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山时代圣王现身

龙山时代圣王现身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考证,龙山时代的绝对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由此可见,生活在龙山时代的颛顼、帝喾、尧、舜、禹五位上古圣王的都城均在中原地区。由于颛顼、帝喾、尧、禹等四位生活在龙山时代的上古圣王均未在济南地区留下遗迹,所以本文暂不介绍,而只讲述舜与济南、龙山文化的渊源。舜作为一代圣王,种种故事流传甚广。

龙山时代圣王现身

在我国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是华夏文明的祖先。我国上古史上的五帝时代,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位圣王统治的时代。据学者研究,五帝时代的年代范围大致在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2100年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延续约2400年之久。根据许顺湛先生选定的年代框架:帝舜一世50年,约为公元前2150—前2100年;帝喾十世(包括尧)400年,约为公元前2550—前2150年;颛顼九世350年,约为公元前2900—前2550年;黄帝十世以上1520年,约为公元前4420—前2900年。如与考古文化相对应,大概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至龙山文化时期。前文说过,由于龙山文化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所以被统称为“龙山时代”。据考证,龙山时代的绝对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由此看来,除了黄帝生活在仰韶文化时期,颛顼、帝喾、尧、舜均生活在龙山时代。除了“四帝”,还有一位上古圣王也生活在龙山时代,他就是禹。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河南省濮阳县的高城龙山文化城址或为古代文献所载的颛顼所都之“帝丘”。帝喾的都城目前尚未发现,有学者推测古代文献所载的帝喾所都之“亳”大约在河南省偃师市的尸乡沟一带。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龙山文化城址或为《史记》记载的尧都“平阳”,也可能是尧、舜所都之“平阳”。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河南省登封市的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可能是古代文献所载的禹所都之“阳城”。由此可见,生活在龙山时代的颛顼、帝喾、尧、舜、禹五位上古圣王的都城均在中原地区。然而,古代文献明确记载舜为东夷人。虽然舜接受尧的禅让称帝后移居到了中原地区的“平阳”,但他此前却在东夷地区留下了大量遗迹和传说,其中就包括济南的舜迹。

由于颛顼、帝喾、尧、禹等四位生活在龙山时代的上古圣王均未在济南地区留下遗迹,所以本文暂不介绍,而只讲述舜与济南、龙山文化的渊源。世人皆知济南被誉为“泉城”,然而却鲜有人知道济南在历史上曾有个“舜城”的雅号。其实,济南被称为“舜城”不足为怪,只需看看如今济南地区的舜迹,听听关于舜的传说,就能感受到一代圣王大舜对济南的影响是何等强烈而深远了。

说起舜与济南的关系,或许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历山(亦名舜山或舜耕山,今称千佛山),此山之名正源于“舜耕历山”的故事。相传,舜出身贫寒、家境穷困,在他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后来,其父瞽叟又娶了继室,年幼的舜从此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受尽了磨难。因为舜的继母生性泼辣,其父又懦弱无主见,所以舜经常挨打受骂。继母生下一男一女后,对舜的态度就更加恶劣了,总想将舜赶出家门。尽管舜勤劳能干,十分孝顺,但其继母仍旧不依不饶,多次设计陷害、虐待舜,最终挑动瞽叟发怒,将舜赶出了家门。无家可归的舜只好独自来到历山边搭了个茅棚住下,开始烧荒垦地,自食其力。起初,舜在耕作期间多以野果充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舜像往常一样到田间垦荒劳作。当他累了正在地头休息时,忽听得“扑哧、扑哧”的鼻息声,他抬头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一头体型硕大的大象正朝他走来。舜本想躲避一下,没想到大象并无恶意,只见它走到舜垦荒的地方,用鼻子卷走一块巨大的石块,然后开始用力地刨地。由于大象力大无穷,所以不多时就开垦出了一大片地,舜见此状真是又惊又喜。此后,这头大象每天都来帮舜垦荒,久而久之,舜与大象之间就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于是舜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大象耕地。自从有了大象的帮助,耕地面积逐渐扩大,不过也因此出现了新的问题。地里种上庄稼后,不仅长出了杂草,还生了害虫,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就忙不过来。面对着杂草丛生、害虫遍野的大片耕地及庄稼,舜不禁心中着急。正在他发愁之时,忽然从山上飞来一群小鸟,蹦蹦跳跳地去地里啄起了杂草和害虫。有了鸟群的帮助,舜的田地获得了大丰收。舜靠自己垦荒种地、辛勤劳作收获的粮食,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还将多余的粮食送给了家人和乡邻。“舜耕历山”“象耕鸟耘”的传说由此流传至今,成了千古美谈。

