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森林营造技术:造林区划与小班调查

森林营造技术:造林区划与小班调查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2造林地区划与小班调查任务目标会划分小班,会小班界限的调绘;会小班调查。任务分析为了便于管理并把造林设计的技术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对设计地区要进行区划。一个县的造林区划系统为乡—村—林班—小班。老采伐迹地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土壤恶化,阳性杂草大量侵入,有时有草甸化、沼泽化倾向,不利于造林更新,必须较细致地整地。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的林地。造林地经营区划应在正式外业调查前进行。

森林营造技术:造林区划与小班调查

任务2 造林地区划与小班调查

任务目标

【能力目标】

会划分小班,会小班界限的调绘;会小班调查。

【知识目标】

掌握小班划分的原则;掌握小班划分的依据、方法。

任务提出

小班是调查和经营的基本单位,生产上常以小班为单位进行调查、计算面积、按小班规划设计、按小班概算投资,按小班造林,造林后按小班建立经营档案和实施经营管理。所以小班划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造林设计的质量和造林成效。作为林业技术人员要会划分小班和进行小班调查。

任务分析

为了便于管理并把造林设计的技术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对设计地区要进行区划。一个县的造林区划系统为乡—村—林班—小班。一个林场的造林区划系统为工区(或分场)—林班—小班。乡和村以现行的行政界限为界;工区以大的地形地物为界,最好能与行政区划的边界相一致;林班以山脊、沟谷、河流等明显的地形地物进行区划;宜林地小班按立地类型区划。

相关知识

一、造林地区划

(一)造林地种类

造林地就是通过土地利用区划和规划确定为造林使用的土地,是在一定的造林地区内造林地段的总称,包括荒山荒地,采伐、火烧迹地,沙荒和规划用于造林的其他土地。

1.荒山荒地 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森林植被在多年前遭破坏,已被荒山植被更替,土壤失去了森林土壤的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的造林地称荒山荒地。根据植被的不同,荒山荒地又可划分为草坡、灌丛地、竹丛地和荒地。

(1)草坡 这类造林地草类占优势,大多是多年生的以禾本科杂草为代表的根茎性杂草,其繁殖力强,对幼树的竞争作用很强。在造林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消灭。但荒草植被一般不妨碍种植点的配置,因而可以均匀地植树造林

(2)灌丛地 灌木覆盖度占总盖度的50%以上的荒坡地。灌丛地的立地条件一般比草坡好。一方面灌木侧根发达、萌芽性强、生长繁茂,与幼树的竞争作用更强,需进行较大规格的整地。另一方面又可利用林地上原来的灌木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给幼树侧方遮阴。所以应根据幼树和灌木坡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整地和造林方式。

(3)竹丛地 小竹丛生的造林地。小竹再生能力极强,鞭根盘结土壤并能迅速蔓延,造林相当困难,必须砍倒后再经全面炼山及连续几年在抽笋成竹时全面砍除,削弱其生长势。同时,造林初期还要增加密度,促使幼林早日郁闭,抑制小竹生长。

(4)荒地 多是不便于农业利用的土地,如冲刷地、沙地、盐碱地、低湿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等。在这些地区造林都比较困难,如冲刷地土壤干旱瘠薄,沙地干瘠且沙粒流动,盐碱地含盐量高,低湿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地下水位过高等,需要经过土壤改良或采用特殊的整地造林措施。

2.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

(1)农耕地 营造农田防护林及林农间作的造林地。农耕地一般平坦、裸露、土厚、条件较好。但农耕地耕作层下往往存在较为坚实的犁底层,对林木根系的生长不利,如不采取适当措施,易使林木形成浅根系,容易发病及风倒。造林时最好采用深耕及大穴深栽。

(2)四旁地 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

农村,四旁地基本上就是农耕地或与农耕地相类似的土地,条件都较好。在城镇地区四旁地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可能是好地,有的可能是建筑渣土,有的地方有地下管道及电缆,有的地方有高楼挡风、遮阴等影响。

(3)撂荒地 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撂荒地一般植被稀少,草根盘结度不大,有流失现象。撂荒多年的造林地,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大,与荒山荒地相接近,但造林的条件较好。

在农耕地、四旁地、撂荒地上造林时,株行距配置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是在梯田上造林时,要考虑到梯田的宽度及种植点离梯田埂的距离等因素。

