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豆:凝聚力与诗学功能

红豆:凝聚力与诗学功能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外袭红润可爱的红豆,因有凄美的相思内蕴为心理背景,结体于有着丰富情蕴的意象,催动主题吸附了代复一代现实生活里痴男怨女的相思血泪,衍生出怨妇血泪凝就的感人故事。这种与思维定势密切相关的诗学现象,很能说明惯常意象的生命力与排他性。尽管如此,红豆意象还是取得惊人的成功,这一成功与情物意象系列整体的持久效应和共同民俗背景是分不开的。奇妙的是,后世红豆还具有了某些巫术功能。

红豆:凝聚力与诗学功能

当代结构语言学派代表之一雅各布森认为,构成任何言语都有六个组成因素,即说话者、受话者、语境、信息、接触、代码。相思情物即是构成相思主客体信息交流的代码之一,其有着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在情物自身芤围内选择调整,可以替换其他语言代码,更为精妙、含蓄地表达特定的情感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个别情物因特殊机缘而持久地为人所青睐,红豆意象即然。唐人范摅《云溪友议》载:

明皇乐工奔迫江潭间,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云:“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赠公多采獭,此物最相思。”又云:“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旧雁来时数寄书。”皆摩诘所作也,至今梨园歌焉。坐中皆惨烈。

时明皇幸蜀也。的确,自王维诗言红豆“此物最相思”,红豆就成为后世相思表达最常见的代码。晚唐韩僵《玉合》涛咏:“罗囊绣,两凤凰;玉合雕,双鹳鹕(紫鸳鸯);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著长相忆。”元人伊世珍《邶缳记》卷上引《采兰杂志》:“韩朋墓术有相思子,有海石若豆瓣,人醋能移动者,亦日相思子。”至于清人钮璃《觚脂》卷七还记载了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红豆名相思子,其树之叶如槐,盛夏子熟,破荚而出,色胜珊瑚,粤中闺阁,多杂珠翠以饰首,经年不坏。相传有怨妇望夫树下,血泪染枝,旋结为子,斯名所由畸也。维扬吴菌次为吴兴太守,有词云:‘把酒助东风,种出双红豆。’梁溪顾氏女见而悦之,日昔讽咏,四壁皆书二语,时因目菌次为‘红豆词人’。”陆以滞《玲庐杂识》卷二所载与此稍异:“吴菌次太守词云:‘把酒祝春风,种出双红豆。’有昆陵女子日诵之,以为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复生,时号红豆词人。”

外袭红润可爱的红豆,因有凄美的相思内蕴为心理背景,结体于有着丰富情蕴的意象,催动主题吸附了代复一代现实生活里痴男怨女的相思血泪,衍生出怨妇血泪凝就的感人故事。其一入诗中,引起情窦初开的少女如此痴迷,也就极其自然了。而若没有形象可爱、朝夕把玩的实物作为情感的寄托,就不免令人感到有了不应有的缺失。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五也叙述了一个凄绝美丽的传说:“红豆,本名相思子。……山村儿女,或以饰首,婉如珠翠,收之二三年不坏。相传有女子望其夫于树下,泪落染树结为子,遂以此名树云。”(www.xing528.com)

说明相关传说是广为流传的。

传播学的角度上说,红豆意象的原创作品借助于乐曲传播,且篇幅短小,易诵易记,在多情而又常发相思之感的梨园子弟口中,更易于达到最佳语境效果,且可以语境、接触、意象代码交织并用地传达情感信息,于是便有了积淀为相思意象的较多机缘。以至于后人频频运用之,还常常“以前句比兴引喻,而后句实言以证之”,如此而往,即使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也无”这样的佳句,也被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卷十六指责为“语意亦新工,恨太俗耳”。这种与思维定势密切相关的诗学现象,很能说明惯常意象的生命力与排他性。而对于艺术新创有严格要求的评论家,却已敏锐地察觉到某种惯常意象所得到的偏爱,认为这一与定势有关的偏爱,可能因其“媚俗”而降低艺术品位。尽管如此,红豆意象还是取得惊人的成功,这一成功与情物意象系列整体的持久效应和共同民俗背景是分不开的。奇妙的是,后世红豆还具有了某些巫术功能。据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称,清人就信奉:

“相思子(红豆)五个,妇人头发五钱,乳汁五钱,和成剂,作四十九丸,瓷器盛,祭于六甲坛下,脚踏魁罡二字,右手雷印,左手剑诀,取东方气一口,念‘相思咒’七遍,焚符一道,剪药丸日服一丸,服止为度。……从此爱恋密浓,千思万想,时刻不能下也。”这是神物崇拜与艺术思维结合的一个较好例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