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米雷军和移动互联时代:中国软件产业的兴衰

小米雷军和移动互联时代:中国软件产业的兴衰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业从巅峰跌到低谷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历史而言,WPS文字处理软件也曾经是中国软件业最辉煌的一页,堪称中国软件业的骄傲。金山与微软结怨源于双方签署的一份合作协议。诸多跨国软件企业看好中国巨大的软件市场,纷纷来到中国,争夺市场。此后,令金山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随着操作系统从DOS过渡到Windows平台,以及Word功能的不断丰富,WPS用户也逐渐通过‘格式开放’这座桥梁转移到了微软Word旗下。”

小米雷军和移动互联时代:中国软件产业的兴衰

事业从巅峰跌到低谷

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历史而言,WPS文字处理软件也曾经是中国软件业最辉煌的一页,堪称中国软件业的骄傲。

WPS自1989年推出后,迅速风靡全国,求伯君和WPS一夜成名。“当年在中国,WPS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几乎就是电脑的代名词,横扫中国办公软件市场。WPS在国内办公软件的市场份额曾高达90%以上,这是WPS当年足以傲视群雄的资本。”回忆起昔日辉煌,求伯君不禁感慨,“1992年到1994年,金山和WPS如日中天。金山汉卡也填补了我国计算机文字处理的一个空白,并由它带动了整个汉卡产业。”

1993年,鉴于求伯君为公司做出的贡献,香港金山公司的老板张旋龙在珠海为他买了一套价值200万元的别墅,作为奖励。

在当时市场上,每套WPS批发价是2200元,年销售量超过3万多套,创造销售收入达到6600万元,这对于当时的个人创业型企业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在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都是中国第一代电脑办公自动化用户。他们都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最流行的新事物之一就是“电脑学习班”,几乎每一个接触电脑的人都必须先学文字处理WPS、DOS命令、王码五笔、Windows 3.X等这几样东西。大街小巷的打字社,印刷厂基本上都在用WPS排版,各类高等院校的电脑课程讲授的是WPS,书店里的电脑类书架上也是形形色色的WPS使用手册和指南。当时的求伯君和金山成了很多有志青年学习的楷模和追求的目标。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WPS占据绝对优势的办公软件市场上,一场危机让金山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1996年对于金山是一个悲伤的年份,WPS告别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微软的竞争“输得一塌糊涂”;对于微软,则是“拿下”中国市场的标志性年份。也是在这一年,双方真正结下“怨仇”。

金山与微软结怨源于双方签署的一份合作协议。1996年,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微软主动找到金山,双方签署了一份后来被雷军认为是“我们上了微软的当”的“一纸协议”。结果是,WPS的用户“潜移默化”地转到了微软门下。金山与微软20年的恩怨,堪称中国软件业“与狼共舞”的典范案例。

为便于读者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大背景。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软件市场也急剧加大。诸多跨国软件企业看好中国巨大的软件市场,纷纷来到中国,争夺市场。

国际软件巨头微软的到来,对于金山和求伯君来说,无异于“狼来了”。公开的资料显示,创建于1975年的微软,是全球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导者,也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供应商和电脑软件公司,一直垄断着全球电脑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市场。微软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优秀的软件予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进行沟通的能力”。

1990年,Microsoft开发出Word的Windows版本;1992年,微软进入中国设立北京代表处;1993年,Microsoft推出Word5.0中文版。1994年,微软Word4.0进入中国市场。

到1996年,微软公司员工人数为1.6万名,资产达200亿美元,其营业额可与拥有30万名员工的IBM相媲美。

1996年8月,微软发布了Windows95 OSR2,将Internet Explorer 3捆绑其中,凭借微软在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强大优势,占据80%浏览器市场份额的Netscape从此开始没落。

随着操作系统从DOS过渡到Windows平台,以及Word功能的不断丰富,金山WPS的用户也逐渐通过WPS-RTF-DOC这座桥梁转移到了微软Word旗下——金山与微软交换文档格式的一纸协议,成为了WPS由盛到衰的转折点,这是金山所始料未及的。雷军当时说:“我们上了微软的当。”

如果WPS没有公布文件格式,或许微软根本没有在中国办公软件市场迅速崛起的机会。(www.xing528.com)

