推动云南普查工作发展

王文采参加云南考察,推动云南普查工作发展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普查工作即由新成立的昆明植物所主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派出王文采、陈介、武素功三人前往云南参加。那时王文采也是跟随吴征镒,由于参加中苏云南考察团,回来之后与吴征镒一起鉴定标本,又一起发表《云南热带植物区系研究》论文。苏联专家在此停留一二日,即返回昆明,而王文采留下参加中科院云南分院组织的综合考察,有地理、土壤、林业方面的人员。

王文采参加云南考察,推动云南普查工作发展

反右运动之后,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五一节”后,中国科学院在西苑医院旁的大礼堂召开动员大会,副院长、党委书记张劲夫作报告,号召各研究所实行跃进,各研究所书记都上台表态。8月初,中国植物学会在西苑旅社召开扩大会议,植物研究所姜纪五提出开展全国野生植物普查跃进计划,讨论如何进行。在理事会上又有人提出十年编纂完成《中国植物志》,遂将此也作为中国植物学界之跃进计划。此两项跃进计划,王文采均参与其中,分别述之。

全国野生经济植物普查,最后由中科院与商业部联合进行,中科院由植物所主持,商业部由土产废品局主持,分别在全国各省展开。此时中科院云南分院已建立,云南分院正在筹备将昆明工作站扩大为昆明植物所,并由吴征镒担任所长。其时,吴征镒已在云南工作。云南普查工作即由新成立的昆明植物所主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派出王文采、陈介、武素功三人前往云南参加。陈介是1953年大学毕业来中科院植物所,分配跟随郝景盛。郝景盛于1955年去世,转而跟随吴征镒。武素功是军队复员军人,原在标本室工作,也是跟随吴征镒。那时王文采也是跟随吴征镒,由于参加中苏云南考察团,回来之后与吴征镒一起鉴定标本,又一起发表《云南热带植物区系研究》论文

图3-11 50年代末的王文采(王文采提供)

理事会结束之后,王文采一行三人立即出发赴昆明,时正是三伏,最是炎热。王文采说:“我们坐火车一直到南宁,记得半夜12点路过汉口,看到铁道旁很多睡在露天乘凉,天太热了。两天到南宁,又坐三天的长途汽车才到昆明,总共走四五天。”抵达昆明所后,经过一个月之准备,由昆明所组织,在9月初向全省派出5个小分队,即李锡文队到云南东北部,黄蜀琼队到云南中部,武素功队到云南中南部新平一带,陈介队到云南西部保山一带,王文采则到云南西北部。王文采先被安排赴西双版纳,目的是寻找橡胶植物。由于夹竹桃科和萝藦科植物含有橡胶,王文采遂将昆明植物所标本室中此两科标本翻阅一过,写出了分属、分种检索表,由昆明所油印了百余份。可是,考察小队出发前,王文采改往滇西北。王文采对此变化,也乐而接受。在20世纪初英国采集家G.Forrest、美国采集家J.P.Rock以及40年代秦仁昌都在滇西北居住、采集,此地区有丰富植物种类,许多模式标本就采自于此,早已名闻于世,也是王文采早已向往之地。行前,已是昆明植物所所长的吴征镒向各路考察队员作云南植物区系分区的报告。云南西北队的队员除王文采之外,有昆明所植物化学室的卢人道、马宜中,云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吴某某、徐珞珊两位老师,云南商业厅的两位干部。由司机刘师傅开了一辆解放牌大卡车,离开昆明第一站是丽江,住在玉龙雪山雪松村。后从丽江再到中甸,但中甸治安不好,又折回维西工作几天,转而到鹤庆,在松桂镇住下,向东金沙江边较炎热地区,向西爬上了马耳山,在近山顶丛林边,王文采采到该山特有种毛茛科马耳山乌头Aconitum delavayi。这是一种低矮直立草本植物,叶掌状全裂,全裂片细裂,顶生花序有少数花,上萼片呈高盔状。在马耳山还有另一特有种,匙苞乌头Aconitum spathulatum,但未采到。由鹤庆到了剑川的罗平山,这里森林多被破坏,收获不大。在这段工作中,王文采主要采集芳香、纤维、鞣料等可能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每天回到住地,卢人道等用所带来的一些仪器进行简单的试验。在采集方面王文采收获无多,只能有选择地采,但还是有新的发现。在丽江石鼓到维西间,在巨甸一山谷杂木林下发现了一个毛茛科银莲花属比较原始的种,糙叶银莲花Anemone scabriuscula。