由于舜为人厚道,品德高尚,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继母和生父坚守孝道,所以在青年时代就以孝行闻名乡里,为世人所称颂。当时,年老体衰的帝尧欲寻找接班人,寻访了许由、巢父等贤能隐士却屡屡遭拒,于是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便将德才兼备的舜推荐给了帝尧。为了考察舜的品行和能力,帝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故引来了众人的称道和追随。因为舜在童年时期被父亲和继母赶出家门时曾到历山垦过荒、种过地,所以为了让追随他的人学会种地技能,收获更多粮食填饱肚子,他便率领众人再次来到历山一带耕种田地。在舜的教化和影响下,当地居民不争不抢,都甘愿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他到雷泽一带捕鱼,当地民众都能以他为榜样将丰饶的渔场让与别人,兴起了一股文明礼让的新风尚。他又到黄河岸边教大家制作陶器,影响和带动大家做事精益求精,恪守职业道德,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总之,无论舜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心甘情愿地紧紧相随,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故而只用三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城市。帝尧在得知这些情况后不禁心中大悦,认为舜是一位合格的、理想的接班人,于是心满意足地将天子之位传给了舜,从而成就了一段“尧舜禅让”的千古佳话。而舜在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曾多次耕种过的历山,如今不仅已成为济南市的三大名胜之一,而且在济南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如历下区、历城区、历下亭、舜耕路、舜华路、舜耕山庄、舜耕小学、舜耕中学等地名、建筑、道路和单位名皆来源于“舜耕历山”。

舜作为一代圣王,种种故事流传甚广。据史籍记载,舜虽为帝颛顼的后裔,却五世平民,出身寒微。其童年时期的遭遇甚为不幸和悲惨,继母为人嚣张跋扈、两面三刀,弟弟象桀骜不驯、甚为傲慢,他们串通瞽叟一起对舜施以虐待、迫害,曾多次设计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上天保佑,每次当家人加害于他时,舜都能及时躲避,幸运逃生。难能可贵的是,舜并不记仇,对父亲和继母依然坚守孝道,对弟弟象仍旧十分友善,一直把他们当作亲人,不离不弃。舜凭借如此非凡的品德,在青年时期便闻名于天下,以至于帝尧访贤、选接班人之时,四方诸侯联合举荐了舜。后经考察,帝尧命舜担任摄政王,还给了舜不少赏赐。

然而,本性难移的继母和弟弟象见此状况,愈加嫉妒、眼红,再次挑唆其父瞽叟,打算谋害舜,以图霸占舜的妻子和财物。瞽叟先是让舜去修补仓房的屋顶,当舜爬到上面之时,继母和象却撤掉梯子,并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危急时刻,舜灵机一动,借助之前准备好的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从而幸免于难。瞽叟见此招无效,便又生一计,让舜去挖井。眼见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连忙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封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壁上横向挖了一条通道,及时从中逃出,又躲过了一劫。不过,这次舜并未马上露面去找父亲和弟弟算账,而是先悄悄在外躲避了一段时间。因此,瞽叟、继母和象以为阴谋终于得逞,舜肯定是死了,于是瓜分了舜的家产。象将牛羊和仓房分给了父母,自己留下一些贵重的财物,还想霸占舜的两个妻子。象心安理得地住进了舜的房子,得意扬扬地弹起了舜心爱的琴。没想到不久之后,舜又突然出现在了他们面前,他们顿时惊慌失措。由于当时舜已是帝尧所任命的摄政王,所以瞽叟、继母和象惹此大祸,自知理亏,害怕舜对他们进行制裁和报复。未料到,舜仍然不把此事放到心上,并未计较,依然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友善待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瞽叟、继母和象终于被舜的高尚品德和宽广胸怀所感化,痛改前非。象后来在舜的扶持下,成为一方诸侯,将自己的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据说盛行于世的“象棋”还是由他发明的呢。