据金山内部人士介绍,微软一进入中国就盯上了金山。1994年最初进入中国时,曾有微软高管找到金山的创始人和最早的投资人——香港商人张旋龙,游说要收购金山,但颇有商业眼光的张旋龙思前想后最终没有卖;1995年初,微软开出年薪70万元的价码,邀请求伯君加盟微软中国,但被求伯君拒绝了。1996年,微软终于主动上门找上金山。

“当时微软找金山的目的非常明确,也很简单。”当年参与双方面谈的金山公司代表介绍说,“就是希望金山将WPS格式与微软共享。”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希望和要求,让微软不费吹灰之力就抢占了中国市场,令WPS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还差点把金山逼到倒闭的边缘。

金山的一位老工程师回忆说:“1994年的WPS如日中天,几乎垄断了国内电脑办公自动化市场。所以,微软进入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将WPS的老用户转移到Word平台上来。于是,微软主动向金山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与金山WPS在文档格式上兼容。然后,双方签署了一份协议——双方都通过自己软件的中间层RTF格式来互相读取对方的文件。当时金山并没有觉得WPS的格式是一个多大的秘密。”

WPS格式向微软开放意味着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原先的WPS用户可以使用微软Word打开、编辑WPS格式文档。就这样,金山将自己的“具有天然垄断性的”WPS格式“友好地”向微软开放了。

此后,令金山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1996年8月,微软发布了操作系统Windows95 OSR2(即中国用户通称的Windows97),捆绑了其IE浏览器产品,其多功能化设计加速了DOS系统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操作系统从DOS过渡到Windows平台,以及Word功能的不断丰富,WPS用户也逐渐通过‘格式开放’这座桥梁转移到了微软Word旗下。”

但当时,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凭借Windows的垄断优势,微软办公软件也一路凯歌,在全球范围内所向无敌。最终,Office95中文版成为了DOS版WPS的终结者——这一结局被雷军后来形容为“WPS在微软Word面前死了一回”。

曾代表中国软件业最辉煌一页的WPS,也无法逃脱“微软之下,寸草不生”这一全球软件业“咒语”。金山内部人士说,一纸协议,成为了WPS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突如其来的市场变故,让国内许多软件公司都傻了眼,一些公司相继倒闭。其实,雷军在1992年刚进入金山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做DOS下的软件没希望了”,而坚信Windows平台是未来方向,软件产品从DOS平台向Windows平台转移是大势所趋。当DOS版的WPS眼看就要被微软基于Windows的Word所取代,而求伯君非常看好Office市场的前景,于是决定进行反攻,开发类似Office的办公组件迎战微软,并试图以此化解金山产品单一化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也是香港金山被方正合并,求伯君脱离方正,自立门户之后的第一个软件产品,包含字处理、电子表格、电子词典等功能。

为了应对这场灾难,金山调动了所有资源。时任北京金山总经理的雷军组织了20多名程序高手,夜以继日开发Windows下的电子表格。珠海金山做Windows平台的金山皓月,后来又开发了字处理WPS for Windows。

“我们认为自己当时干的就是开天辟地的事情。我们北京金山只是一个开发部,‘盘古组件’做出来后,产品的宣传策划、市场营销等都要我们自己做,一时应付不过来。”雷军回忆说。

为了给用户营造一种不同于DOS下的WPS的感觉,求伯君决定新产品不再沿用WPS这个商标,而是使用了“盘古”这个颇有气势的新名字。

1995年4月,基于Windows的“盘古组件”正式发布,标志着金山首次进军Office市场。

但是这个几乎倾尽所有,被求伯君看好的“盘古”,并没有给金山带来转机,由于该产品失去了WPS这个用户熟悉的品牌支撑,最终也只售出2000多套,没有得到市场认可。不仅如此,金山还为此蒙受了较大损失,投入的200多万元开发、宣传费都打了水漂。当时,公司账上只剩几十万元人民币,公司走得只剩下十几个人。眼看就要关门。求伯君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别墅以维持公司运转。

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王全国见证了金山公司WPS横扫中国的盛况,但也见证了金山公司在1996年所遭遇的业绩从此一落千丈的艰难处境。出于各种考虑,王全国于1996年离开了金山。王全国说:“当时公司走得只剩下十几个人了!”而此时的雷军感到非常失落和迷惘,他当时也产生了辞职的念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