3.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1)采伐迹地 森林被采伐(指皆伐)后的林地。新采伐迹地光照充足,土壤中腐殖质较丰富,疏松湿润,原有林下植被衰退,而且阳性杂草尚未侵入,此时人工更新条件好,应当争取时间及时清理林地进行人工更新。但新采伐迹地上伐根尚未腐烂,前更幼树及枝丫堆占地较多,影响种植点配置。老采伐迹地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土壤恶化,阳性杂草大量侵入,有时有草甸化、沼泽化倾向,不利于造林更新,必须较细致地整地。但因老采伐迹地上伐根及枝丫堆都已腐朽,有利于进行机械化作业及均匀地配置种植点。

(2)火烧迹地 森林被火烧后的林地。与采伐迹地相比,火烧迹地上往往有较多的站杆、倒木需要进行清理。火烧迹地上的土壤灰分养料增多,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因土温增高而有所促进,林地上杂草少,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及时进行人工更新。新火烧迹地如不及时更新,造林地的环境状况将不断恶化,逐渐过渡为荒山造林地。

4.已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

这类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造林地上已长有树木,但数量不足,或质量不佳,或树已衰老,需要补充或更替造林。

(1)已经局部天然更新的迹地 需要进行局部造林,原则上是见缝插针,栽针保阔,必要时砍去部分原有的低价值树木,使新引入的树木得到更均匀的配置。

(2)低价值幼林地 封山育林或采伐迹地经天然更新而形成的天然幼林,由于树种组成或起源不良,或密度太小,分布不均;人工造林由于不适地适树,树种组成不合理,造林密度偏大,或抚育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林木长成小老树。这些都需要分别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及时加以改造。低价值幼林地改造时,要注意搞好树种搭配。

(3)林冠下的造林地 这种造林地有良好的土壤条件,杂草不多,但上层林冠对幼树影响较大,适用于幼年耐阴的树种造林,在幼树长到需光阶段,及时伐去上层树木。采用择伐作业的林地,如需进行人工更新,其情况和林冠下造林地相似。由于造林地上有林木,更新作业障碍较多。

(4)疏林地 稀疏林木(郁闭度小于0.2)的造林地。这种造林地的条件介于荒山荒地与林冠下造林地之间,实际上更接近于荒山荒地。造林时可采用见缝插针补植,或重新设计造林。

(二)造林地区划

在造林地区范围较大,情况复杂,造林地与非林地、宜林地以外的林业用地混合分布时,为了便于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和组织造林、幼林管理等,必须进行造林地经营区划。造林地经营区划应在正式外业调查前进行。由设计单位与造林部门共同研究分区的划分原则、分区标准等,然后在地形图上将高层次的分区界线划定。

造林地区划应在土地利用区划和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林业用地分布情况进行分级区划。一般在县的范围内进行造林区划时,以行政界线作为区划的依据,分县、乡、村、小班4级。如村的面积过大,不便统计和管理时,也可在村以下增设林班一级,林班以下分小班。如有国有林场、农牧场时,在县以下,以乡的行政界和与乡同级的国有林场、国有农场和牧场经营地界,划出乡、国有林场、农牧场场界。在乡以下,按村界和与村同级的乡办林场、农牧场经营地界,划出村和国有林场、农牧场场界。村以下和乡办林、农牧场以下划分小班。和乡同级的国有林场,如有确定的经营范围,可以按营林区、小班分级区划。

国有林场造林一般按林场、营林区、小班3级区划。如国有林场面积较大,必要时可在营林区以下增设林班,实行4级区划。其他国营单位造林,可视其规模大小、分散程度,采取按乡、村、林班、小班分级区划管理。

国有林场界线原则上根据国家批准的经营范围区划。营林区以分片管理方便为原则,以行政界或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界线划定,面积一般为5000~10 000亩。林班主要根据自然地形考虑,统一集材系统,以山脊、水系、道路等自然界线区划。根据造林地分布状况确定面积大小。凡造林集中的地方,面积宜小;凡造林地分散的地方,面积宜大。面积一般为1000~5000亩。

