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犹太民族:聪明、富有,成就影响世界

犹太民族:聪明、富有,成就影响世界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玄璇尽管历史上从来不乏中伤犹太民族的种种流言飞语,但犹太人却依旧是世人公认的既聪明又富有、在各个领域建树颇丰的民族。他们所贡献给世界的成就,恐怕只字片语是难以尽述的,而他们尊师重教的传统,值得所有民族学习。在人类历史上,反犹主义是所有人类仇恨中持续时间最长、散布范围最广、手段最为暴虐的一种以一个民族为其对象的仇恨。

犹太民族:聪明、富有,成就影响世界

玄 璇

尽管历史上从来不乏中伤犹太民族的种种流言飞语,但犹太人却依旧是世人公认的既聪明又富有、在各个领域建树颇丰的民族。而除了辛德勒、杉原、德斯这些曾舍身援助犹太人的“异教徒”们,其实世界各地不轻信流言的正义之士,都努力理解着犹太人的种种执著,也都愿犹太人能得到永远的和平与安宁。

崇智的力量

据统计,获世界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23%是犹太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中有20%是犹太人;美国的百万富翁中有20%是犹太人;而在思想和艺术领域,犹太大师同样是群星璀璨。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洛克菲勒、基辛格、斯皮尔伯格……你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各大领域的巨擘很多是犹太人。他们所贡献给世界的成就,恐怕只字片语是难以尽述的,而他们尊师重教的传统,值得所有民族学习

美国每五个大学教师中有一个是犹太人,每五个大学生中也有一个犹太人,足见犹太人对科学和知识的重视。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不但仅次于敬神,而且也是敬神的一部分。《塔木德》(犹太教义之一)中写道:“无论谁钻研《托拉》(也称《律法书》或《摩西五经》,《旧约圣经》首5卷),均将受到种种褒奖。”正是犹太教的规定,使犹太人形成了一种几乎全民皆有文化的传统,学者被推上最崇高的地位,在犹太教的历史中,曾出现了无数个为保护学校而献身的英雄。另有犹太格言:“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假如父亲与教师两人同时坐牢而又只能保释一个人出来的话,做孩子的应先保释教师”——这正是犹太人尊师重教的真实写照。

永无安宁的炼狱之路

犹太人虽然有5000年的历史,但却经历了2000年流离失所、浪迹天涯的苦难岁月,而且几经屠戮,宛如穿行在一条炼狱之路上。在犹太人复杂的历史中,总共有三次大流散:第一次是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灭犹太王国,毁第一圣殿,犹太人沦为“巴比伦之囚”;第二次是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攻占耶路撒冷。犹太人从此逐渐疏散到南欧,北非和中亚等地区;第三次是公元前63年和公元135年,犹太人两次大起义,被罗马帝国血腥镇压,大批犹太人作为奴隶被带到罗马,犹太人主体离开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正是这三次大流散,造成了今天的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然而在世界性的反犹浪潮中,即便是背井离乡,犹太人也几乎未得到片刻的安宁。

人类历史上,反犹主义是所有人类仇恨中持续时间最长、散布范围最广、手段最为暴虐的一种以一个民族为其对象的仇恨。所谓普遍性是指世界上至少有30个国家不止一次地排犹;所谓持续性是指世界上反犹主义的历史从未间断;所谓暴虐性是指无论埃及的法老,还是波斯的哈曼,无论是“巴比伦囚虏’,还是犹太隔都,无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希特勒的“最后解决”,犹太人到处被驱逐、围剿、毒打、歧视、折磨和屠杀,大规模的集体迫害频频发生。

只因为是犹太人

许多学者分析认为,犹太人遭迫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犹太性,即他们的信仰——犹太教。犹太教是“一神论”,认为世界上只存在一位真神,所有其他的神和偶像崇拜都是虚妄的。他们拒绝承认相邻民族的神,拒绝向众神献祭,不拜祭世俗的皇帝。中世纪发生的种种反犹暴行,就是因为犹太人拒绝被同化,拒绝基督教的洗礼。而且如张伯伦所说耶稣不是犹太人,犹太人是出卖耶稣的那个犹大的后裔,因而犹太人被认为是一个罪恶的民族。世界性的反犹原因大多缘于此。希特勒本人就对此深信不疑。于是,犹太人成了全世界经常性的和传统性的仇恨和杀戮目标。(www.xing528.com)

