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抗英老将陈化成:旧上海风云人物

抗英老将陈化成:旧上海风云人物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839年,英舰三艘擅入福建泉州附近海面,陈化成命水师出击,使英舰狼狈而逃。以后,英舰多次寻衅,都被陈化成击退。6月9日,三艘英舰驶向炮台,但舰上仅置列木人,显然是企图试探清军火力,被陈化成识破,英舰慌忙逃遁。陈化成牺牲后,武进士刘国标将其遗体背出,藏匿于芦苇丛中,后运至嘉定殓葬。

抗英老将陈化成:旧上海风云人物

上海著名的城隍庙内,曾经供有一尊万人敬仰的塑像:白发银髯,英气勃勃。这就是上海近代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前清江南提督陈化成。他在上海吴淞口炮台战斗中英勇抗击入侵的英军,壮烈殉国。

陈化成,字业章,号莲峰,出生于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祖籍福建同安,他则生长于厦门金门岛。长期海边的生活,使他熟识水性,往来海上,如履平地。

长大成人后,陈化成入清军水师营,曾先后在福建、浙江、台湾、广东等地沿海守疆保土,历著战功。因此,在嘉庆道光年间,履次擢升,历任金门右营把总、南澳右营千总,烽火门参将,浙江瑞安协副将、彭湖水师副将,广东碣石总兵、福建金门镇总兵。1830年被擢升为福建水师提督。

陈化成在任福建水师提督期间,清朝国力衰微,英国殖民主义者屡屡在中国东南沿海骚扰、挑衅。

1839年,英舰三艘擅入福建泉州附近海面,陈化成命水师出击,使英舰狼狈而逃。以后,英舰多次寻衅,都被陈化成击退。

1840年1月,由于战情需要,清政府将陈化成调任江南水师提督,驻防上海吴淞口。这一年,他已年逾花甲。

吴淞口为长江入海口,又是黄浦江的门户,它扼制着中国东南江海咽喉,是江南晋京漕运的重要通道,也是通往江南地区的水路大门。陈化成深知它的得失关系重大。所以,一到吴淞口,他就抓紧士卒的训练。同时,选择东西炮台要害点列帐驻营,布置火力点,命苏松镇总兵周世荣协同自己率士卒1300人驻守西炮台,安置重炮154门;命署川沙营参将崔吉瑞率士卒1000余人扼守东炮台,安置重炮27门;命徐州镇总兵王志远率士卒700人守护宝山城西北的小沙背。除此而外,还沿塘26处设筑共长达20多里的防线,形成环绕吴淞口的半圆形炮台,整个防区共设置战炮近200门,为防英军登陆突袭,他还命在炮台前水面下排打木桩。

陈化成爱护士卒也是出了名的,他虽位居提督,但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有人曾为他准备专门的馆舍歇息,他拒绝说:士卒都露宿,独我住馆舍,我如何能安寝?有人曾送去好酒,他不饮,并说:独我享用我心不安。让人退了回去。又有一次,暴雨倾盆过后,军帐内水深逾尺,部下劝陈化成移帐高地,陈化成却说,帅帐移动,惊动全军,且我独住高处,又于心何安?执意不从。由于他爱兵如子,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他被士卒亲切地称作为“陈老佛”。

1842年6月1日,英军在攻陷了浙江定海、镇海、宁波三地后,英舰向吴淞口进逼。陈化成率众官卒誓师:“人莫不有一死,为国而死,死亦何妨?我无畏死之心,则贼无不灭矣!”鼓励官兵为国血战。同时,为肃整军纪、军令,惩治了违纪、违令者十数人。(www.xing528.com)

6月9日,三艘英舰驶向炮台,但舰上仅置列木人,显然是企图试探清军火力,被陈化成识破,英舰慌忙逃遁。

6月14日,英军浮水牌投书挑战。6月16日,英舰10余艘,在英军侵华海军司令巴加的指挥下,分两队分别向吴淞口东西炮台挑衅。

翌日,英国从印度调集的援军也已到达。英大小舰只数增达100多艘,兵员增至1万余人,气势更为嚣张,几十艘英舰几乎同时扑向西炮台。陈化成沉着应战,待英舰进入炮击区,方挥旗下令开炮轰击。将士们怀着对敌人万般的仇恨,怀着要为在虎门、定海等地阵亡的将士复仇的心情,怒发的炮弹连连击中敌舰。

英旗舰“汉华丽”号被多次击中,后樯中了三炮。巡洋舰布朗底”号被击中了14次,“西索斯梯”号则中了11炮。海军中尉希威特当即毙命,海军少校海令德亦一命呜呼。英军不得不承认,这是交战以来,中国人炮火最猛烈的一次。他们正欲退逃,忽见有乘轿子挂旗鸣鼓而来,原来是两江总督牛鉴在宝山城闻讯赶来分享战功了。英舰便齐炮轰击,贪生怕死的牛鉴慌乱逃跑,马不停蹄地直奔嘉定。牛鉴的这一举动,造成了部分官兵军心的动摇:东炮台守将崔吉瑞弃炮台而去,畏敌如虎的小沙背守将王志远也早已溜之大吉。英舰乘势集中火力猛烈夹攻西炮台,虽然西炮台将士在陈化成的督战下,毫不畏怯,奋力抗击,但由于武器装备不佳,甚至发生炮弹不炸、炮膛爆裂的事故,根本无法压住英军的凶焰。而且,由于东炮台、小沙背弃守,西炮台陷于腹背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英军侵略气焰因之益发嚣张。激战两个多小时后,英军已一路登陆向炮台扑来。在战情十分危急的时候,周世荣又率部分士卒临阵脱逃,炮台上只剩下80余人仍在陈化成的指挥下抗击英军。其时,英军炮火密集,屡中炮台,将士伤亡很大,韦印福等多员部将中炮为国捐躯。陈化成此时也已血染战袍,因亲自开炮,手被震裂而鲜血直流,腿部又负重伤,但仍不下火线,继续挥旗督战。英军攻上炮台,一场肉搏战迅即展开。吴淞营把总龚增龄挥舞大刀,砍杀数敌,但自己也已身负重伤,为敌所俘,被英军残酷地钉手足于木板上抛入大海,壮烈殉国。在炮台上,战亡官兵也已尸积如堵。炮台危在旦夕。更不幸的是,此时正奋力指挥杀敌的陈化成,恰被一发炮弹的弹片击中而为国壮烈献身。

吴淞口炮台随即失陷。

陈化成牺牲后,武进士刘国标将其遗体背出,藏匿于芦苇丛中,后运至嘉定殓葬。宝山、吴淞民众数万人痛哭失声,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宝山、松江等地民众还建陈化成祠庙,以示悼念。上海城隍庙内也塑了陈化成神像,表示上海人民对这位爱国老将军的无比敬仰。清政府也为褒奖他的为国杀敌赐谥号“忠愍”。1852年人们还将悼念陈化成的诗文、挽联汇集成册,是为《表忠录》。

(季永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