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震:震撼人类生活的自然灾变

地震:震撼人类生活的自然灾变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震期间,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3座新火山出现。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尤其是发生在夜间的地震,后果更为严重。如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42分,当时人们正在酣睡,事先毫无警觉,结果伤亡惨重,造成经济损失上百亿元以上。

地震:震撼人类生活的自然灾变

1960年5月21日至6月22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智利发生了20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在南北1400千米长的狭窄地带,连续发生了数百次地震,其中超过8级的3次,超过7级的10次,最大主震为8.9级,为世界地震史所罕见。地震期间,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3座新火山出现。这次地震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200万人无家可归;码头全部瘫痪,瓦尔的维亚城被淹没,智利国内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并引发了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海啸

当5月21日地震刚刚发生时,震动还比较轻微,但这种颤动与以往地震不同的是,它连续不断地发生着。接着,震级一次高于一次,震动也一次比一次剧烈。仓皇之中,人们摇摇晃晃跑到室外。这时虽然也有一些不太结实的房屋被震塌、震裂,偶然也有慌不择路的人们被压死和砸伤,但一些比较牢固的建筑物还都安然无恙。由于地震开始来势并不那么凶猛,人们还有时间躲避,伤亡人数不多。然而,连续两天持续不断的震荡使人们产生了松懈麻痹情绪,由于破坏程度不大,人们不像开始那样惧怕地震,有人甚至搬进了已被震裂的房屋中居住。5月22日19时11分,忽然地声大作,震耳欲聋。地震波像数千辆隆隆驶来的坦克车队从蒙特港的海底传来。不久,大地便剧烈地颤动起来。这次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一次震级最高、最强烈的地震,震级达8.9级(也有认为震级高达9.5级)。它发生在位于太平洋智利海沟、蒙特港附近海底,震中为南纬38.2度、西经76.6度,影响范围在南北800千米长的椭圆内。这场超级强烈地震持续了将近3分钟之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蒙特港是智利的一个重要港口,设施完备先进,具有较强的吞吐能力,但在这场地震的淫威下,所有房屋设施都被震塌,许多人被埋进碎石瓦砾中。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描述地震的概念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区域,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震中距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叫做等震线。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千米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其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通常用字母M表示。目前,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这种震级叫做里克特震级,俗称里氏震级,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1935年提出),共分9个等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地震的类型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灾害的特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成纵性和续发性等特点,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1.突发性

地震一般是在平静的状况下突然发生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震可以在几秒或者几十秒的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破坏,严重的顷刻之间可使一座城市变成废墟。尤其是发生在夜间的地震,后果更为严重。如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42分,当时人们正在酣睡,事先毫无警觉,结果伤亡惨重,造成经济损失上百亿元以上。

2.成纵性

在一个区域,或者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后,为调整区域应力场,或岩石破裂的延续活动,往往在某一时间内的地震活动呈成纵性出现,连续造成灾害。

3.续发性

强烈的地震不仅可以直接造成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而且往往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破坏。如由地震灾害诱发的火灾水灾、毒气和化学药品的泄露污染,以及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还有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等,此外还包括上述灾害所造成的社会各种损失。

地震的直接灾害与次生灾害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而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地震后的房屋

地震灾害破坏程度,除了与震级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距震中远近、震中区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人们的防震搞震意识、应急措施和预报预防程度等有关。

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

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附近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47.58万人。

1556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是目前世界已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1668年7月25日20时左右,山东郯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千米以上,史称“旷古奇灾”。(www.xing528.com)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人,毁城4座,数10座县城遭受破坏。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6级的强烈地震。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千米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相距120千米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0°N,103.4° E),发生震级为8.0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千米,累计受灾人数4624万。

全球20世纪以来的最强地震

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8.9级(又有报为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此次地震为历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8.8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8.7级,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8.7级,发生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俄罗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8.7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级,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9.0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1000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地震引发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地震的预报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辽宁海城1975年的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

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在第四个地震活跃期内,曾成功地对海城等几次大震做过短临预报,因此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审,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但是从世界范围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我们的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政府。属于地震系统的任何一级行政单位、研究单位、观测台站、科学家和任何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

临震应急准备

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的地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急工作:

1.备好临震急用物品。地震发生之后,食品、医药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供应都会受到影响水塔、水管往往被震坏,造成供水中断。为能度过震后初期的生活难关,临震前社会和家庭都应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水和日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2.建立临震避难场所。住的问题也是一件大事。房舍被震坏,需要有安身之处;余震不断发生,要有一个躲藏处。这就需要临时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各种帐篷都可以利用,农村储粮的小圆仓,也是很好的抗震房。

3.划定疏散场所,转运危险物品。城市人口密集,人员避震和疏散比较困难,为确保震时人员安全,震前要按街、区分布,就近划定群众避震疏散路线和场所。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资及时转运到城外存放。

4.设置伤员急救中心。在城内抗震能力强的场所,或在城外设置急救中心,备好床位、医疗器械、照明设备和药品等。

5.暂停公共活动。得到正式临震预报通知后,各种公共场所应暂停活动,观众或顾客要有秩序地撤离;中、小学校可临时在室外上课;车站、码头可在露天候车。

6.组织人员撤离并转移重要财产。如果得到正式临震警报或通知,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撤离房屋。正在治疗的重病号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少数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动员到安全区。农村的大牲畜、拖拉机等生产资料,临震前要妥善转移到安全地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要开出车库,停在空旷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

7.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市发生地震可能出现严重的次生灾害,特别是化工厂、煤气厂等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单位,要加强鉴测和管理,设专人昼夜站岗和值班。

8.确保机要部门的安全。城市内各种机要部门和银行较多,地震时要加强安全保卫,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和机密泄漏。消防队的车辆必须出库,消防人员要整装待发,以便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经济损失。

9.组织抢险队伍,合理安排生产。临震前,各级政府要就地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救人、医疗、灭火、供水、供电、通信等)。必要时,某些工厂应在防震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下暂停生产或低负荷运行。

10.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1)检查和加固住房,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对于笨重的房屋装饰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应拆掉。(2)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3)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4)进行家庭防震演练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以及“一分钟紧急避险”练习。

震后积极自救互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其次,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再次要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