处理好了家事,稳固了“后方”,舜安心当起了摄政王。在摄政期间,舜推行“五教”,使人民普遍受到教育,父母兄弟之间关系都处理得很好,于是家庭和睦,国泰民安。主管百官职事时,舜将繁杂的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大胆启用了未受帝尧重用的民间贤能人士“八元”“八恺”,让他们分别掌管土地和教化,还将恶名昭彰的“四凶族”流放到了边远荒蛮之地,可谓政绩斐然,显示了卓越的治国方略政治才干。经过多方考验和多年历练,舜的品行和才干终于获得帝尧的认可。于是,帝尧选择吉日,举行大典,正式禅位于舜。

其实,舜承尧登帝位之事还有一段小插曲呢。据史料记载,舜摄政28年后,帝尧才去世。帝尧生前虽已禅位于舜,但舜却并无野心,为帝尧守丧三年后,便打算让位于帝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的南岸。但是,各部落首领都去朝见舜,百姓如打官司也都到舜那里告状,民间还编了许多赞颂舜的歌谣,大家全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对其不予理会。正所谓“人心所向,天意所归”,舜无法推卸,只得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这座都城并非尧都“平阳”,而是“蒲坂”,即今山西省永济市。

登上天子之位的舜励精图治,又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他重新修订历法,举行祭祀上帝、天地四时和山川群神的大典;他把各地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规定了“五年一巡狩”的制度,通过调查民情以考察诸侯,明定赏罚,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他还改革刑罚,用“象刑”代替“实刑”以示警诫,用流放代替肉刑以示宽容,增设鞭刑、扑刑、赎刑等新刑罚,对不思悔改的罪犯严加惩治,最终使得天下人心悦诚服。

舜又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之前已位列朝班的禹、弃、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等大臣的职责并不明确,所以舜对他们的职责和权限进行了具体划分。他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罚;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和收集意见。舜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经过这次整顿,朝野上下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每位大臣都建功立业,取得了辉煌的政绩,其中成就最大的当属禹。禹为治理天下水患,身先士卒,“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民众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制服了洪水,使天下民众安居乐业。最终,禹凭借卓越的政绩和民心的拥护而获得帝舜的赏识和信赖。帝舜效仿帝尧,将天子之位又禅让给了禹,再次成就了一段禅让的千古佳话。

从天子之位退下来的舜,并未贪图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和安逸的生活,而是心系民众,再次踏上了南巡的征途,没想到却因年老体衰、过度劳累而死在了南巡的途中,埋在了异乡,魂归九嶷山。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和女英为此伤心不已,泪洒斑竹,投江殉情,留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如今,虽然时过境迁,后人却从未忘记舜的功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尧天舜日”等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尧、舜、禹的名字和传说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和中华儿女的记忆里。

虽然舜生前曾执政于山西平阳和蒲坂,死后又葬于湖南九嶷山,但其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却很可能是在山东度过的,因为无论是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市,还是菏泽市、诸城市,均留下了大量舜的遗迹和有关舜的传说。以济南地区为例,除了上文所说的历山(即千佛山)和“舜耕历山”的传说以外,还有舜井、舜庙、舜祠、娥皇女英祠、珍珠泉等遗迹。

