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风外治验案:快速消除病理变化,迅速通关醒神

中风外治验案:快速消除病理变化,迅速通关醒神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疗应迅速消除这个有升无降的病理变化。昏倒、不省人事是窍闭不通,必须迅速通关醒神,消除心神之危。如患者从昏迷中逐渐转为呼叫或呻吟,就证明关窍已开,神志恢复。当关窍已开,就要解除口噤、手噤,所以第二步就要“开噤”。噤开之后,就要“豁痰”,以防痰涎过盛,造成呼吸道阻塞窒息。以上通关、开噤、豁痰3法,必须按步骤进行,不可颠倒。由于病人呈深昏迷状态,应采用支持疗法。每日1次,健患侧轮用,要泻健侧,补患侧。

中风外治验案:快速消除病理变化,迅速通关醒神

1.闭证 多因肝阳暴亢,阳升风动,挟痰挟火,上蒙清窍所致,症见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呼吸急促,面赤气粗,两便闭结不通,形成一个有升无降的局面,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治疗应迅速消除这个有升无降的病理变化。昏倒、不省人事是窍闭不通,必须迅速通关醒神,消除心神之危。因此,第一步就要“通关”,恢复其神志,可急取人中、中冲、百会、太冲(因肝脉上巅,泻之可降肝经上逆之气,可达平息肝阳之效)、涌泉(可引上亢之气火下行)5穴,用短暂的强刺激,使之产生良性痛觉,以达唤醒开窍启闭的目的。同时再吹鼻通关散(半夏细辛、皂角)以开窍(通过喷嚏,使之先深吸气,随即进行急骤的呼气。由于喷嚏的动作,可使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排出,达到七窍回苏的目的)。如患者从昏迷中逐渐转为呼叫或呻吟,就证明关窍已开,神志恢复。当关窍已开,就要解除口噤、手噤,所以第二步就要“开噤”。可取合谷、劳宫开手噤,颊车、下关开口噤。或用乌梅泡软,塞于腮内,牙噤可开(因酸性可使筋肉松弛,口噤是咬肌痉挛筋急所致)。噤开之后,就要“豁痰”,以防痰涎过盛,造成呼吸道阻塞窒息。当取天突、丰隆、中脘以祛痰浊,降气逆;再重按天突、中庭以顺气降痰。兼服竹沥、生姜汁红糖以除痰涎。

以上通关、开噤、豁痰3法,必须按步骤进行,不可颠倒。痰涎除后要进一步区别阳闭还是阴闭,以“启闭”。这是因为闭证是普遍矛盾,但普遍矛盾中又有它的特殊矛盾,这就是有偏阳、偏阴之异,临床必须加以区别,分别对待,才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阳闭特点是面赤气粗,舌苔黄腻,脉来弦滑而数,是肝亢动风,痰火上壅,清窍阻闭。应投辛凉开窍之品——安宫牛黄丸(即“糊里糊涂安宫丸”,用于热盛谵语)。针灸可采用泻热降压启闭,取至阴、窍阴以泻两经壅盛之气,大敦,平厥阴之风火,中冲清心凉血,委中降血,长强通督降脑中高热,上述处理可使阴闭消除,不留后患。凡属深昏迷,出现神窍闭,可投至宝丹(所谓“不声不响至宝丹”,长于开窍醒神),针灸可加百会醒神志。凡见躁动不安,抽搐狂动,可投紫雪丹(即“乒乒乓乓紫雪丹”,善于镇静清热)。针灸可加太冲平肝风之动,合谷止搐,三阴交滋阴涵木,阳陵泉以止抽动。阴闭特点是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苔白,脉沉缓,是风痰偏盛,上壅清窍,形成内闭外脱之象。治宜辛温开窍,可用苏合香丸温通开窍,或与牛黄丸并用亦效。针灸可取人中、百会以醒神,刺劳宫、涌泉清心开窍,使肾气上交于心,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则升降有度,再刺长强、大椎降低脑压,使上壅之气血下降则阴闭可除。

2.脱证 特点是元气衰弱,阴竭于下,虚阳上浮,从而形成上闭神明,真气下脱的危象。它的表现为目合口开(上脱),鼻鼾息弱,手撒,两便失禁(下脱),以及深昏迷,肌弛缓等,脉来虚大无力,重按则无力,或见芤散无力。施治当以顾护真气为主,当急灸百会(升清阳)、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是三焦元气之出所,可助命门之真阳)、气海(以固真气,壮真元,收到扶阳救逆之效),再刺素髎、内关(提高血压)、人中(通阳醒神)。由于病人呈深昏迷状态,应采用支持疗法。(www.xing528.com)

3.半身不遂 针灸治疗方面,上肢瘫可选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可选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昆仑。每日1次,健患侧轮用,要泻健侧,补患侧。之所以要补患侧,乃因补可使经气充足,则经络之气血畅行于偏瘫一侧,以荣其枯,促使功能渐复。为什么要健患侧轮刺呢?因为人体的左右是阴阳的道路,况且左半身虽以血为主,但非气则不通,右半身虽以气为主,但非血则不养,故病瘫一侧,治宜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以左治右,以右治左,只有健患兼治,才能使经气复生,气冲血行,血滋气足,周流左右则阴阳贯通,偏枯得除。凡肢体拘挛者,可加尺泽、曲池(上肢挛)、委中(下肢挛)。日久,气血虚极,抵抗力降低,应加强壮穴,以便促进恢复,可选用脾俞、肾俞、大椎(上肢用)、腰阳关、命门(下肢用),以扶正治瘫。

4.失语 语言不利也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风痰互结,壅于舌间所致舌强,语言不利,治以疏风豁痰,宣窍通络,可用解语汤、涤痰汤加味;虚证多因肾精不能上承舌本所致,当用壮水开窍之法,可选用地黄饮子等。针灸治疗失语,可选哑门或风府(开音)、通里(清心)、廉泉(活络),三穴合用可以清心火,开机窍,利舌本。凡属实邪可加解溪,虚邪加太溪为宜。刺哑门最好选用含60%银的直径0.45mm合金钢针,刺入1寸,轻提插,小幅度捻转,使之产生酸、胀、重感后,加枣核大艾炷灸5~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这是一种温通督脉之法。因为督脉统一身之阳,凡脑病,如脑炎后遗症、视神经萎缩、声带麻痹、中风后遗症等均可选用。

上海针灸杂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