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组织胞浆菌病分类及表现,非洲组织胞浆菌病病变

组织胞浆菌病分类及表现,非洲组织胞浆菌病病变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分有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原发性皮肤黏膜胞浆菌病,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及非洲组织胞浆菌病。非洲组织胞浆菌较大。原发性皮肤、黏膜组织胞浆菌病:本型少见。非洲组织浆菌病:表现多为慢性经过的浅溃疡,无浸润及明显炎性反应。非洲组织胞浆菌病:皮肤及皮下,关节等部出现肉芽肿及冷脓肿表现,还可有丘疹性、结节性、环形湿疹和鳞屑病样损害。而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死亡率很高。

组织胞浆菌病分类及表现,非洲组织胞浆菌病病变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真菌病,本病为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深部真菌病之一。本菌是一种双相霉菌。在组织中,是一种小卵园形(1~5μm),包藏在大单核细胞中并可见发芽状态。周围血液、骨髓、淋巴管穿刺液及溃疡渗出液用瑞咸氏染色,可找到该菌。临床分有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原发性皮肤黏膜胞浆菌病,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及非洲组织胞浆菌病。本病流行南、北美及东南亚等地。我国广东有一个新加坡归国华侨患本病,于舌部发生广泛性坏死和溃疡,半年后死去,本病患者常因侵犯网状内皮系统而致死。

(一)病因

组织胞浆菌是双相型霉菌,在组织中是一种小卵圆体,在培养基呈现菌丝相,可见分隔菌丝,小的圆形或梨形孢子及大而壁厚的棘状厚膜孢子。非洲组织胞浆菌较大。

(二)临床表现

1.口腔损害

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至少1/3的病例有口腔损害,表现有顽固性溃疡和肉芽肿,或疣状及乳头状增生。口内到处可见表浅性、炎性溃疡。也有描述:开始为硬结性斑块,溃破后向深部发展,形成持久性溃疡,疼痛,且有继发感染。

原发性皮肤、黏膜组织胞浆菌病:本型少见。黏膜损害好发于口腔黏膜。舌、唇、腭部和咽喉,表现为结节、肉芽肿,溃疡,坏死性丘疹,甚至脓肿。其少单独或与皮肤损害同时发生。若发展为播散型则预后不良。

非洲组织浆菌病:表现多为慢性经过的浅溃疡,无浸润及明显炎性反应。鼻、阴部及肛门黏膜也有类似损害。

2.皮肤损害

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病:初为脓皮病,窦及脓肿为初期表现,后发生脐窝状凹陷的小结节及丘疹和溃疡,溃疡呈穿凿状,它们成批出现。原发性皮肤组织胞浆菌病,是下疳样溃疡,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并有发生在阴茎上的报导。非洲组织胞浆菌病:皮肤及皮下,关节等部出现肉芽肿及冷脓肿表现,还可有丘疹性、结节性、环形湿疹和鳞屑病样损害。

(三)组织病理(www.xing528.com)

主要为慢性肉芽肿改变,细胞可见带荚膜的卵圆形小体。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组织胞浆素皮试呈阳性,即可诊断。Kanfman's报告荧光抑制试验简便,一小时可报告结果。

(五)治疗

适用于播散型,慢性肺型及重症原发性感染。

两性霉素B为首选药物,用量用法等见有关章节。也可用庐山霉素及球红霉素。或可内服克霉唑。当两性霉素B禁忌时,也可考虑长期磺胺类药治疗。

局部治疗:可用制霉菌素作局部外用。

(六)预后

原发性皮肤黏膜型和肺部型,预后一般良好。而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死亡率很高。

(陈远亮 朱友家 王继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