说起“舜井”,据说,在舜之前,古人饮用的一般都是河水。但河水容易被腐烂的动植物污染而发生变质,从而导致人们生病。再说如遇旱季,河水干枯导致无水可饮,会对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于是,舜帝巡游天下,将由其麾下重臣伯益发明的挖井技术传播到各地,教授和动员各地民众挖井取水,使人们喝上了比较干净卫生的井水。为了纪念舜帝的功德,这些水井均被称为“舜井”。济南的这口舜井,又名舜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如今位于济南舜井街中段西侧,与宽厚里仿古街区只有一路之隔。据《历城县志》记载,此井原在济南旧城南门大街的舜庙中。舜庙,也称舜祠或舜园,位于大街之西,由宋金元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全真教掌教丘处机赐名为“迎祥宫”。此庙院落广大,殿宇巍峨,满院松柏苍翠,曾被誉为“松韵南熏”,列入“济南十六景”之一。庙内有供奉娥皇、女英神像的娥英祠,还有元代济南状元、史学家张起岩撰文书写,著名文学家张养浩篆额的迎祥宫石碑,因是济南两大乡贤合作的珍品,故被誉为“济南府的文化镇府之宝”。

舜井

舜井的井口直径为0.5米,石砌井壁,上置块石雕凿的圆口作岸,四周绕以石雕栏杆,一根粗壮的铁链拴在栏杆上垂入井内,寓“舜井锁蛟”之意。舜井所在的泉池西墙壁上挂有一“舜井”黑字铜匾,据说往日的舜井旁还立有一座“龙虎护法”石碑,供有“圣井龙泉通海渊之神”木牌。舜井在历代正史中都有记载,不过均泛称其在历山之下,直到唐代的记载才明确说明它在此处。宋代习称其为“舜泉”,因为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特作《舜泉诗》,苏轼也曾为其书写立碑,故此成为一个著名的景观。此外,金代的《名泉碑》、明代的《七十二名泉诗》、清代的《七十二泉记》等著作对舜井也均有收录,苏辙、元好问、曾巩等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文学大家也都曾作诗盛赞。

关于这口舜井的来历,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它只是舜当年带领民众所挖水井的其中一口,另一种可能为此井或许就是舜被其父瞽叟和其弟象设计陷害而死里逃生的那口。然而,无论怎样,都不重要了,如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大都在垂入此井之中的那条铁链上。关于这条神秘的铁链,其实还隐藏着一段“舜井锁蛟”的古老传说呢。

相传在舜帝执政时期,大禹受命治理天下洪水。当大禹率领民众将中原地区的洪水治理好以后,便来到了黄河下游的济南地区。他看到这里仍旧洪水肆虐,导致民不聊生,于是决定暂居于此,和当地民众一起治理洪水。终于,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洪水被制服了,当地恢复了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由于大禹治水有功,深得民心,所以舜帝打算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大禹。然而,有一条黑蛟龙却早已觊觎舜的帝位很久了。这条黑蛟龙名为巫支祁(或无支祁),住在东海里。据说此龙身长百尺,青躯白额,金目雪牙,摇头晃尾,可直达云霄。黑蛟巫支祁野心勃勃,对于舜的帝位垂涎欲滴,一直想当天下首领,曾多次找舜帝提出此要求而被严厉拒绝。当得知舜帝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大禹之后,黑蛟巫支祁非常生气,对此怀恨在心,打算报复舜帝,除掉大禹。舜帝去世后,巫支祁以大禹为敌,处处与其作对。一天,巫支祁看到二郎神挑着两座山,走到济南时放下担子稍作休息,于是便施展妖术让那两座山在济南生了根,致使二郎神再也无法挑走。这两座山在济南生根后增长很快,大禹担心此二山会将刚治理好的济南压垮,于是赶紧将此事报告给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给了大禹一些丹药,让其撒在两座山的周围。等大禹率人将丹药围着这两座山撒了一圈后,山果然就不再生长了,后来人们便把这两座山称为“南药山”和“北药山”。王母娘娘听说大禹将济南地区的水患治理好了,便决定亲自去看看,于是降临到玉函山。王母娘娘在玉函山暂居期间,也听说东海有条恶龙经常来此地作乱,于是临行前便将一个盛放仙药的玉匣留在山上,并命青鸟严加守护。(www.xing528.com)

