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口腔黏膜和皮肤组织结构的比较

口腔黏膜和皮肤组织结构的比较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皮肤和口腔黏膜在组织发生,结构与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皮肤和口腔黏膜都是由复层扁平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的,分别覆盖于体表和口腔腔面,对机体起保护作用。除皮脂腺外,口腔内无其他上皮附属物。口腔黏膜与皮肤的组织学基本上相同,可分为上皮和结缔组织两大部分,但也有其不同点。皮肤的复层扁平上皮和口腔黏膜各部之间,在角化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唇是口腔的门户,处于皮肤和口腔黏膜的交界部位。

口腔黏膜和皮肤组织结构的比较

皮肤和口腔黏膜在组织发生,结构与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由于所处的解剖部位和机能需要的不同,两者又各有其自身的特点。皮肤和口腔黏膜都是由复层扁平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的,分别覆盖于体表和口腔腔面,对机体起保护作用。并且都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受和传递表面各种刺激。除口腔后部外,口腔的上皮和皮肤的表皮都由胚胎外胚层分化发育而来。

皮肤有合成功能,制造维生素D和胆固醇,并分泌皮脂和汗液。而口腔黏膜并不出现这些现象,它主要分泌唾液以保持黏膜表面湿润,有助于咀嚼和运输食物,唾液淀粉酶对口腔内食物起部分消化作用。

皮脂腺外,口腔内无其他上皮附属物。在口腔内,往往在上唇和颊黏膜看到呈淡黄色小点的异位皮脂腺,即所谓法狄昔斑(Fordyce spot)。亦有报道它出现于牙槽黏膜与舌黏膜,其在口腔分布的功能意义还不清楚,可能是胚胎时期留下的皮肤部分。

皮肤和口腔黏膜的上皮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随着表层细胞的不断脱落,新的细胞不断从深层分裂增殖来补充。一般说来,口腔上皮转换比表皮快,但比胃肠黏膜上皮要慢(估计4 ~14d)。口腔不同区域之间也有差异。

上皮的增生和成熟受抑素(chalones)控制。抑素是成熟的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物质。抑素浓度越低,细胞的有丝分裂就越活跃。

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部分,口腔黏膜分为上皮和固有膜两部分。表皮和黏膜上皮均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中至少含有4种细胞成分:①角质形成细胞,形成角蛋白;②黑色素细胞,形成黑色素;③朗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ll)常可能在免疫反应中起作用;④麦克尔细胞(Merkel cell)位于基底层,常成群分布,可能来自于神经嵴或上皮细胞。此种细胞是一种压力触觉感受细胞,后面3种细胞总称为“明细胞(clear cell)”。真皮和固有膜均为结缔组织,其中有成纤维细胞形成胶原纤维和基质,巨噬细胞与机体防御机制有关。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胞成分,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复层扁平上皮和结缔组织之间,有簿层基膜相分隔,两者的连接界面是不平坦的。上皮深面向结缔组织伸展形成上皮嵴,结缔组织向浅层突起形成乳头,上皮嵴和结缔组织乳头相互嵌合,在切面上呈锯齿状连结。从整体来看,上皮嵴本身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样的系统,称为网嵴(rete ridges),这些嵴的构型显示出很大的区域性差异。如指纹嵴的构型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口腔各部黏膜之间,上皮和固有膜的连接型式同样存在区域性差异。(www.xing528.com)

口腔黏膜与皮肤的组织学基本上相同,可分为上皮和结缔组织两大部分,但也有其不同点。首先,在正常黏膜的最表浅部分通常没有颗粒层和角质层,而在口唇皮肤与黏膜移行部位,即唇红区,则稍有角化或角化不全。其次,黏膜的基底细胞为立方形,而不像皮肤基底细胞那样呈圆柱形。此外,黏膜的上皮细胞虽然也是从基底细胞演变而来,并逐渐向上推移,但不一定经过像皮肤那样的层次和形态,而且细胞彼此之间的联系也较微弱。

黏膜的上皮细胞,称为黏膜上皮,黏膜下方的结缔组织称之为固有膜及黏膜下层;通常黏膜上皮由数层立方形细胞所构成,细胞表现为透明的空泡状,距离基底层越远则核的形态越扁平而细长。固有膜相当于皮肤的乳头层,黏膜下层相当于皮肤的真皮网织层及皮下组织。固有膜直接位于黏膜上皮的下面,但其与黏膜上皮组织的连接,不如在皮肤中表皮与真皮之间那样紧密。固有膜的主要成分为弹性纤维,其次为胶原纤维。黏膜下层则主要为胶原纤维及较少的弹性纤维。固有膜及黏膜下层的组织中血管丰富,明显地较皮肤中多。

皮肤的复层扁平上皮和口腔黏膜各部之间,在角化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谓角化过程,是指角质形成细胞形成一种纤维性蛋白(角蛋白),并保留在细胞内的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最终成为完全角化的角化层细胞,细胞核消失,细胞死亡,最后脱落,具有这一特征的上皮称为正角化上皮,如皮肤的表皮和硬腭黏膜上皮。另一种是尽管角化作用在进行,但胞核不完全消失,这种上皮称为不全角化上皮,如唇黏膜和牙槽黏膜。还有一种是核保留而且角化作用不明显,称为非角化上皮,如口底黏膜。

唇是口腔的门户,处于皮肤和口腔黏膜的交界部位。唇的支架为骨骼肌(主要为口轮匝肌),外面为皮肤,内面覆有口腔黏膜,两者之间的移行区为唇红。唇的皮肤具有面部皮肤的一般特点。含有许多毛囊和皮脂腺,或称毛—皮脂腺单位,和薄的角化复层扁平上皮。表皮可分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化层等四层结构。在唇红区,毛—皮脂腺单位突然终止,代之以较厚的表皮,显示出深的网嵴,没有毛囊。当用酶消化除去真皮结缔组织之后,从深面来观察表皮时,可见表皮嵴吻合呈山脉状,而邻近的皮肤区则是平坦的,缺乏嵴,毛囊突起像宝塔,使皮区和唇红缘间呈现出明显的分界线。在活体内,真皮乳头突向嵴间的谷地,其中的毛细血管袢紧接薄层表皮,因而使嘴唇呈鲜明的桃红色,称唇红缘。唇红缘向内延伸即为口腔黏膜.这里的上皮比皮肤的表皮要厚得多,与固有膜结缔组织呈较深的锯齿状连结.这里没有毛囊和汗腺,但有唾液腺(与汗腺同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