(三)我国林业区划概况

1949年以前,我国未进行过林业区划。为了适应发展林业生产的需要,原林业部曾于1954年成立了林业区划研究组,编写《全国林业区划草案》,将全国分为18个林区,对每个林区简要论述了区域范围、自然因子、社会经济特点及农、林、牧应占的比例,对当时的28个省(自治区)逐一提出了分区意见。1979年,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的部署,林业部组织全国林业部门分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旗)三级开展林业区划工作。

1985年完成的林业区划分4级,其中一级区(地区)8个,二级区(林区)50个,三级区(省级区)168个,一、二级林业区划见表1-7、1-8。

表1-7 中国林业区划

img14

表1-8 甘肃林业区划

img15

img16

续表1-8

img17

二、林班和小班区划

(一)林班区划

林班是在林场或村的范围内,按照不同条件,划分成许多具有固定界线的、面积大致相同的地块。退耕还林林班一般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划分。

林班是调查统计和施工管理单位,其面积一般控制在100~400 hm2

根据我国森林分布的特点,林班区划大多采用自然区划法或综合区划法。

1.自然区划法 以林场内的自然风景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道路等作为林班线,划分为林班的方法叫自然区划法。林班的形状和大小,视当地地形而异。一般多为不规整的形状。区划时应结合护林、营林、主伐、集运材方便来考虑。这种方法最适合于山区条件。自然区划的林班,多为两山夹一沟的形式,因而在经营管理上利用价值较大。林班线可以不伐开,只需挂树号,可减小很多工作量,如林班面积过大时,可以沟底为林班线,以一面坡作为一个林班。

自然区划法的缺点,即林班面积大小不一,计算面积较复杂,不能利用林班线辨别方向。

2.综合区划法 在林区内既有人工区划,又有自然区划,二者互相配合。在地形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区,可以采用以人工区划为主,同时尽量利用自然界线,而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可以采用自然区划为主,只有在自然界线缺乏时常辅以人工区划线。

(二)小班区划与调查

小班是内部结构基本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区别,需要采取相同经营措施的地块。它是造林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单位。小班的面积一般按比例尺大小和经营的集约程度而定,最小为0.5~1 hm2,即在图面上不小于4 mm2,如果面积太小,可与临近地块并在一起划为复合小班,分别注明各地类所占比例。通常采用对坡目测勾绘,有些生产单位为了便于施工,主要以地形区划。

1.划分小班的原则 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小班的划分要反映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异规律,又要便于识别和经营管理。小班界线最好能与自然地性线和地物标志,如山脊线、水系、地类界和道路等相一致。

2.划分小班的依据

(1)林权 同一地区的林地,往往权属是不相同的,如国营、集体、个体、厂矿、学校等不同权属。不同权属的林地在区划小班时,应划为不同的小班。

(2)土地种类 林区内的土地按其利用性质,可分为下列几种:林业用地,简称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无林地;非林业用地,如农田、牧场、特用地等。

(3)林种 不同林种不能区划成一个小班。

(4)宜林地 主要按立地类型划分,并参考造林技术措施的不同。

3.小班面积和编号 为了便于造林和经营,现有林和宜林地小班面积最大不宜超过20 hm2,其他地类的小班最大面积一般不应限制。小班也不宜过于零碎,小班的最小面积应根据所使用图面材料比例尺的大小,以在规划设计图能明显、准确地反映出来为原则。当使用比例尺1∶10 000的地形图时,小班区划的最小面积应不少于1 hm2(特殊情况例外);使用比例尺1∶25 000地形图时,小班面积应不小于2 hm2。如因类型过于零碎或地类插花,各地块面积过小时,可划分复合小班,按各类型所占比例求算面积。

小班的编号以林班为单位进行。一般按图面(上北下南)从上到下,由左至右依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1、2、3……

4.小班界线的调绘 小班界线外业调绘的方法有航空相片调绘法和地形图调绘法。

(1)航空相片调绘法 在使用航空相片时,为了减少相片的位移现象,应首先划定相片的使用面积(即相邻的四张相片重叠部分的等分线所构成的面积)。在使用面积内转绘各级区划界线,然后根据相片上所反映的不同地形条件,不同立地类型影响特征(在立地调查时应积累这方面的判读经验),在相片上勾绘出小班的轮廓。在进行小班调查时,对区划界线进行实地核实、补充、修正,并以明显地物作为控制,转绘于地形图上。

(2)地形图调绘法

①地形图的定向 野外判读地形图时,首先要将图的方向与实地方向摆放一致,使图上表示的东西、南北与实地相对应。方法有以下两种:

利用罗针定向 在地物稀少地区,一般用罗针进行定向。先在图上连接磁南,磁北两点即为磁子午线方向。定向时使地形图处于水平位置,将罗盘盒的边框紧贴磁子午线上,然后转动图纸,使磁针北端对准“北”的刻画线,则地形图的方向与实地方向一致;若地形图上未标出磁南和磁北点,可以根据偏角略图所示的磁偏角的大小,在真子午线(即左右两侧的内部图廓线)上,用量角器绘出一条磁北线,以此标定地形图的方向。

利用线状地物定向 先在图上找出一条线状地物,如道路、河流、渠道、土堤、地类界等明显地物点。持图者站在线状地物上,用直尺贴放在图面上对应地物上,然后转动图纸,沿着直尺边缘瞄准,直到直尺与实地线状地物方向一致时,则地形图的方向已标定。

②确认已知点位 野外用图时,首先应确认已知点位。地形图上已绘出的具有明显特征的,并与实地能相对应的点,称为已知点。准确地判定这些点位是野外阅读地形图的重要依据,也是实地填图和现场定位的控制点。已知点包括以下各类地点:

地貌特征点 山顶、鞍部、冲沟的起点、明显的坡度变换点等为地貌特征点。

地物特征点 房角、地物轮廓线的转折点、道路的交叉口,河渠的会合处,地类界与线状物的交点等为地物特征点。

独立地物 在图上绘出的水塔、烟囱、土堆、孤立树、桥梁涵洞等为独立地物。确认已知点位时,一定要准确无误,一旦误判错误,就很可能会导致整个野外作业的失败。(www.xing528.com)

③确定站立点在图上位置 地形图定向之后,接着就应确定自己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利用明显地形点确定 根据站立地点到已知地面点的方向、距离,再结合地貌特征的地物间相应位置来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利用侧方交会法确定 若站立点在线状地物上,如道路、河渠、土堤等,可以用侧方交会法,即先标定地形图的方向,并在周围找到一个已知点,用直尺边缘切于图的已知点位,转动图纸,顺直尺方向瞄准地面上的相应点,这样直尺边缘与线状地物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利用后方交会法确定 当站立点附近找不到明显地形点和线状地物时,而远处可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已知点,可以用后方交会法,即先标定地形图的方向,将直尺边缘分别切于图上两个已知点位,瞄准地面上相应点,沿尺边向后面画出两条方向线,则两条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④地形图的野外判读 标定了地形图的方向,又确定了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之后,就可以根据地形图符号将站立点周围的地物、地貌与图面上一一对照,使图地合一。区别某些相似的地物、地貌时要尽量站在高处,以便视野开阔,观察清楚。

对照读图应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点到面,由近及远的原则。在山地丘陵地,先对照明显的山顶、山脊、山谷,然后再根据它们的方向、距离、高程、形状及相互关系位置判读其他的山顶、鞍部、山脊、谷地等地貌细部。在平原地区,先对照主要的道路、居民地、河渠、突出的独立地物等,再根据其关系位置逐点分片判读地物分布情况。

任务实施

【准备工作】

以组为单位:准备1∶10 000或1∶25 000地形图、GPS或罗盘仪、皮尺、钢卷尺、工具包、钢铲、锄头、土壤袋、指示剂、铅笔、比色板、各种调查记载表、内业整理统计表等若干。

【外业工作】

一、小班界线的调绘

(一)小班区划

小班的划分要反映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异规律,又要便于识别和经营管理。小班界线最好能与自然地性线和地物标志,如山脊线、水系、地类界和道路等相一致。

(二)小班界线的调绘

在现地选择地形较高、视线较广的位置,或者选择对坡,观察不同立地类型变化的界线,以现地和地形图上的明显地性线如山脊线、山谷线、河岸线、地物的轮廓线等勾绘小班准确位置,在小班调查时进行核对、修正。在进行对坡勾绘时,必须清楚对面山坡是倾斜面,而地形图上所表示的是水平面,容易出现勾绘面积扩大的情况,应采取一定方法或进行一定的校核。

