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魏俊良:中风外治验案,运用推药治中风偏瘫

魏俊良:中风外治验案,运用推药治中风偏瘫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推药并治中风偏瘫。腰背部及下肢后侧:患者俯卧位。从上往下推,擦督脉、膀胱经至骶尾部,以温热为度。由于中风病程长短与康复有直接关系,故尽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要求在中风后2周,病情基本稳定便可采取推拿治疗。多取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并遵“治痿独取阳明”之古训,施术时重点放在手、足阳明经,其次是督脉、膀胱经、少阳经等。魏老治疗中风后遗症,重在调气调血。偏瘫一证,病程缠绵,关键在于气血之盛衰。

魏俊良:中风外治验案,运用推药治中风偏瘫

运用推药并治中风偏瘫

1.手法治疗 头面部:患者坐位(年龄大病情重者可取仰卧位)。先自印堂至神庭、印堂至太阳往返推、抹5~8次,继之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依次至睛明、阳白、太阳、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人中等穴,往返1~2遍,再在各穴施以按、揉法。最后在头部两侧少阳胆经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施以扫散法,每侧20~30次,配合按、揉角孙、颈项,擦面部至发热,按风府,拿风池和肩井。

腰背部及下肢后侧:患者俯卧位。从上往下推,擦督脉、膀胱经至骶尾部,以温热为度。再分别从大椎与大杼开始至八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施以推法和按揉法;侧击、拍打腰骶部及背部,脊椎,配合腰后伸和髋后伸的被动活动,最后捏脊、拿肩井治疗时间保证在30min以上,每日或隔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隔5天。

2.中药治疗基本方 自拟“偏瘫方”为基本方,其药物组成:黄芪30g,桂枝10g,赤芍15g,当归12g,牛膝15g,木瓜12g,川芎15g,丹参15g,半夏12g,天麻12g,地龙10g,甘草5g,石菖蒲12g。加减法:气虚甚加重黄芪用量60~120g,人参6g;血瘀甚加桃仁10g,红花5g(后冲),田七3g(研冲);言语不利加胆南星10g,远志10g;口眼歪斜加僵蚕10g,白附子10g,全蝎5g(研粉后冲);偏瘫以上肢为主加桑枝20g,桂枝加至20g;以下肢为主加山茱萸10g,熟附子15g(先煎),肉苁蓉15g,巴戟天15g,鹿角霜15g,牛膝、木瓜各加至20g;大便秘结加锁阳15g,火麻仁10g;小便失禁加肉桂3g(研粉分冲),韭子10g,山药30g,益智仁15g。

上肢部:患者侧卧或坐位。先拿、揉肩部至腕部。继之肩关节周围,再在上肢的前、后、外侧由肩至腕部往返3~5遍,配合上肢各关节摇动、内收、外展、前屈、后伸的被动活动,然后按、揉天宗、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拿肩井,捻五指,捏和搓抖上肢。(www.xing528.com)

按:偏瘫日久,筋脉失养,肢体筋肉萎弱不用,临床上配合手法推拿可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由于中风病程长短与康复有直接关系,故尽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要求在中风后2周,病情基本稳定便可采取推拿治疗。多取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并遵“治痿独取阳明”之古训,施术时重点放在手、足阳明经,其次是督脉、膀胱经、少阳经等。推此经脉及各腧穴,旨在内调脏腑,外通经络,冀以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益气固本;“头为精明之府”,重复手法推拿,既可疏风、活血、祛瘀,又可通经、调气、宁神;以扳、摇加强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并以患肢为治疗重点,可滑利关节,强筋健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因病有久暂之分,体有胖瘦之别,质有虚实之异,故手法操作时,要求医生精神集中,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因人而异,灵活运用。如年龄大、病程长、体质瘦弱者,手法宜轻而持久、柔和,以补法为主,配以温经通络,多采用摩、搓、揉、擦等法;年龄较小、病程短、体质较壮实者,手法宜重而有力、深透,使力达病所,以活血化瘀为先,补泻兼施,疏通气血,多采用按、拿、推等法。孰轻孰重,随证选用,不可拘泥。

魏老治疗中风后遗症,重在调气调血。他认为:“气为人体至宝,气帅血行,气滞血涩,气亡血脱。”偏瘫一证,病程缠绵,关键在于气血之盛衰。根据《血证论》“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血而静谧”的理论,在治疗本病时,始终本着益气活血的原则,诚如汪廷珍说:“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血滞者,调其气而血自通;血外溢者,降其气而血自下;血内溢者,固其气而血自止。”故应用黄芪、人参、当归等以补益气血;丹参、赤芍、地龙、桃仁、红花等以活血通络。偏瘫时日愈久,肝肾愈加亏损,滋补肝肾必不可少,因“肝藏血、主筋”“肾藏精纳气、主骨”,肝血足则筋有所养,肾气充元精足则骨坚挺,以此立论而治,再配合手法推拿,内外兼施,则气盈血充,运行调畅,证之临床,疗效显著。

《福建中医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