英国作家乔叟在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将犹太人描绘成出于宗教礼仪的目的而残杀基督教儿童的凶手;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指责犹太人是意在用割肉的办法迫害基督教徒的高利贷者。而其时犹太人早已被驱逐出英国一百年和三百年,两位作家绝无可能接触到犹太人,他们的反犹主义思想无疑是潜意识继承而来的。尽管犹太人恪守着犹太律法中一系列的生活禁忌,长期以来离群索居,却反而招致人们的反感和猜疑,即便少数的犹太人努力与周围融合,结果也难如愿。

1894年,一位清洁女工在德国驻法使馆的废纸篓里捡到一封写有法国军事秘密的匿名信,引起法国特工部门的高度重视。炮兵上尉德雷福斯首先成为怀疑对象,怀疑的理由仅在于德雷福斯是个犹太人。当时,法国作家左拉等人挺身而出,伸张正义,结果与德雷福斯一同被迫流亡英国。“德雷福斯事件”的发生,令世界为之震惊。因为法国原本是一个具有法律传统的国家,而德雷福斯又是一个完全被法国文化同化的犹太人。但仅仅因为是犹太人,就不得不背负种种莫须有的罪名。于是犹太人明白了“同化”不是免受迫害的保护伞,犹太人只有自己拯救自己。

钱,也是上帝

大流散后,犹太人客居他乡,势单力薄。为了生存,必须从事小商小贩、放债放利等一些低贱的职业,因此在居住国形成低人一等的形象。而同时作为“有钱人”形象的崛起,又必然引起居住国居民的妒忌和掠夺的野心,这是犹太人不断遭受迫害的又一个原因。再加上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误导,犹太人则历来被取笑糟蹋,成为贪婪、吝啬,最善于“巧取豪夺”的投机商人的化身。

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在消费时难免节约,但这和“吝啬”是万万不同的。事实上犹太人以金钱为真正的上帝,面临文化同化,他们都以对钱的信念而不是宗教信仰作为犹太“血”的界定。因为流散世界的犹太人为了生存,必须珍视钱,加之他们没有土地和固定资产,这就养成了他们长期经商的传统,钱是犹太人逃亡时最便于携带的东西,也是他们赢得生存权的保障。因此,“赚很多钱”就成了犹太人的安全保障和寻求在受压迫时心理平衡以及征服对手的有力手段。

正因为钱的“准神圣性”,犹太人对钱非常珍爱,却决不做守财奴。犹太人认为提供帮助是“富人的责任”,获得帮助是“穷人的权利”;慈善与施舍不仅是他们的义务,更是他们的责任。犹太社团专门设有“吃饭日”制度,穷困的犹太学生可以分别到不同的犹太人家中去吃饭。也因此,犹太乞丐承袭了一身傲骨。就连在犹太餐馆里工作的侍者,脸上也透着傲气。一则犹太笑话中调侃道:有个犹太乞丐来到一座大都市,他摁响了一个富裕犹太人家的门铃,恳求得到些施舍。开门的女主人很尴尬地说家中没有现钱,并建议乞丐第二天再来。“不用了,”乞丐答道,“因为延期信贷,我已错过了一个发财时机。”除了犹太人的乞丐,恐怕再没有哪个民族的乞讨者会如此理直气壮、挑三拣四了。

血液里的信仰

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犹太商人夏洛克对反犹主义者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他(安东尼)曾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元的生意,讥笑我的亏蚀,挖苦我的盈余,侮辱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应该怎样?报仇呀。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报仇呀。你们已把残虐的手段教给我,我一定会照你们的教导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还哩。”犹太人于是成了睚眦必报的小人。

犹太教没有基督教的“原罪”观念,但《塔木德》认为,与幸福相比,人在苦难时更应该欢欣。因为,如果一个人终生幸福,说明也许他犯过的罪尚未被宽恕,但是通过受难,人所犯的罪便被宽恕了。灾难是好事。因此,每一个靠着对上帝的忠贞,在流散中不被异族同化的犹太人都相信,一切苦难都是上帝为惩罚他们的罪行而特意安排的,届时救世主自会拯救他们脱离苦海。流散的苦难生活,正是上帝对他们所犯罪孽的惩罚,他们只有忏悔和改过,上帝才会宽恕他们。显然犹太人是懂得忏悔的,每一次磨难来临,他们依赖着对上帝的敬畏,才顽强地生存下来,从来没有抱怨和放弃,更不会因自己遭受的苦难而迁怒于其他民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