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顺时养生:学四季养生,防病养生的根本法则

顺时养生:学四季养生,防病养生的根本法则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顺时养生是中医养生思想和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思想可能来源于《周易》“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天人合一在天人合一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顺应自然四时养生的原则主要有顺时避邪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谓顺时避邪,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顺应四时气候、温度、湿度、光照度和气压等自然因素的变化,调节生活规律,避免时邪的伤害,以达到防病养生的目的。因此,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调养人体之阴阳是养生的根本法则。

顺时养生:学四季养生,防病养生的根本法则

顺时养生中医养生思想和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思想可能来源于《周易》“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所反映出的天人关系是人与自然有着共同的规律,人类时刻受自然法则的支配和制约。这种天人合一观应用于中医养生学中就形成了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和方法。如一年中因阴阳的消长而有四季寒来暑往的变化,随着这些规律性的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发生适应性的规律性变化。春三月,阳气升发,东风吹拂,冰雪解冻,万物复苏,百草萌生,天地自然生机勃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升发,各种生理功能日趋旺盛,新陈代谢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夏三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交合,万物繁荣茂盛,稻花飘香、鸟啼蛙鸣,呈现一派繁荣秀丽的景象。此时人体内的阳气也非常充盛,并运行畅达于外,机体处于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秋三月,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月明风清,丹桂飘香,霜露雁行,万物成熟,硕果累累,正是一个美丽的收获季节。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阳气随之内收。冬三月,阳气潜伏,阴气盛极,天气寒冷,大地冰封,草木枯萎,万物蛰伏,天地间呈现一片凋零冬眠状态。此时人体阴气渐生而旺,阳气潜伏在内,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也日趋缓慢。正是由于“天人合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灵枢•本神》)。

天人合一

在天人合一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顺应自然四时养生的原则主要有顺时避邪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所谓顺时避邪,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顺应四时气候、温度、湿度、光照度和气压等自然因素的变化,调节生活规律,避免时邪的伤害,以达到防病养生的目的。

吕氏春秋•尽数》中说:“毕数之务,在乎去害……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久雨)、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思是对于能使人致病的外感六淫之邪以及疫疠之气要能够及时地躲避它。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条件,对人体无害。而六气的异常变化,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六气则变为六淫,成为人体的致病因素。此外尚有“疫疠之气”等各种外界致病因素的困扰。所以避免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瘅热……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谓四时之序也。”当四时中的主气失去往来规律,过于激烈、应至而不至、不当至而至的时候,就成为伤人的六淫。因而,人们必须根据四时季节、时辰的变化特点,采取相应的避邪方法,保护正气。同时要注意四时节气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亦即《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说:“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 “八正”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重要的节气,这些节气是气候变化的转折点。节气交替所产生的温度、湿度、气压、光照等的变化,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自然界阴阳之气的交接与转折,人体气血、阴阳运行必然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注意交节变化,慎避虚邪是四时养生的重要内容。此外,还要根据四时气候的突变,及时而灵活地增减衣物,调整饮食,以保证僻邪不至、正气不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强调了顺应阴阳四时是人体养生长寿的根本,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因时养生的原则。春夏秋冬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征象,又是阴阳升降、寒暑更迭的标志。春夏天气温热,阳气发泄,气血活动趋向于表,运行较为通畅;秋冬气候寒凉,阳气收藏,气血活动趋向于里,运行较为滞涩。因此,在春和景明、风和日丽的时节,人的精神愉快,生命力较旺盛;而在寒冬腊月,阴晦的天气,则人往往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或者周身有不适之感。《易经•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人们如果能顺应自然,遵循自然变化规律,使生命的节奏随着四时气候变化进行调整,就能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www.xing528.com)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在顺应自然养生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整体养生观,如果脱离了顺应自然这一命题,就不容易理解其具体方法为何,只有将其置于顺应自然的框架之下,才能正确理解其内容。所谓“春夏养阳”,指在春夏季节,阳气盛长,万物开始生长茂盛,人体要顺应春夏季节变化,使机体阳气发泄,以适应生长季节。所谓“秋冬养阴”,指在秋冬季节,阴气闭藏,万物收藏,人体要顺应阳气收敛、阴气盛长的特点,使机体阴精内藏,以适应收藏季节。中医历来重视人体的阳气和阴精,认为二者是生命存活的物质基础,阳气固护于外,阴精守藏于内。因此,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协调好阴阳的关系,正如《素问•生气天论》所言,“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只有“阴平阳秘”,才能“精神乃治”。因此,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调养人体之阴阳是养生的根本法则。

小知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其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春季的3个月,是万物生长发育推陈出新的季节,对于春天赋予人的生发之气不要随便损害、劫夺和克伐它,这就是与春季相适应的保养“生气”的道理;夏季的3个月,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人们应使腠理保持阳气的宣通,这是与夏季相适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秋季的3个月,是一切植物生长平定可以收成的季节,人们应使神气收敛,保持与秋季的气候相协调,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收气”的道理;冬季的3个月,是万物闭藏的季节,呈现水冰地裂的寒冷景象,这时人们要适应冬季的特点,保持温暖,避免寒气的侵袭,这是与冬季相适应的保养“藏气”的道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生命的节奏随着四时气候变化进行调整,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