一天,恶龙巫支祁率领东海的鱼鳖一起出动引发洪水,淹没了历山、村庄和农田,导致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大禹只得将这些百姓转移到泰山、兴隆山、龙洞山等地势较高的地方暂时躲避。为了让人们重新过上太平的生活,大禹带领民众不辞辛劳,日夜治水,以消除水患。当大禹看到巫支祁率领虾兵蟹将正在洪水中兴风作浪,便怀揣照妖镜,身带定海针,手挽降魔铁索,乘着木筏与巫支祁在风浪中进行了一番殊死搏斗。正在二者酣战之时,王母使者青鸟前来助阵,将王母娘娘留在玉函山上的仙药撒向巫支祁,恶龙随即晕倒。大禹趁机抛出降魔铁索,把巫支祁捆住,然后将其牢牢地锁在舜井里。

其实,恶龙巫支祁之所以寓居在东海也是有原因的。传说济南黑虎泉附近以前生活着一头凶狠的黑虎,经常外出伤人,搞得民不聊生。东海龙王得知此事后决定为民除害,杀掉黑虎,便带着儿子化成人形来到了黑虎泉。不料二人却中了埋伏受到重创,东海龙王和龙子双双被囚。原来,黑蛟龙巫支祁与黑虎是好朋友,他听闻东海龙王打算铲除黑虎的事情后,及时向黑虎通风报信,所以黑虎才设下了埋伏。黑虎将东海龙王父子囚禁后,黑蛟龙巫支祁也趁机霸占了东海。但掌管东海后的巫支祁野心膨胀,还想掌控陆地,因为只有将陆地纳入其管辖范围,他才能真正实现统领天下,所以一直想抢夺舜的帝位,哪知会让大禹抢占了先机。

黑虎泉附近住着一对父女,以小本生意谋生。父女俩为人厚道,乐善好施。一天,父女俩意外看到了被囚禁在黑虎泉的东海龙王父子,于是悄悄地解开了捆在他们身上的铁索。东海龙王回到龙宫,却发现东海已被恶龙巫支祁折腾得不像样子。适逢巫支祁率领虾兵蟹将兴风作浪,与大禹激战于河中,于是东海龙王也派兵前去为大禹助阵。最后,巫支祁被大禹擒住,锁在舜井中悔过,东海也由此恢复了平静。重新掌管东海的龙王父子为了报仇,领兵再次来到黑虎泉,经过一番恶战后,黑虎受伤,落荒而逃。

再说巫支祁,被大禹和众人合力降伏后仍心有不甘。他在井底奋力挣扎,却怎么也无法挣脱捆在身上的铁索,于是瞪着两只怪眼问:“你们什么时候放我出去?”大禹说:“等到铁树开花之时,你就可以出来了。”意思就是被锁在井中的黑蛟龙将永远不能重见天日,因为铁树怎么会开花呢?然而,世事难料,后来这条黑蛟龙竟然遇到了多次逃生机会并最终成功逃脱。

