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京剧导演马科的六十年传世戏-孙豹隐文集

京剧导演马科的六十年传世戏-孙豹隐文集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十春秋六十戏——访著名京剧导演马科就在戏曲处于不那么景气之际,一出京剧《曹操与杨修》先是名噪津门,接着又享誉京华,理所当然引起了人们的惊讶和关注。听到《曹》剧的导演马科应邀来秦,帮助陕西省京剧团排演《曹》剧的消息,我急匆匆赶去他下榻的招待所采访。今年60岁的马导,整整导演了60出戏。1954年,京剧大师周信芳发现了马科的艺术才能,亲自将他推上了导演的位置。《曹》剧获奖后,拼搏了一年多的马科和长荣都病了。

京剧导演马科的六十年传世戏-孙豹隐文集

六十春秋六十戏——访著名京剧导演马科

就在戏曲处于不那么景气之际,一出京剧《曹操与杨修》先是名噪津门,接着又享誉京华,理所当然引起了人们的惊讶和关注。听到《曹》剧的导演马科应邀来秦,帮助陕西省京剧团排演《曹》剧的消息,我急匆匆赶去他下榻的招待所采访。挺巧的,在马导那儿还遇见了熟识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尚长荣和他的同事史美强、杨葆荣,气氛顿时活跃,大家你一言他一语地聊起来,原来马导还同陕西有着乡亲缘呢。早在1938年抗战伊始,他就由河北流亡到西安,加入了受地下党影响的戏剧团体“夏声社”。11岁的小马科在这里步入戏曲领域事业。说到这里,马导不无兴奋地告诉我:“这次来陕,一是受上海京剧院领导派遣,二是乡情的召唤哪!”

今年60岁的马导,整整导演了60出戏。这并非是巧合,而是他艺术心血的结晶。1954年,京剧大师周信芳发现了马科的艺术才能,亲自将他推上了导演的位置。在周先生手把手地扶持下,马科首次成功地执导了历史剧《文天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58年,他执导了革命现代京剧《红色风暴》。“文化大革命”初期,毛主席观看的《海港》就是他导演的。黑白颠倒的是,几天后回到上海,迎接他的却是牛棚。新时期以来,他的艺术之树结出累累硕果,他连续执导了《刑场上的婚礼》《甲午海战》《乾隆皇帝下江南》《盘丝洞》《曹操与杨修》等颇有影响的戏。说到《曹》剧,马导不禁激动起来:“为了证明京剧也能弹响当代中华民族思考的重大问题之弦,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可以跟着历史前进,为时代服务,我和长荣以及剧组的全体同志在搞《曹》剧时都玩上命了。为了高质量地排好《曹》剧,我们战高温,斗严寒,团结一心,互相补台,把整个身心都扑在了排戏上!”是啊,《曹》剧的成功来之不易,马导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为了增强剧本的舞台效果,马导曾写出45页的修改意见。在第一场,曹操与杨修首次走在一起,如何能准确深刻地揭示他们两人的内心世界,马导绞尽脑汁,彻夜不眠,终于想出了借用曹操《篙里行》里的诗句,让杨修一见到曹操先情不自禁脱口而道出诗的前两句:“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接着曹操也感慨万端地念出后两句:“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最终两人心心相印,走在一起,手拉手共同喊出了“你我相见恨晚”的心声。这一处理,人物的心理活动顿时升华,跃然台上。

马导作为科班出身的艺术家对传统艺术具有很深的造诣。而他又有幸受业于苏联艺术专家,对斯坦尼体系、布莱希特体系也很内行。他的导演特色既是强调导演是“三军统帅”,又注重发挥大家的作用;既发扬中国传统优良的东西,又不拘泥于传统;既敢于大胆改革,锐意求新,借鉴外来的艺术,又从不偏离民族风格,切实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这样,他导的戏,老观众能够接受,新观众也能接受,显示出高超的导演驾驭能力,表现出独特的导演风格。(www.xing528.com)

《曹》剧获奖后,拼搏了一年多的马科和长荣都病了。这次马导带病来陕工作,春节后陕京排演的《曹操与杨修》就能与观众见面了,马导对陕西的京剧寄予厚望,他毫不含糊地说:“《曹》剧的标准本应当在陕西!”因为他知道,《曹》剧的本子沉寂了一年多后是由陕西推荐于世的。他也知道,陕西的尚长荣在当今京剧舞台上的重要位置。

1989年1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