具体勾绘小班界线时,在不足以使立地类型有较大出入的前提下,小班界线应尽量通过明显的地形、地物,并尽可能保持小班界线的规整,以便在造林和经营活动中易于识别小班。

二、小班调查

造林地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划分成若干个小班后,为了进一步核实小班区划并掌握每一个小班的具体立地条件,在小班轮廓勾绘的基础上,应深入小班进行调查。小班调查的内容大致与立地调查内容相同。在已进行过立地调查的地区,小班调查的内容可适当从简。应根据不同地区造林地的具体特点或不同造林目的的要求,在小班调查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调查深度上也可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造林地小班调查记载的内容如附表1-4。

附表1-4 造林地小班调查

img18

注:本表不适于有林地和疏林地调查。调查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删。

(一)小班地形调查

主要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及坡位等,均记载小班的平均值,填写方法和要求与立地调查相同。

(二)小班土壤调查

在已进行立地土壤剖面调查的情况下,造林地小班一般不必再进行土壤剖面调查。可通过简单的土坑和自然剖面调查记载土层厚度、质地、干湿度和土层石质含量等即可。但对于营造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的小班,可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土壤剖面调查。

(三)小班植被调查

调查方法、内容和填写要求,可参照立地调查相关部分。

(四)小班立地类型确定

根据小班地形、土壤和植被调查情况,按立地类型特征表确定小班所属立地类型,可填写立地类型名称或代号。

【内业工作】

一、外业调查资料的检查整理

(一)图面资料的检查

1.检查相邻两个乡(工区、林班)的地类、地形、地物界线是否衔接。

2.地形图上各种行政区划线、地类、小班界线是否调绘得完整无误、清晰,有无遗漏。图上符号是否符合《林业用图图例》要求。

3.小班编号有无重叠或遗漏现象,图上小班号应与调查表编号一致。

(二)调查材料的检查整理

1.调查表各项调查因子是否按要求填写,调查项目有无遗漏。

2.立地类型,经营类型应用是否合理。

3.初步规划意见是否切合实际。

二、调查资料装订成册

调查材料检查无误,以林场或乡为单位,按小班编号顺序(内业资料整理时可重新编号)装订成册。

三、透绘工作底图

(一)小班编号

图面资料检查无误,则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新编小班号。小班外业调查的编号也要作相应的变动,使图面编号与小班调查表编号一致。然后以乡、林场为单位进行透图。

(二)分图幅原则

图幅一般以75 cm×105 cm为宜。面积较小的林场、乡,一个单位透绘一幅完整的图。否则应选择适宜的村界作为图幅界线,透绘两幅或三幅图。

(三)透绘内容

1.行政界 县、乡、村、林场界线。

2.地形 包括山脉、山峰、侵蚀沟、河流等。河流应标出流水方向线,主要山峰应注明高程。

3.地物 包括城镇、村庄、庙宇、历史文物、道路、水渠、水库、池塘、桥梁、抽水站、气象站、三角点等。三角点应注明高程。

4.地类 小班界线。

(四)透图要求

1.需按先地物,后地形,再地界的顺序进行。凡以自然地形、地物为界的各类界线,均应绘在地形、地物的一侧,除出入处需连续外,中间以断续表示。

2.各类符号的形状,严格按照原林业部颁发的《林业地图图式》规定绘制。凡图式中没有的符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拟定。

3.四周要绘出接界的走向,并注明相邻县、乡的名称。

4.图名、图例、比例尺、制图单位及日期均要注记。

5.地形、地物密集地区,图面上小于3 cm的山脉、小河、小沟、小路,可不绘制。

四、小班面积求算

(一)小班面积求算的要求

1.面积求算以村(工区、林班)为单位。

2.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

3.每个小班(地块)必须计算两次,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取两次平均值。

(二)面积求算方法

1.现地实测 用罗盘仪、经纬仪或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测量。

2.求积仪法 使用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核对,两次误差规定如表1-9所示。

表1-9 求积仪法求算面积允许误差范围

img19

3.网点板或方格纸法 在没有求积仪的情况下,可采用网点板或方格纸(计算纸)法(图1-4)。两次误差规定如表1-10所示。

表1-10 网点板或方格纸法求算面积允许误差范围

img20

img21

图1-4 网点板示意图

思考与练习

一、查阅资料,完善小班外业资料和小班区划图面资料。

二、以你所做的工作为案例,说明小班区划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三、举例说明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如何进行小班的区划、调绘与调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