据说,到了清朝末年,有个从外地来的差役因口渴,到舜井取水喝时,顺手将头上的红缨帽子挂在了井口的铁柱子上。不多时,猛听得“轰隆隆”“哗啦啦”一阵巨响,井水喷涌了上来,差役吓得大惊失色。旁边一位知道真相的老济南见事不好,立即冲上前去摘下了挂在井口铁柱上的红缨帽子,井水才得以缓慢回落。原来,被锁在井底的黑蛟龙巫支祁看到挂在铁柱顶端的红缨帽子,还以为是“铁树开花”了,便想挣断铁索逃出舜井。等到中华民国时期,韩复榘主政山东之时,马路上开始有了电灯。一天,韩复榘为其父亲做寿,为了表示隆重,便让人把舜井街上的木头电线杆全部换成了铁柱子。没想到,铁柱子上异常明亮的电灯又引起了井底黑蛟龙的注意,它又以为铁树“开花”了,于是想挣扎着出去,再次搅得井水外冒。济南当地一名老者见状惊恐万分,连忙对着井口大声呼叫:“那是电灯,不是铁树开花!”数声过后,井水才慢慢平复。1949年后,一天,南部山区有一位壮汉从山中砍了一担柴,挑到济南市区来卖。出于好奇,他想顺便到舜井看看“黑蛟龙”,以验证传说是否为真。他不等放下柴担,就急忙往井里瞅,哪知这一瞅坏事了,猛听得“轰隆隆”“哗啦啦”一阵巨响,接着一条大“黑蛟”从井里飞出,然后摇头摆尾地径直向东海飞去。当人们听闻此事聚集到舜井边时,发现那条粗壮的铁链早已不在井内,而是凌乱地堆在了井壁北侧,而且上面满是污物。那么,黑蛟巫支祁为何会逃脱呢?原来那位壮汉所砍的柴上不光带有青青的叶子,还带着各种颜色的鲜花,因为扁担的两头均包着铁皮,所以巫支祁误认为是铁树开花了,于是才挣断铁索飞出井外,逃回了东海。从此以后,人们只能看见舜井里有条铁索,却再也觅不到黑蛟的踪影了。

关于“舜井锁蛟”的传说,还有一个版本。相传大禹治水时,降伏了一条兴风作浪、破坏河道的蛟龙,并用铁链将其牢牢锁入舜井中,还告诫蛟龙只有等到铁树开花时才会释放它。千年以后,井边的铁树终于开花,但是经过悔罪并改恶向善的蛟龙此时已不愿离开美丽的济南,于是飞到南部山区化作了青龙山,护佑着山灵水秀的泉城。

如今,当人们到舜井街、宽厚里一带游玩时,如路过舜井,总会不自觉地去井边看看,然而却再也没人发现蛟龙的踪影,只看见一条粗壮的、锈迹斑斑的铁链一端锁在井口栏杆上,另一端则垂入早已干涸的井底。说实话,舜井这一古迹能够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保留下来也算是非常幸运了。

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历山之下有舜井,历山之上有舜祠。如此看来,现在的千佛山上应该还有一座舜祠。那么,如今舜井依旧在,舜祠何处寻?幸运的是,虽历经千年岁月沧桑,但舜祠尚存于千佛山。遗憾的是,舜庙却消失了。前文说过,舜庙与舜井都在济南旧城南门里的舜井街上。舜井在2008年济南市对舜井街的全面改造中,受到有识之士的极力维护才得以幸存。2018年年初,经过重新修缮的舜井在原址复现,重新与市民和游客见面。尽管在周围高楼大厦的映衬下,失而复现的舜井显得多少有些落寞,但舜井西侧的高大石碑,仍显露出这处景观昔日的风华。然而,舜庙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城市改建中就消失了。由于如今重建后的舜井西侧已全被建成了商业楼宇,地面也全被硬化铺装,所以舜庙已经无法再现。其实,这座曾辉煌一时的舜庙建造年代与千佛山上的舜祠差不多,均不晚于北宋时期,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今被毁却无法重建,的确是莫大的憾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年来,随着济南宽厚里仿古街区的建设,一座崭新的舜帝庙却在与舜井东侧仅一路之隔的宽厚里出现了,这或多或少弥补了舜庙无法重建的遗憾,也算是对舜庙这一历史遗迹的缅怀与纪念吧。不过,许多不了解舜庙历史的游人在路过此处时都会禁不住产生疑惑:在寸土寸金的宽厚里这块商业宝地上,为啥要建一座舜帝庙呢?其实,这座舜帝庙与其他庙宇性质不同,并非宗教场所,而是一个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走近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抬头便看到正门牌匾上的“舜帝庙”三字。进入院中,环顾四周,只见院内四壁上均有彩色壁画,描述了舜帝的主要生平事迹。迎面影壁之后有东西二殿分居左右,殿内以木雕人物的形式展现了上古时期的一些先贤名人。此庙主殿名为重华殿,殿内正面为舜帝和他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的塑像,舜帝居中而坐,娥皇和女英分侍左右,殿内两侧则分列着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大臣们的造像,使殿内气氛显得庄严肃穆,威武壮观。或许,不少人还不习惯在宽厚里这个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区出现一个有些“不伦不类”的建筑,但作为一个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不仅要重视经济振兴与发展,也要重视文化传承与弘扬,毕竟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根基所在。

