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豆》:揭秘悼妓姬故事与词的源起

《红豆》:揭秘悼妓姬故事与词的源起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妓文化与悼祭主题撞击融会的唐代,还涌现出一些感人的悼妓故事。文人因悼怀妓女而死,这是较早的一个例子。从伤悼对象视点上看,较之悼亡妻,词这种体裁似被人认为更适宜于悼妓姬。最先出现的伤悼词,便正是以妓姬作为伤悼对象的。怀悼对象虽未确指,但属一个与词人有过交往的妓女无疑。一般说来,词尚叙写身边琐细之情,尤关注于男女私情——婚外的恋情,但柳永还是尽力将伤悼词雅化了。

《红豆》:揭秘悼妓姬故事与词的源起

每一时代盛行的文学题材主题,往往是跨文体的。在妓文化与悼祭主题撞击融会的唐代,还涌现出一些感人的悼妓故事。《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四引《闽川名士传》载,相传贞元年间,进士欧阳詹游学太原,感悦一位妓女,两下情甚相得,别时盟日至都时定未迎娶。

可惜欧阳生境遇不利,未能如期相迎,妓郁郁而病,临终时剪下云髻一缕留给欧阳生,以致“生为之恸怨,涉旬而生亦殁”。故事异文还提到该妓留下了一首遗诗:“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时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生启函见诗,竟然当即“一恸而卒”。

文人因悼怀妓女而死,这是较早的一个例子。

从伤悼对象视点上看,较之悼亡妻,词这种体裁似被人认为更适宜于悼妓姬。最先出现的伤悼词,便正是以妓姬作为伤悼对象的。早在五代南唐,已有张泌《浣溪沙》深情地吟咏:“枕障熏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而在北宋初年,这自然更精致地出现在相传曾被妓女们追奠的大词人柳永笔下,其《秋蕊香引》上片叹“好花谢,惟顷刻”,下片咏“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相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怀悼对象虽未确指,但属一个与词人有过交往的妓女无疑。另一首《离别难》也显系诉说死别的凄楚:

花谢水流倏忽,嗟年少光阴,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便因甚、翠弱红衰,缠绵香体,都不胜任。算神仙、五色灵丹无验,中路委瓶簪。人悄悄,夜沉沉,闭香闺、泳弃鸳衾,想娇魂媚魄非远,纵洪都方士也难寻。最苦是,好景良天,尊前欢笑,空想遗音。望断处、杳杳巫峰,千古暮云深。

“诗庄词媚”。一般说来,词尚叙写身边琐细之情,尤关注于男女私情——婚外的恋情,但柳永还是尽力将伤悼词雅化了。提起巫山神女的典故,人们都知道它本于宋玉高唐赋》以降的人神相恋故事,在这里,恰到好处地渲染了追慕亡妓那种如梦似幻,云烟迷茫的意境。同时,如此处理,也宜于将特定伤悼对象的不便人知的具体情况、身分背景有意加以淡化、模糊化,使之带有若即若离、朦胧神秘的意味。

词中悼妓,再早些可溯至唐,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五载:“《望江南》:《乐府杂录》云,李卫公为亡妓谢秋娘撰《望江南》,一名《梦江南》。白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王灼还引《明皇杂录》和《杨妃外传》云:唐玄宗入蜀,“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由这两个词牌得名的传闻,分明可以看出词一当萌芽就与伤悼妓姬题材主题有着不解之缘。这种情感抒发方式和情韵定势,伴随着相关文本的积累,形成一种具有稳态化内蕴的话语模式,又不能不使得词这种文体之于悼妓姬较为偏好。词长于抒情,喜写艳情冶游之事,对此可谓擅其胜场。不过,在悼妓姬时,联想起人神之恋那段浪漫情史,却不始于柳永。唐人多有与道姑、女冠交往的,与这些世外丽人打交道就颇带仙气,更何况唐人多把北里冶游称之为“游仙”,张文成就以此来绘声绘色地结撰了《游仙窟》传奇。

韦庄《悼亡姬》写道:

凤去鸾归不可寻,十洲仙路彩云深。(www.xing528.com)

若无少女花应老,为有缔娥月易沉。

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

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像嫦娥奔月故事,娥皇女英悼念舜而泪染斑竹故事,连同十洲仙岛、鸾风这样的胜境仙禽异兽,都涌到了悼姬妓者的笔端,组成了同“神女”人仙之恋接轨的意象群。

李甲《慢卷纳》一词也有意地以梦幻般的仙语特加点染,因此这一早期的悼妓词.也具有不应忽视的先导作用:绝羽沉鳞,埋花葬玉,杳杳悲前事。对一盏寒灯,数点流萤,悄悄画屏,巫山十二。莽脸星眸,蕙情兰性,一旦成流水。便纵有,甘泉妙手,洪都方士何济。

香闰宝砌,临妆处,迤逦苔痕翠。更不忍看伊,绣残鸳侣,而令尚有,啼红粉渍。好梦不来,断云飞去,黯黯倩无际,谩饮尽香醪,奈向秋肠,消遣无计。

有了这种符合艳情追怀先在视界的母题因子,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应当说,到了柳永这里,才用一种闪烁迷离的笔触勾勒出了悼妓姬的词韵。

悼妓姬词,似总偏好用花花草草等芬芳优美的意象,来染浓所展示的柔情蜜意,悠长的缠绵悱恻之情。《水云村吟稿》载刘填《湘灵瑟·故妓周懿葬桥南》,还在特定的气候中叙写花草之于冷风细雨下的零落凄寒:“酸风羚泠,哀笳吹数声,碎雨冥冥、泣瑶英。花心路,荚蓉城,相思几回魂惊。肠断坟草青。”凄黯之景的状写,似更有利于衬显如花似玉般美貌佳人的凋零。高观国《永遇乐·次韵吊青楼》一词也具有这种特色:“浅晕修蛾,脆痕红粉,犹记窥户。香断帘空。尘生砌冷,谁唤青鸾舞。春风花信,秋宵月约,历历此心曾许。衔芳恨、千年怨结,玉骨未应成土。

木兰艇子,莫愁何在?谩系寒江烟树。事逐云沉,情随佩冷,短梦分今古。一杯遥夜,孤光难晓,多少碎人肠处。空凄暗、西风细雨,尽吹泪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