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风外治验案:针灸治疗带来中风偏瘫快速康复的效果

中风外治验案:针灸治疗带来中风偏瘫快速康复的效果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风偏瘫恢复快慢与取穴、针刺手法有很大关系,临床应根据病变部位、病情深浅、体质强弱、患者的感应,并通过四诊合参辨证选用。中风偏瘫在发病1个月内接受针灸治疗效果最佳,一般下肢功能恢复先于上肢,3个月以内属有效期,如病程超过3个月针刺效果缓慢。

中风外治验案:针灸治疗带来中风偏瘫快速康复的效果

1.分经取穴与神经节段取穴相结合 中风偏瘫患者原则上应取手阳明经的穴位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脉的穴位,并结合神经节段选穴。上肢取:①第2颈椎5~7夹脊(单侧或双侧均可);②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合谷、后溪、中渚等穴(任选3~5穴)。下肢取:①腰骶3~5骶、夹脊(单侧或双侧均可);②环跳、风市、伏兔、委中、阳陵泉、条口、昆仑、足三里、悬钟、丰隆、承山、解溪、丘墟、太冲等穴(任选4~6穴)。

与偏瘫同时存在的常有面瘫或口角流涎,可取下关、牵正、颊车、地仓等穴,外加艾熏。语音不清、失语者,加哑门、廉泉、照海等穴;血压偏高伴头晕、脉弦、舌红者,加刺耳穴降压沟有明显降压作用;足内翻者,加刺丘墟穴、腰椎4~5夹脊;足外翻者,加刺照海穴,腰椎5骶椎1夹脊。人体解剖学指出:四肢每一个关节,常由四个连续的脊髓节段主理,如肩关节为颈5~8节主理,手为颈7~8、胸1所主理,足为腰4~5、骶1所主理。根据神经节段学说的原理,中风偏瘫患者取颈椎5~7夹脊,腰椎3~5和骶1的夹脊穴(单侧或双侧均可),对恢复上下肢功能活动有较显著的疗效。

2.健侧患侧肢体相配取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善用针者……以左治右,以右治左”。运用这种交叉取穴法,即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较好。因为十二经脉在人体内不但相互交叉、交会,并通过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等,把人体各部位,各组织、器官、各系统互相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经络气血左右相互贯通。同名经经气相同。现代医学也证明支配人体感觉运动神经纤维在中枢内是相互交叉的。近年来,临床上我们采取患侧与健侧交替取穴或遵循《针灸大成治症总要》“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之明训,在早期先针健侧,至病情稳定后再针患侧,因健侧相对患侧来说经气偏盛,故应泻健侧导经气以使血行,补患侧换元气之再生,使之左右经脉得以畅通,气血偏盛偏衰的失调趋于平衡,十二经脉气血运行通畅,枯废的肢体得到气血的温煦濡养滋润而起用。

3.补虚泻实与交经缪刺的时间选择 如中风偏瘫已久,体质虚弱,肌肉瘦削,关节活动不利,舌淡、脉濡细的患者,宜加选大椎、命门、关元等穴。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任脉总任一身之阴,针后辅以温灸,有补益下焦元气,强筋利腰作用,对改善体质,恢复患肢功能是十分有益的。出现偏瘫在1个月以内者,大多体实邪盛,一般可予泻法针刺;1~2个月,正气渐衰,病情稳定,可用平补平泻针灸;偏瘫在3个月以后的患者,大都正气已虚,邪气稍减,在针刺手法上以补法为主,此时如刺激过度,会促使机体的功能衰减,不利于疾病的好转。对针刺疗效不显著的患者,应结合采用缪刺法,可先泻健侧,后补患侧,以提高疗效。中风偏瘫恢复快慢与取穴、针刺手法有很大关系,临床应根据病变部位、病情深浅、体质强弱、患者的感应,并通过四诊合参辨证选用。(www.xing528.com)

中风偏瘫在发病1个月内接受针灸治疗效果最佳,一般下肢功能恢复先于上肢,3个月以内属有效期,如病程超过3个月针刺效果缓慢。所以中风病人一旦脱离危险,病情稳定,就应寻求针灸治疗,以便及早使患肢功能得到恢复。

新疆中医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