舜祠

除了舜耕山(即历山或千佛山)、舜井、舜庙、舜祠以外,济南还有一处历史遗迹与上古圣王舜有关,那就是娥皇女英祠。娥皇女英祠,亦名娥皇女英庙,位于今济南市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公园内。为此,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将从趵突泉流出的溪水称为“娥英河”。据史料记载,娥皇和女英均为帝尧的女儿,娥皇为长,女英为次,均为舜的妻子。虽然舜的家庭关系复杂,家庭环境异常恶劣,但是娥皇和女英这两位聪明贤惠的夫人却凭借智慧和宽容,既维护了舜的名声与安全,又化解了家庭危机。她们将一本难念的“家经”念得如此顺溜,真是难能可贵,所以西汉刘向在《列女传》里将这二人列入“母仪传”第一,对她们赞誉有加。

舜帝晚年,听闻南方九嶷山一带发生了战乱,于是想亲自去考察一下。娥皇、女英两位夫人看到舜帝已年老体衰,就想陪着他一起去。但舜帝考虑到此行路途遥远,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担心两位夫人发生危险,所以便悄悄带着几个随从踏上了南巡之路。娥皇、女英得知舜帝已出发南巡的消息后,立即启程追赶。当她们追到扬子江边时遇到了大风,一位渔夫把她们送上了洞庭山。后来,她们终于打听到舜帝的消息,没想到却是舜帝去世的噩耗。她们听当地人说,舜帝到达九嶷山地区后,平息了当地的战乱,但因长途跋涉、劳累过度而死于苍梧之野,遗体被埋在了九嶷山上。听到舜帝去世的噩耗,娥皇、女英两位夫人伤心不已,她们站在湘江边上,隔江望着九嶷山痛哭流涕,泪洒青竹,随后便一起跳进了波涛滚滚的湘江。据说,她们死后化为湘江女神,人称“湘妃”或“湘夫人”。而曾被她们泪水浸染的竹子则变成了“斑竹”(也称“湘妃竹”或“潇湘竹”),竹子上的斑点恰似斑斑泪痕,见证了舜与娥皇、女英的传奇爱情。后人为了纪念二位夫人,敬仰她们对爱情的忠贞,所以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建立了庙宇或祠堂,其中就包括济南趵突泉畔的这座娥皇女英祠。

有意思的是,娥皇、女英二位夫人的眼泪不仅造就了“湘妃竹”,还造就了济南的第三大名泉——珍珠泉。据说,当年舜帝南巡独自先行,娥皇、女英二位夫人随后紧追,路过济南时,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盛情接待。临行前,她们不忍与热情的民众分别,泪水滚滚而下。后来,这惜别的泪水便化为泉水。由于从地下泉眼中涌出的水泡似串串珍珠,又或者因为二位夫人的眼泪珍贵如珍珠,故该泉被后人称为“珍珠泉”。正如济南民谣所云:“娥皇女英惜别泪,化作珍珠清泉水。”

除了上述与舜及其夫人娥皇、女英有关的历史和自然遗迹以外,还有一些现代事物也深受舜的影响,例如舜耕路、舜华路、舜耕山庄、舜耕小学、舜耕中学、舜网等。由此可见,舜在济南所留的遗迹是何其多,舜对济南的影响是何等深刻而长远。所以,济南被誉为“舜城”也是名副其实的。相比“泉城”而言,或许“舜城”这个雅号对于济南这座古城来讲更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

既然舜在济南留下了如此多的遗迹和传说,又是生活在龙山时代的一位杰出的圣王,那么舜与济南地区的龙山文化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城子崖遗址这一龙山文化遗存是否为舜及同时代先民所留下的遗迹?这还得从舜的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区域说起。

