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医基础知要:问寒热对病人的意义和常见类型

中医基础知要:问寒热对病人的意义和常见类型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是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两个方面。临床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四种类型。②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如潮汐之有定时,其发生时间一般多在下午,临床又有阳明潮热、阴虚潮热、湿温潮热的不同。②寒热往来有定时是指病人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1次或二三日发作1次,发有定时的症状,持续反复,经久不愈,多见于疟疾。

中医基础知要:问寒热对病人的意义和常见类型

是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寒”指病人自觉怕冷的感觉,临床上有恶风、恶寒和畏寒之分: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称为恶风;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缓解者,称为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称为畏寒。“热”指发热,一方面包括病人体温的客观升高,用体温表可以测得。另一方面,如果病人体温正常但自觉全身或局部(如手足心)发热,中医也认为病人是在发热。

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两个方面。就邪气而言,由于寒为阴邪,其性清冷,故寒邪致病,怕冷症状突出。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故热邪致病,发热症状明显。同时,寒热也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应,即寒为阴征,热为阳象。所以,通过询问患者的怕冷与发热情况,可以辨别病变的性质和阴阳盛衰的变化。

问寒热,首先应该询问患者有无怕冷或发热的症状,其次必须询问怕冷与发热是否同时出现,此外还应注意询问寒热的新久、轻重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寒热出现有无时间或部位特点,寒热与体温的关系,寒热消长或缓解的条件及其兼症等。

问寒热,首先应该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症状,其次必须询问怕冷与发热是否同时出现,此外还应注意询问寒热的新久、轻重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寒热出现有无时间或部位特点,寒热与体温的关系,寒热消长或缓解的条件及其兼症等。临床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四种类型。

1.恶寒发热 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

①恶寒重发热轻,是风寒表证的特点,由外感风寒之邪所致。因风寒之邪为阴邪,阴邪致病则阴盛,所以表现为恶寒重;寒性收引凝滞,卫阳郁闭不宣,所以发热轻,临床常伴有头身痛、无汗、脉浮紧等症状。

②发热重恶寒轻,是风热表证的特点,同外感风热之邪所致。因风热为阳邪,阳邪致病则阳盛,故表现为发热重;风热袭表,卫外不固,腠理开泄,故微恶风寒,临床常兼见口渴、汗出、脉浮数等症状。

③发热轻而恶风,是指病人自觉有轻微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是伤风表证的特征,由外感风邪所致。因风性开泄,肌腠疏松,阳气郁遏不甚,正邪交争不剧,故发热轻而恶风。有的病人只有恶风的感觉,无发热之感,多为外感风邪,或为肺卫气虚,卫表不固所致。

一般情况下,感邪较轻者,恶寒发热常较轻;邪正俱盛者,恶寒发热多较重;邪盛正衰者,恶寒重而发热轻。

2.但寒不热 指病人只觉得怕冷而不发热的症状,是里寒证的特点。其怕冷的产生,多为感受寒邪致病,或为阳气不足而阴寒内生。根据发病的缓急和病程的长短,临床上常见的有新病恶寒和久病畏寒两种类型。

①新病恶寒指病人突然感觉怕冷,得温不解的症状。并有四肢不温,或有脘腹、肢体冷痛,或呕吐泄泻或咳喘痰鸣,脉沉紧等症,主要见于里实寒证,多因感受寒邪较重,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郁遏阳气,机体失于温煦,故突起恶寒。

②久病畏寒指病人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的症状。常兼面色白,舌淡胖嫩,脉弱等症,主要见于里虚寒证,因阳气虚衰,形体失于温煦所致。(www.xing528.com)

3.但热不寒 指病人只发热,而无怕冷之感,是里热证的特征。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点等,临床上常见有壮热、潮热、微热三种类型。

①壮热指高热(体温在39°C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常兼面赤、口渴、大汗出、脉洪大等症,多因风热内传,或风寒入里化热,里热炽盛,蒸达于外所致,临床常见于里实热证。

②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如潮汐之有定时,其发生时间一般多在下午,临床又有阳明潮热、阴虚潮热、湿温潮热的不同。阳明潮热,又称为“日晡潮热”,是由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多兼见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手足汗出,舌苔黄燥等症状;阴虚潮热多属阴虚火旺所致,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且以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为特点,常兼见盗汗、颧赤、口咽干燥、舌红少津等症状;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以手扪体肤,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则觉灼手)为特点,其病多因湿热内伏,热为湿遏,难以透达所致,多伴有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薄、苔腻等症状。

③微热指发热不高,体温一般在38°C以下,或仅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的症状。其发热时间一般较长,病因病理较为复杂。如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疲乏、少气、自汗等症者,多属气虚发热;时有低热,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等症者,多属血虚发热;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症者,多属阴虚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者,多属气郁发热。

4.寒热往来 指患者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为半表半里证的特征。基本病机是邪气虽不太盛,正气也不甚强,邪气既不能侵袭入里,正气也不能驱邪外出,正邪交争于表里之间所致。

①寒热往来无定时是指病人自觉时冷时热,一日多次发作而无时间规律的症状,多见于少阳病,常伴有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状。

②寒热往来有定时是指病人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1次或二三日发作1次,发有定时的症状,持续反复,经久不愈,多见于疟疾。常兼有剧烈头痛、口渴、汗出热退等症状。

基础知识小辞典

(1)日晡潮热:下午3~5时热势较高的发热即为日晡潮热。

(2)骨蒸潮热:是阴虚潮热一种症状,有热自深层骨内向外透发的自我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