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第五类接触》的影响: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困境

《第五类接触》的影响: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困境

时间:2024-04-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不仅杂志上有公开言论,一些作者在接受采访,或者在内部座谈会上也对历史作品、武侠作品的压倒性优势颇有不满,并将其与科幻文学在中国得不到充分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十字》《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在当时,这些言论的背后并未有什么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几乎都是科幻编辑、作者们的有感而发的言论。如何避免这种非理性的歧视性言论将是一个重要问题。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王晋康的《十字》均在这个时期出版。

《第五类接触》的影响: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困境

九十年代,中国科幻界内部出现了一股批判历史作品和武侠作品的风潮。当时,属于主流的历史小说和属于非主流的武侠文学都在大踏步地影视化,占据了黄金时间的电视屏幕。一段时间里,古装戏、武侠剧呈压倒趋势。科幻界中出现了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批判。不仅杂志上有公开言论,一些作者在接受采访,或者在内部座谈会上也对历史作品、武侠作品的压倒性优势颇有不满,并将其与科幻文学在中国得不到充分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

海军和美国科幻-奇幻双料作家尼尔·盖曼展示引进版新书

这些言论的主题大致为:武侠小说和历史小说都是“向后看”的,科幻是向“前看的”。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向前看”的文学。一个民族只会向后看,将失去前途。

十字

《三体》

《三体Ⅱ——黑暗森林》

在当时,这些言论的背后并未有什么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几乎都是科幻编辑、作者们的有感而发的言论。它们本身也不系统,只是泛泛而言,多半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缺乏理论论证。但因为一拍即合,这种观念很快在小圈子里成为共识。

这些言论不仅未对当时的武侠文学和历史文学产生什么冲击,甚至几乎不为圈外人所知,但却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科幻迷。十几年后,那一代科幻迷已经进入社会主流,将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力也带到了各处。

在长期被动承受来自其他文学类型的歧视性言论之后,这次小小的批判浪潮算是科幻界对其他文学类型发出的歧视性言论。这些观念本身是不正确的,但体现了科幻文艺追求自己独立性的一种诉求。

历史小说是根植于各国历史文化的文学类型,本身源远流长工,其中的经典作品自有其优秀的艺术价值。历史作品和科幻作品,双方无论作者群、读者群还是作品的选题、写法,都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根本构不成资源上的直接竞争。仅仅从作品情节的背景上看到一个写过去,一个写未来,就将两者对立起来,是没有依据的。凡尔纳的老师大仲马就是历史小说高手,美国好莱坞既拍摄大量优秀的科幻片,也拍摄《宾虚》、《埃及艳后》和《角斗士》。日韩两国更是既有发达的历史小说、历史剧,也有出色的科幻作品。可见双方可以并行不悖。

认为历史作品和武侠作品的强势直接导致科幻文学的弱势,这一观点毫无实际根据,充其量体现了科幻界由于长期居于弱势地位而产生的愤懑情绪,是用很高的调门掩饰的自卑心理。一个文学类型缺乏社会影响,最终还是要从该类型作品自身上找原因。今后,随着科幻文学影响力的扩展,可能会与越来越多的类型文学争夺资源。如何避免这种非理性的歧视性言论将是一个重要问题。(www.xing528.com)

二〇〇〇年前后,作为最有代表性的“科技体验”,网络技术爆炸式地进入人们生活,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卷入了一个新世界。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大的网民队伍,网络文学更是方兴未艾。而科幻迷群体由于教育水平高,接触网络很早,很早便把网络当成科幻的传播阵地。

如今,大型门户网站纷纷开辟科幻栏目。网络上专门的科幻站点已经有数百个,它们汇集了大量科幻文艺信息。许多科幻动态都是最先由科幻网站公布出来的。第一届华语科幻星空奖,便是由一些科幻网站联合发起的。

在网络的沟通下,中国科幻迷群体迅速建立起来。目前已经有以“四二工作室”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幻团体,近百所高校建立有自己的科幻社团。他们搞创作,进行宣传,组织活动,在他们身上体现着科幻文学的群众性,草根性,体现着科幻文学不衰的活力。

《全频带阻塞干扰——漫画版》

《全频带阻塞干扰——漫画版》的推出是中国科幻向多元化发展的试水

大约在九十年代,美国科幻出版开始受奇幻出版的强烈冲击,出版数量和读者数量渐居科幻之上。当时甚至有“科幻已死”的说法。二〇〇〇年左右,这股奇幻文学出版大潮也进入大陆。该文学类型在中国的兴起从科幻圈里带走了一大批读者和作者。国内原创科幻出版物的数量逐年下降,于二〇〇五年左右滑坡到了一个最低水平。在以“起点网”为代表的网络文学里,奇幻文学更是呈压倒性优势。

不过,与此呈鲜明对比的是,在大陆的影视圈、游戏圈、旅游业中,对科幻的投资日益扩大。目前已经出现投资上亿的科幻片,投资数亿的科幻主题公园。这些产业的规模远远超过科幻出版业,它们将科幻的影响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在周边产业的良性反馈下,从二〇〇八年开始,又有不少出版社投入科幻出版中。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王晋康的《十字》均在这个时期出版。一个新的科幻出版浪潮又在兴起。

《科幻大王》自创刊后,发行量只是在九十年代末才摸高到数万册,后来又跌到保本线附近。二〇〇七年,国内第一家科技媒体集团——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将该刊并购。目前集团方面准备将杂志改版,易名为《新科幻》,加大投入,扩展发行量,增加篇幅。展望将来,这家科幻杂志有望与《科幻世界》共同挑起开拓中国科幻文学市场的重任。

从九十年代开始,科幻研究工作也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现在,相当多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都选用科幻课题。吴岩的研究更是引领中国科幻研究。其成果表现在《中国科幻理论建设丛书》中。以《电影评介》杂志为代表,相当一批刊物也发表有关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的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