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阴阳学说简介-中医基础知要

中医阴阳学说简介-中医基础知要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内经》的阴阳学说实际上不能以某一阶段的平衡作为终点的。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运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取得统一的结果。这种统一是动态的协调平衡状态,称之为“阴平阳秘”。阴阳之间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称为阴阳的互根互用。入门歌诀阴阳学说阴阳的对立制约中医理论说阴阳,万物生杀此为纲。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运动有规律,彼此消长求平衡。

中医阴阳学说简介-中医基础知要

阴阳的相互关系表现在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中医学术是建立在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阴阳学说便是古代哲学。中医引用来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现象,以及药物性能和诊断、治疗方法等的正、反两面。——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秦伯未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平阳秘”是矛盾统一的一个阶段,前人治病的目的,只在矛盾中求得统一,但不是说只能解决某一阶段的矛盾,而是既能解决旧矛盾,又能解决新矛盾;对矛盾统一,再矛盾再统一的事物发展过程,是始终适合的。所以《内经》的阴阳学说实际上不能以某一阶段的平衡作为终点的。——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秦伯未

阴阳的对立制约就是指阴阳的相互斗争,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内与外、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寒与热、水与火等。阴阳之间相互斗争,相互制约,才能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运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取得统一的结果。这种统一是动态的协调平衡状态,称之为“阴平阳秘”。如阴和阳任何一方过于亢盛或衰弱,相争的结果就会有胜负,阴阳就会失调,从而发生偏盛偏衰的种种病症。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和阳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一般而言,阴和阳每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都以另一方为存在的条件。阴阳之间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称为阴阳的互根互用。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就无所谓热,等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也。”即是从阴阳的互根互用理论,高度概括了机体的物质与物质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功能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一旦这种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至“阳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此外,阴阳的互根互用,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如果阴阳之间不存在互根互用的关系,即是说阴和阳之间不是处在一个统一体中,那就不可能发生相互转化的关系。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彼此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故说“消长平衡”。所谓“消长平衡”是指阴和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而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例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由夏→秋→冬,就是阳消阴长的变化;由冬→春→夏,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

就人体生理功能而言,白天阳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黑夜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子夜一阳生,日中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向兴奋,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日中至黄昏,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从兴奋逐渐转向抑制,即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如果只有“阴消阳长”而无“阳消阴长”,或只有“阳消阴长”而无“阴消阳长”,阴阳的这种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形成阴阳的偏盛或偏衰,导致阴阳的消长失调,对人体而言,也就是“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病理状态。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它是事物运动变化中的突变与质变的过程。阴阳相互转化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古人所谓“物极必反”,这个极就是向反面转化的条件,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

就人体来说,机体内物质与功能的相互转化,生理活动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转化,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阳证和阴证的转化等,都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具体体现。疾病可以由寒转热,由热转寒,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由实转虚,因虚至实,都是阴阳转化。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那么阴阳转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阳证转化为阴证,阴证转化为阳证的病证变化。例如肺炎病人,出现身体发热,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证候时,因其性与“火”相似,所以称为“阳证”。假如患者抵抗力下降,又大量用凉性药物,就可使这个阳证转化成身凉肢冷,面色苍白,气息奄奄,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迟无力等与“水”性相似的“阴证”。

阴和阳是事物的相对属性,存在着无限可分性。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说明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理解了这些基本观点,对于阴阳学说如何应用于中医学中,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入门歌诀

阴阳学说

阴阳的对立制约

中医理论说阴阳,万物生杀此为纲。

事物现象两方面,对立制约是为常。

内外上下天地间,动静出入升与降,

寒热兴抑水与火,对立双方有阴阳。

阴阳分割无止境,阴阳之中复阴阳,

白昼夜晚分阴阳,下午为阴上午阳,

半夜时分阴中阴,天快明时阴中阳。

阴阳协调自然界,动态平衡保平昌

人体亦靠阴阳系,阴平阳秘才安康。

阴阳相争有胜负,偏盛偏衰生病恙。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对立又统一,谁也不能离对方。(www.xing528.com)

互根互用紧相联,依存双方互影响。

下为阴来上为阳,无下何以言上方,

寒凉为阴热为阳,没热难以说寒凉。

阴居于内阳之守,阳居于外阴之使,

阳主生而阴主长,阳主杀来阴主藏。

无阳无所阴,无阴无所阳;

孤阴不可生,独阳不能长。

阴阳若离决,精气乃绝伤。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运动有规律,彼此消长求平衡。

夏到秋来再入冬,阳消阴长缓缓进;

冬去春来入夏季,阴消阳长渐渐生。

寒暑消长无静止,寒热更迭动分明。

人体阴阳亦相类,白天阳盛人兴奋,

夜间阴盛人亦静,兴奋抑制阴阳定。

阴阳消长盛衰偏,平衡失调病由生,

阴胜损阳则阳病,阳胜耗阴则阴病;

阳胜病生显热象,阴胜则寒见寒证。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理论相对论,对立双方相化成。

阴本可以化为阳,阳亦可以化为阴。

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物极必反,动态平衡。

人体阴阳亦转化,生理病理有例证,

譬如脾阳能健运,水谷精微化为阴。

肺炎热盛是阳证,正虚失治寒象生,

肢冷面白气息微,恰似水性变阴证。

阴阳转化是质变,临证切记要理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