在云南滇西北考察途中,王文采还看见丽江、鹤庆等县城到处建起了小高炉在炼钢,还看到公路上一辆辆大卡车装满了铁锅等铁器,不分昼夜地运往昆明,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已扩散到宁静之边陲,这时还听说昆明云南大学把铁窗都拆下来炼钢。一天,王文采一行在金沙江急剧拐弯处的石鼓镇,住在区政府小楼上,看到区长情绪不安地在稻田中估计产量。那时,稻亩产量指标数字不断提高,到了骇人的若干万斤的程度。

考察进行至11月,王文采小分队从中甸返回到洱源采集,昆明植物所派人来此通知,说有苏联专家往西双版纳访问,请王文采前往陪同。苏联专家是柯马洛夫植物所所长巴拉诺夫及该所两位专家塔赫他间、拉夫连科,由吴征镒、侯学煜陪同,由昆明前往西双版纳。王文采随即由洱源赶到墨江,在那里与他们汇合,一同前往景洪,再往大勐龙,考察了热带雨林。在大勐龙有中苏联合建立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综合研究站,植物所派出生态室赵世祥在该站负责,他不幸于1959年夏因遇洪水而牺牲。(www.xing528.com)

苏联专家在大勐龙考察结束,又东行至小勐仑。此时,昆明植物所蔡希陶已选定此地由罗梭江环绕而成之葫芦岛上兴建热带植物园,在江边搭起茅草房,招来数十名工人,开始建园工作。王文采说:从景洪到勐仑的公路是在热带雨林中穿过,罗梭江边和葫芦岛上均是茂密高大的暗绿色热带雨林,要清理葫芦岛,建设成植物园,须花大力气砍去岛上的植被,很费人工。苏联专家在此停留一二日,即返回昆明,而王文采留下参加中科院云南分院组织的综合考察,有地理、土壤、林业方面的人员。队领导派两位青年工人帮其压制标本。他们从勐仑向西到了勐海、勐连,在勐连石灰岩山上,看见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由此又返回向东又回到勐仑,而往勐腊

在勐腊工作没有几天,王文采不幸染上恶性疟疾,连续高烧不退,只好返回昆明。蔡希陶对王文采之病甚为重视,经其联系住进昆华医院高干病房。但是至12月,病势越发严重,吃药不见效,四肢已无血色。在这危急时刻,吴征镒、蔡希陶都非常着急,请武素功等四名青年,每人抽血400毫升,共1600毫升,为其输血,这些血液一点一滴输入体中,体温才逐渐下降,也就把他从死亡的边上拉回。1959年2月,王文采出院,但是双腿走路还有困难,在昆明植物所休养了一个多月,于3月下旬返回北京。

37年后,1995年王文采重返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已消失,所见情景与往昔大为不同,让他唏嘘不已。他说:

1995年,吴征镒让我担任《云南植物志》毛茛科的编写工作,当年4月底,我就到昆明所看标本。当时昆明植物所所长是许再富先生,同时他还兼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但我并不认识他,一天早上苏志云和他从城里来,我从食堂刚吃完饭,苏志云说,我们所长来看看王先生。一见面没讲什么话,就说,请王先生到热带植物园看看,给我们提提意见。我那时也看完标本了,他们一定要我去。这样,我就到植物园了。

这次去和以前不一样,1958年到哪儿,要走三四天,白天坐车,晚上在路边小店住下。现在半个小时坐飞机就到了。快到景洪,我看底下那森林不对头了,一看植被是亮绿色,像新出的叶子。热带雨林是暗绿色,我就纳闷了。等到了机场,下了飞机,植物园陶国达先生用吉普车接我们,车一开我就明白了。从景洪到热带植物园一个小时车程,整个雨林没了,我大吃一惊,山沟里都是橡胶林。那时这段公路是在热带雨林中,高大树木总有二十来米,现在橡胶林不到十米。那时是密林,现在是亮绿色稀疏林子,空气干燥,小气候全变了。那时我就想,我搞苦苣苔科发表了几个新种,我发表了番荔枝科、肉豆蔻科新种,标本就采自大勐龙、景洪一带的热带雨林中,好多是生在树上,附生的,完了,我的新种绝灭了,肯定灭种了。热带雨林植被损失的太严重了,这是无价之宝啊。每个大树都有上百年,要恢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数百年以后才能恢复。这四五十年,中国森林植被的破坏太严重了。[17]

热带雨林大多已经消失,但是,王文采还是不虚此行,仍有新发现。他和陶国达在热带植物园以西的翠屏峰发现荨麻科新种勐仑楼梯草Elatostema menglunense,其1958年在勐仑采集时,未曾发现此种植物。不过,那时在勐仑一带山谷中发现每一山谷溪边都有由一种赤车属植物或一种楼梯草属植物为优势种,构成草本植物纯群落,如滇南赤车Pellionia paucidentata,多序楼梯草Elatostema macintyrei,这些情形仍然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