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杜晓山:中风外治验案,针刺治疗疗效探讨

杜晓山:中风外治验案,针刺治疗疗效探讨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杜师认为中风多为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亢,心火暴盛,又以精神因素或劳累等诱发。杜师在临床中长期运用,每获良效。门诊随访1年,病情稳定。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1个月前突发头晕,右侧上下肢活动不灵活,同时伴有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经住院治疗20天病情控制后出院。杜师认为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失语的疗效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疗效与发病原因、病变部位及症状的轻重有关,一般脑血栓形成较好,脑梗死次之,脑出血相对较差。

杜晓山:中风外治验案,针刺治疗疗效探讨

杜师认为中风多为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亢,心火暴盛,又以精神因素或劳累等诱发。气血并走于上,痰浊阻于清窍,横窜经络而成。在治疗上,以协调阴阳、平息肝风、理气活血化痰通络为主。舌三针位于舌体,祖国医学认为:心藏神、主血脉、心开窍于舌,且心、肝、肾之经别、经络或经筋直接或间接上行与舌体相连。针刺舌三针可通过舌与心、心与脑、心与肝肾的关系,而达到醒脑调神,启闭开窍、利舌扬音,恢复肢体及语言功能的目的。其操作简便安全。杜师在临床中长期运用,每获良效。百会穴为诸阳之会,配风池以平肝息风,另外取多气多血之阳明经曲池、外关、足三里,使阳明经气畅通,正气旺盛,补三阴交兼顾其阴,泻肝经之原穴太冲以潜阳息风。诸穴合用,可起补益肝肾、健脾化痰、活血通络的作用。操作方法:

舌部取穴及针法:聚泉、金津、玉液。针法:聚泉穴在舌面正中点,先用消毒纱布钳子拉出舌体(亦可医者左手用纱布裹住舌体拉出),以28号1.5寸针与舌面呈5°~10°,进针5~8分,捻转2~3次出针。然后用同法刺金津、玉液。出针后用消毒纱布压迫针眼。

头面颈部取穴及针法:患侧攒竹、地仓、风池、百会、水沟、承浆、天突、廉泉。针法:用28号2寸针刺入,均以得气为准。

四肢部取穴及针法:患侧肩井、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八邪、秩边、环跳、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悬钟、太冲、三阴交、八风。针法:患侧秩边及环跳穴用28号3寸毫针进针后用雀啄刺法反复捣刺3~4次,至患侧下肢剧烈抽动为宜;三阴交用2寸针,行捻转补法;太冲行强刺激泻法。其他穴位均以得气为准,留针30min,隔日1次。

验案1:患者男,51岁,以脑出血急诊入院,经1个月抢救治疗,病情稳定,会诊时神志已清,舌强难语,右侧肢体偏瘫。查体:神清,精神可,心肺(-),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略增高,右侧巴宾斯基征(+)。用上法治疗2次,舌体较前灵活,语言较前流利,右侧肢体功能较前改善。共针52次,语言基本恢复正常,右上下肢肌力达4级,生活基本自理。门诊随访1年,病情稳定。

验案2:刘某,女,58岁,2000年2月22日初诊。患者素有血压病史,1个月前突发头晕,右侧上下肢活动不灵活,同时伴有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头颅CT示:脑梗死。经住院治疗20天病情控制后出院。转入我科治疗时,右侧上下肢偏瘫,口眼歪斜、口齿不利。查体:神清,精神尚可,失语,右侧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2级,口角歪斜,伸舌偏右,经治疗30次,其口舌歪斜、语謇等症状均获痊愈。右下肢肌力达5级,右上肢肌力4级,经随访情况良好。

杜师认为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失语的疗效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www.xing528.com)

(1)疗效与发病原因、病变部位及症状的轻重有关,一般脑血栓形成较好,脑梗死次之,脑出血相对较差。

(2)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疗效较好,1年以上则疗效较差,故需掌握治疗时机。

(3)针刺的处方选穴及手法的运用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其次对精神紧张、体弱、血压过高等患者,每次选穴不宜过多,无论运用补法、泻法,其刺激量均应酌情掌握。

(4)待全身症状稍稳定后,应鼓励患者作早期功能锻炼(包括被动、自动运动),能加速肢体功能康复。

新疆中医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