关于舜的出生地,目前学术界存在多种说法,但不少学者倾向于孟子的观点,认为舜为东夷人,出生于诸冯(即今山东省诸城市)。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有学者研究认为帝尧任命舜为摄政王时所居之都城“平阳”和舜二次登帝位时所迁之都城“蒲坂”均在今山西省境内,也就是说舜在位时的“天下中心”在山西。至于舜死后葬于今湖南省宁远县的九嶷山,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的共识。那么,济南地区的诸多舜迹是怎么回事?难道只是舜在执政时期巡察天下时路过济南地区而留下的?还是只是后人为了纪念舜而建造的?舜庙、舜祠之类的定为后人所建无疑,但“舜耕历山”的传说难道也只是后人的附会之言?笔者认为,人的一生一般不会只在一个地方生活,古人也是如此。通观舜的一生,可分为出生、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死亡等几个阶段,其主要活动区域和生平事迹可与这些阶段大致对应如下:舜出生于今山东省诸城市,其童年时期大都是在此地度过的;舜在中年时期受帝尧之命担任摄政王,后来登上帝位,执掌天下,大部分时间应是在今山西省境内的“平阳”和“蒲坂”两座都城中度过的;舜在晚年将帝位禅让给大禹之后,巡察天下,最后累死在南巡途中,葬于今湖南省宁远县的九嶷山上。这些大都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舜的青年时期是在哪儿度过的?笔者认为,舜当时很有可能是在济南地区生活,其中最主要的证据就是“历山”。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被称为“历山”的山大概有21处,仅《水经注》所载的就有5处,分别位于今山东济南、山东菏泽、山西永济、河北涿鹿和浙江上虞。这些“历山”距离舜的出生地山东诸城最近的当属济南的历山。由于在上古时期交通不便,人类的活动区域往往十分有限,故此,笔者认为舜当年耕种的历山就是今济南千佛山,城子崖遗址的龙山文化遗存可能就是舜与其追随者的生活遗迹。笔者据古代文献记载推测,舜于青年时代为了谋生而游历四方,很可能是在今济南历山一带耕地,于黄河中捕鱼,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学习制陶,从而掌握了诸多生活技能,练就了一身本领,为后来获得帝尧赏识而被选为接班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济南是舜一生事业起步的地方。如果没有经过在济南的一番历练,舜日后或许也成不了“大器”,中国上古史上也会少一位贤能的圣主明君。

综观舜的一生,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东夷部族和华夏部族所代表的两大文明已完成融合,中华文明的主体框架已经形成,国家即将诞生。舜不仅创立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伦理,成为当时社会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曾身体力行地从事耕田、捕鱼、制陶、经商等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和催生出一股文明礼让的社会新风。可以说,舜的思想和行为孕育出的博大精深的“舜文化”,不仅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直接源头,而且还与炎帝文化、黄帝文化等一起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和里程碑。因为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为巨大和深远的儒家学说,其不少理论和主张就来源于舜文化。例如文献所载孔子聆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而韶乐正是舜乐。再如孟子主张的“性善说”,也与尧舜之道有着密切关系。总之,舜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乃至如今人们谈起古人孝行时必首推舜。舜作为孝道楷模和“二十四孝”之首,名副其实,数千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称颂。在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传承和弘扬舜文化仍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凝聚力,而且能够净化社会风气,提升国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助力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龙山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不仅造就了多位上古圣王,也孕育了多座文明古城。在济南众多的美丽神话和历史传说中,舜的传说不仅占的比例大,而且影响深远。无论从文献记载来看,还是据考古发现观察,包括城子崖遗址在内的济南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存很可能是舜于青年时代在济南地区游历、学艺、谋生时所留的遗迹。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为代表的济南泉水早已名扬天下,但以“舜文化”为代表的济南传统文化却急需发掘、传承和弘扬。其实,“舜文化”就是济南地区乃至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它与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等一起构成了东夷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